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廣大群眾也越來越熱衷于舞蹈這一文化活動,很多群眾都積極參與到舞蹈活動中來,借此表達情感,與他人進行溝通,有效優化了鄰里關系,確保社區的和諧穩定。我們應當采取科學有效的舞蹈輔導方式,充分凸顯出舞蹈的魅力。本文結合筆者實際工作研究,探討了群眾文化工作中基層舞蹈輔導方式。
關鍵詞:群眾文化;基層舞蹈;輔導
一、群眾文化基層舞蹈輔導的重要性
(一)提高身體素質,傳承民族文化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人們對身體健康也更加重視,體育運動和其他能夠強身健體的活動也受到更多現代人的重視。在群眾文化工作中,基層舞蹈活動屬于十分健康的運動方式,它是全民性的舞蹈活動,能夠有效促進參與者身體素質的提升,跳舞時有助于人體肺部活動,也有助于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1]。
(二)保持愉悅心情,樹立樂觀心態
舞蹈要求人們能夠以更加輕松愉悅的狀態參與其中,從而在跳舞的過程中體會快樂愉悅的情感,在參與舞蹈活動中釋放自己的壓力和心情。通過參與基層舞蹈活動可以讓現代人的情緒得以有效的釋放,讓其能夠更加積極樂觀的面對生活和工作,特別是針對部分腦力勞動者而言,參與群眾舞蹈活動可以有效降低其工作和心理壓力。
(三)增進友誼聯絡感情,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現代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節奏進一步加快,所以對于人際交往來說,人與人之間也開始變得更加冷漠,特別是現代人回家后直接使用電子產品來瀏覽信息,關上門之后無法與附近的人進行溝通,自身社交圈更加狹窄。借助于開展基層群眾文化舞蹈活動,能夠有效轉變這一問題,引導人們參與各類基層舞蹈活動,來有益自身身心健康的基礎上和附近的人進行充分的溝通交流,從而體會到生活的樂趣。
二、群眾文化工作中基層舞蹈輔導方式
(一)大力傳承民族舞蹈
中國民族舞蹈的傳承是對我國優秀民族舞蹈以及各民族的文化精髓的繼承與發揚。民族舞蹈具有自身獨特的文化特性,必須要重視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讓其能夠在基層群眾中廣泛傳播,真正做到民族文化回歸人民。除開組織鄉村、社區演出之外,還需要定期開展培訓教育活動,宣傳民族舞蹈的相關知識,把熱愛民族舞蹈的基層群眾聚集起來,這樣一來不但能夠拓寬民族舞蹈文化的宣傳渠道,同時也促進了舞蹈和群眾文化之間的融合,讓更多的現代人能夠了解和認識民族舞蹈,強化民族舞蹈活動的群眾基礎[2]。
(二)創新舞蹈輔導形式
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穩健發展,除了現場輔導和舞蹈視頻教學以外,更多現代化技術和教育設備在國內舞蹈教育事業中得以廣泛應用,要確保民族舞蹈文化的弘揚與傳承,必須要借助于現代化的教育形式,不斷改革優化民族舞蹈教育形式,搭建直播平臺、做好線上課程設計、強化師生互動等,借助于這樣的方式來提升舞蹈文化的影響力,讓更多的基層群眾能夠真正參與其中。
(三)鼓勵基層群眾參與
基層群眾文化工作者必須要積極鼓勵社區中的居民,讓其可以主動參與到民族舞蹈活動中來,應當定期開展民族舞蹈競賽,讓廣大基層群眾能夠主動參與其中。對于一部分偏遠農村地區來說,由于社區建設滯后,基層民族舞蹈輔導工作難以有效開展,要處理好這一問題,應當積極尋求當地政府部門的支持,組織開展各種民族舞蹈培訓班以及相關的文藝匯演,同時和當地企事業單位進行溝通,組織開展民族舞蹈培訓班以及其他相關活動,讓基層群眾能夠真正了解和掌握民族舞蹈的基本形式和內容,擴展基層民族舞蹈的創新范圍。
(四)因地制宜進行輔導
現階段,國內不同地區依舊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所以在組織推進民族舞蹈輔導的過程中必須要采取科學的策略。比如說可以給老年群眾編制太極拳舞,給中年婦女編制廣場舞,給青年人編制街舞等。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而言,由于少數民族數量更多,所以對基層舞蹈輔導工作而言必須要促進和民族文化之間的深入融合,例如說扁擔舞、撈蝦舞等,筆者所在崇左當地的采茶舞,即是原來群眾自發組織發展到鄉鎮、縣文藝團體來排練演出,當地文化工作團體結合當地采茶勞作不同角色分工來排演,以反映壯族人民勞動生產和愛情為主旋律,其典型的壯家服飾、夸張的表演動作和濃郁的生活氣息深得當地群眾喜愛,也獲得了自治區內外的廣泛好評。
三、結語
總而言之,群眾舞蹈對群眾文化傳承與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還有助于參與者身體素質的提升,錘煉他們的意志力以及思維能力,屬于群眾文化工作中的重要一環。相關工作人員必須要引起充分重視,借助于有效策略確保基層舞蹈活動的有序開展,進一步豐富基層群眾的精神生活,促進群眾文化工作的有序開展。
參考文獻:
[1]沈子苓.群眾文化中的舞蹈創作研究[J].藝術科技,2019,32(02):154.
[2]彭梅.群眾廣場舞蹈的社會作用與發展對策探析[J].傳媒論壇,2019,2(08):172-173.
作者簡介:黃艷,廣西崇左市憑祥市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