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芳芳
摘要:圖形譜是音樂教學中主要的輔助教學工具之一。 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合理使用圖形譜,一些難以理解的音樂材料將得到簡化,生動,具體化,尤其是在音樂教學活動的初級階段將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從小學音樂教學的現狀入手,分析了教學圖譜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以期探索音樂圖集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實際設計和應用。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圖形譜;使用途徑
圖譜是一種由象,點,線等多種圖形描述的旋律趨勢符號。圖譜在音樂教學中的實際應用可以極大地促進音樂的可視化和可視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 他們已經學會了,并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自己的視覺感覺,以獲得更多的視覺和聽覺感受,從而促進了小學音樂教學的蓬勃發展。
一、當前小學音樂教學圖形譜的運用狀況
目前,人教版使用的音樂教材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征和認知能力。與傳統教材相比,它們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一些風格優美,形式多樣,從學生生活的角度出發的圖片已經為大多數學生所接受和喜愛。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首先,一些老師不注意音樂圖譜的應用。在探索音樂教學的有效途徑時,他們忽略了利用譜圖的優良教學資源,因此頻譜圖只是教材中的一種裝飾。其次,老師只在表面上應用了這種教學手段,沒有吃掉教學材料,這使教學材料和教學方法不匹配,甚至導致學生對圖譜不了解,從而造成現象。教學效果差。最后,盡管圖譜是一種非常有效和實用的教學方法,但它畢竟不是萬能的。在使用圖形頻譜時,一些老師沒有注意效果,而是機械地復制。對于某些不適合使用圖譜的課程,也必須使用圖譜。學生可以自己理解一些結構簡單,旋律簡單的音樂,因此無須使用圖譜。如果此時使用圖譜不利于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則不應采取這種做法。
二、運用圖譜教學的方式
(一)在音樂要素設計的基礎上設計圖形譜
音樂本身是一門藝術,它的存在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和欣賞力,每個音樂作品都由旋律,節奏,速度,音樂形式等基本要素組成。小學生具有活動性強但長時間不集中的特點,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有必要對教材,歌曲,音樂等進行詳細的分析研究,并將其對應的點,線,圖轉化為圖形將抽象的和非特定的音樂轉換成圖譜,使小學生的音樂學習變得有趣,旋律是音樂的靈魂,音樂的方向是變化的,因此,小學生通常具有更加不穩定的特征旋律,語調概念不清晰,例如,在教歌曲“ naiyo nai”時,教師可以使用梯形圖譜等直接反映高音和低音,以幫助學生使用第三音階5 ,3和1,則教師可以配備適當的手勢舞蹈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使用手勢舞蹈來增強學生對語音和旋律的內在記憶。
(二)提高教師重視程度
一位著名的學者曾經說過:“一千個詞不如一圖。”圖譜在音樂課程中具有明顯的優勢。 它可以以最簡單,最清晰的方式呈現模糊的音樂,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并使學生對音樂充滿愛慕和渴望。 因此,引導小學生的唯一方法就是學習音樂,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并找到一種輕松理解音樂的方法。
在實踐中,教師應充分學習圖譜以了解教科書中的每個圖譜,例如“冬天的故事”和“大雨和小雨”,這兩個圖譜的設計非常有特色。 完全使用線條,而第二個圖形(簡短而全面)來表達教學主題,目前已充分使用,目前教材音樂書籍的圖譜是根據教科書的內容靈活設計的。 總之,只有了解了教科書的布置和設計內涵,教師才能充分利用它:只有教師更加關注圖譜的教學,并專門進行教學,才能對教學產生巨大的影響。
(三)不同的課程選擇不同的圖形譜類型
