陳蕊 萬韻
摘要:近年來,兒童書籍的國內市場增長趨勢良好,但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插圖書籍不多。通過結合我國目前創建原創兒童繪本的特征,針對兒童的藝術感知、認知規律和情感需求等心理特征,可以在兒童繪本中融入我國傳統文化,使兒童可以更好地學習文化知識。
關鍵詞:兒童繪本;傳統文化;兒童心理
一、引言
作為一種媒介,兒童繪本越來越影響著兒童的社會化過程,同時兒童繪本還可以有效地進行文化傳播。兒童讀物的讀者通常年齡較低,沒有文化偏見,因此更容易接受文化知識。正由于這些原因,人們希望更多含有傳統文化的產品投放于市場。
二、我國傳統文化繪本發展現狀
客觀地講,我國兒童繪本在融入傳統文化的道路上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果,近年來已經發行了許多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繪本書籍。繪本書籍上主要具有兩個方面的特征,第一個是“中國傳統繪畫文化特征”,即繪畫本的繪畫技術主要使用我國傳統的藝術元素,例如水墨元素、臉譜畫元素,泥塑元素等等。在此之外,一些創作者開始對少數民族的藝術產生興趣,并將其融入繪本的設計之中。第二個是在內容上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征”,即繪本的故事主題來自古典文學、古典戲曲、傳統節日、民間傳說以及民間的童年故事和歌曲等。
三、如何將傳統文化融入兒童繪本中
(一)豐富兒童對傳統藝術的認識
孩子們沒有后天的審美觀念,對于藝術,他們只是通過直覺以及本能進行感受。兒童的藝術感知識和探索有著游戲性,因此,如果將游戲與藝術緊密的結合,使其成為孩子感知藝術的一種方式,能夠增強孩子探索藝術的能力。豐富兒童對傳統藝術的認識,可以使孩子在繪本閱讀的過程中感受藝術之美。在創作繪本書籍時,傳統的藝術技巧與游戲元素相關聯組合是一條值得嘗試和探索的道路。在游戲開發方面,日本游戲領域的繪本具有可觀的價值。在日本出售的許多彩繪書籍都是“洞洞書”“折頁書籍”“立體書籍”和“開本書籍”。例如《從窗外送來的禮物》一書,孩子可以從當前頁的閱讀中看到下一頁的部分內容,繼續閱讀的時候,還會發現新的亮點,在孩子們閱讀的過程中增加了探索性的樂趣。
實際上,傳統藝術的游戲性也很強,而困難在于如何做到將傳統元素轉換為兒童喜歡的游戲內容,并整合到繪本之中。創作者可以嘗試在繪本的制作材料、內容和裝訂方面進行設計,使孩子們能在閱讀中獲取樂趣,使其主動對這些傳統元素進行認識、了解,而不僅僅是對繪畫內容進行觀賞閱讀。
(二)遵循兒童對傳統故事的認知規律
學齡前兒童的認知具有直觀的、具體的和形象的特點,因此對于某些復雜的概念,與現實脫節生活經驗的事物和模式,仍然無法理解。兒童的學習過程是在現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建立新的知識。然而,我國的文學名著和傳統戲曲故事源遠流長。書中的大部分內容也是成年人能夠理解的政治斗爭和倫理問題,孩子的認知能力使有限的,如果只是進行搬用是不可行的。
市場上最常見的做法是傳統的故事和喜劇等經典作品和文學作品的內容進行過濾和截取,進行縮寫和改寫,使其以孩子們更容易理解的形式呈現。以《中華繪本故事》為例,這種創造性的方法閱讀更傳統,更適合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對于幼兒和其他文化背景的兒童來說,結果并不令人滿意。繪本內容的創作應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從直觀到抽象、從簡單到復雜,使兒童在進行繪本圖書閱讀的過程中得到新的體驗。
首先,傳統文化應以適應現代兒童生活、成長環境的形式出現,講述一個生活經歷的故事。比如熊亮創作的《京劇貓》系列,在這本圖畫書中,《長坂坡》和《武松打虎》等故事都取自經典文學之中。這是一部經典的文學小說,但是故事的主角已經被京劇貓所取代,故事的主題也被聊天演員之間的沖突和和解所取代。在這個系列中有很多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例如,京劇演員的服裝,民間樂器和舞臺上的動作,當然,還有傳統的故事,但這些并不是畫冊的核心,繪本中的核心內容主要體現為“友情”“游戲”等元素。這些元素對孩子們來說更有趣,情節也更容易理解。
其次,抓住傳統故事的意義和核心,并將其修改成兒童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將其與現在的生活相融合,更符合現代孩子的理解方式。例如,楊志成的《七只小盲鼠》中,經典的東方故事《盲人摸象》作為一個模型,將主角替換為七只不同顏色的老鼠,使故事從原始的時間線中脫穎而出,用有趣的方式向繪本讀者闡述這個古老故事的寓意。
有些專業人士認為,我國目前最缺乏的是將傳統文化、傳統故事轉化為繪本形式體現的能力,這個故事的轉變需要創作者對孩子的思想、意識有一個深刻的認識,能夠真正理解孩子的想法,讓孩子們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逐漸構筑了孩子對傳統文化的感知。
四、結論
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國的瑰寶,如何將這份寶藏正確的傳達給孩子們,是目前繪本制作人員需要努力的方向。對傳統的故事和文化進行合理改編,并增加繪本的趣味性、游戲性,可以使孩子們在繪本閱讀的過程中獲得更好的體驗,也使其更主動的學習傳統文化知識,這樣才能將我國的傳統文化進行有效傳播。
參考文獻:
[1]魏靜.借助傳統故事繪本在英語教學中滲透中華文化[J].華夏教師,2019(17):54-55.
[2]姚穎.小學繪本課程教學的回顧與展望[J].中國教育學刊,2019(05):63-67.
作者簡介:陳蕊,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萬韻,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