第一個是點線,這是最簡單的表達方式。 點分為細點和粗點,單點和多點,線可以分為直線,弧線,波浪線和虛線等形式。 點和線主要用于顯示旋律的高低趨勢和節奏的變化。 例如,在教授“兩只老虎”的相關課程時,我們可以通過點和線來顯示旋律的特定趨勢,以幫助學生理解音樂元素。 接下來是符號類。 最常見的符號是箭頭,三角形,圓形和正方形,主要用于表示聲音的長度,強度和其他形式。例如,當教師教授“野獸之王”的相關課程時,他們可以使用小動物的符號來表現節奏,并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歌唱的聲音和情感處理手段的強度。 此外,教師可以使用顏色分類圖譜進行教學。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將色彩與歌曲的情感聯系起來,用不同的顏色描述歌曲的不同情感,表現出不同的情感,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音樂中情感的表達。 例如,在教“貓和老虎的歌”這首歌時,我們可以通過不同的顏色表現出不同的音調,區分貓和老虎,并引導學生以正確的情感來展示老虎和貓,以更加生動直觀的方式展示它們。 并演唱這首生動,生動,可愛的歌曲。最后,教師可以在圖形頻譜的類型中添加自己的創意,即在教材的基礎上,結合教學需求,設計出符合歌曲教學藝術觀念的圖形頻譜。 這是對各種類型地圖的收集度量,并且通過這種圖譜進行了全面顯示。
(四)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圖形譜
在新課程標準的總體目標中,提到要重視學生自主學習的探究過程,使學生能夠以即興自由發揮的主要特征積極地參加探究活動。 因此,在設計圖譜時,教師可以通過填補空白或選擇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的方法來讓學生參與課程。 通過聆聽音樂經驗,積極鼓勵學生參加音樂課堂的教學活動,鼓勵學生發揮豐富的想象力并創造獨特的圖形頻譜。 例如,一些學生選擇溫暖的色彩來表達歌詞,一些學生選擇起伏而流動的旋律線來感受,一些學生則選擇意境來表達。 我們的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不同體驗方式,積極引導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經歷和感受。
三、圖形譜在音樂欣賞課的運用
(一)運用圖形譜幫助學生感知主題旋律走向
在音樂欣賞類中,大多數將具有主題旋律。 通過圖形頻譜的設計,無論點,線或對象的顯示如何,它都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和理解主題旋律的音高和節奏。 例如,在二年級的第一卷“跳舞華爾茲的貓”中,我使用了物理人物頻譜,以通過物理人物頻譜的高度顯示此音樂的主題旋律的高度。 此外,創作歌詞使學生能夠快速記住主題旋律。
(二)利用圖形譜, 感受整首樂曲的結構。
音樂的記憶必須依靠反復聆聽來使聆聽感覺到作品的魅力。 在音樂欣賞度較低的情況下,老師可以通過設計頻譜圖,最后通過黑板或PPT顯示屏,使學生可以一眼就感覺到音樂作品。 學生可以根據圖表找到音樂的結構。 這樣,老師無須直接問學生這種音樂的結構是什么,學生可以自己找到規則,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
(三)利用圖形譜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音樂欣賞不僅是教學的基本內容,而且是教學的難點。 如果音樂老師講得太多,很容易給學生留下沉悶的印象。 如果主要欣賞音樂作品,很容易使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浮出水面,無法真正理解音樂的內容和表達的情感。在音樂欣賞教學中,通過“感覺”與“形式”的有效結合,圖形頻譜的合理運用將聽覺藝術與視覺藝術結合起來,將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將對音樂創作有很大的幫助。
(四)有利于學生音樂欣賞和感知能力的培養。
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圖譜輔助教學的應用是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也是評估教師音樂教學綜合素質,培養教師教學能力,解決問題的有效措施。教學困難,有效提高音樂課的生動性。教師應通過更直接的方式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魅力,從而激發學生的音樂熱情和音樂熱情,在此基礎上提高音樂課的教學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劉麗.運用圖形譜打造智慧音樂課堂——圖形譜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探究[J].新課程·小學,2017(11):115.
[2]林菲凡.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圖形譜的運用研究[J].北方音樂,2019(20):193.
[3]秦丹.圖形譜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考試周刊,2018(63):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