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寶軍
摘 要:初中數學是小學和高中的過渡階段,初中數學是小學數學的延伸,又是高中數學知識學習的基礎。從當前來看仍然有一部分教師的數學教學成績不太理想,學生的成績整體偏低,想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要開展有效性教學研究。有效性指的是讓學生深刻的領悟數學課堂知識,能夠掌握基本的公式概念,能夠運用數學知識。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策略;有效性教學
數學是一門非常容易拉開差距的學科,成績好的會非常好,成績差的會非常差。學生的數學成績從根本上來說取決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以及掌握的數學學習方法,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對數學的學習,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在組織數學教學的時候就必須要考慮教學的有效性,即學生是否通過課堂教學掌握了數學知識,如果不能掌握數學知識那么教學就是無效的。
一、以學生為中心,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
數學新課標強調要將學生當做學習的中心,要努力的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要努力發揮好教學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職責。因此教師在組織有效性教學時必須要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要讓學生參與到教學當中。想要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離不開和諧、良好的數學情境,離不開教師創設的教學氛圍。當教師在設計教學情境時,要以學生為中心,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應做到新穎有趣、小而具體、難度適中、具有開放性和啟發性,并將所有即將解決的問題都建立于學生的固有知識基礎之上。例如,關于“因式分解”的教學,因式分解是代數計算當中經常利用的計算方式,就是將一個多項式轉變成幾個整式乘積的形式。這節知識看似較為簡單,但是很多學生不能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在判斷因式分解的時候容易出錯,讓學生進行因式分解的時候不能掌握正確的方式。因此,教師在教學當中可以讓學生回想之前學習過的知識,如可以利用整式乘法的平方差公式逆用,轉變為因式分解的平方差公式。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思考因式分解和整數乘法的關系,通過聯系之前的知識來降低學習的難度,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二、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主動學習能力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師在組織數學課堂教學的時候就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數學知識從根本上來說是學生學會的,并不是教師教會的,教師發揮的作用就是輔助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在傳統的教學當中,很多教師不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也不注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采用“一言堂”的教學方式,學生的所有任務都是教師布置的,學生只要完成任務就算是完成了學習。這種學習方式是被動的,不利于學生主動學習習慣的培養。因此教師要合理的布置教學任務,讓教學任務起到引導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例如,在教學《反比例函數》這一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引導性的思考任務,提升學生學習的目的性:為什么k≠0且k為常數是反比例函數y=k/x的成立條件呢?如果將x為自變量和y為x的函數倒過來,說x是y的函數行不行?反比例函數圖像有哪幾種?其規律和特點是什么?結合針對性的問題有利于降低知識的難度,化抽象為具象,學生在學習當中會自發的總結知識點,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種方法不但可以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更能提高學生成就感,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精心設計針對性練習,鞏固所學知識
習題是鍛煉學生數學能力的最好方法,很多教師都喜歡利用習題來鞏固學生的所學知識和鍛煉學生的知識遷移、學以致用能力。但是有一部分教師對習題的理解步入了誤區,過分的夸大習題的作用,采用題海戰術來解決一切數學問題。顯然這種方式是不對的,初中階段學生個體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這種差異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教師對習題不加分析直接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分配給所有學生,確實減輕了教師的負擔,但是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如果問題簡單,尖子生感覺沒有挑戰性,提不起來學習的興趣,反之問題過難,不利于基礎不好的學生學習,這種鍛煉會打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信心。所以說必須要了解學生的基礎,了解習題的難度,做到針對性訓練。例如,在學習在《一次函數的性質》的課后練習中,教師應要求后進生順利完成與概念相關的題和一次函數的計算題即可;要求中等生和優等生,應要求他們在完成以上內容的基礎上,還能完成選擇題和解析題,并記錄相應的數學筆記,寫出自己的解題心得。
綜上所述:
有效性是數學教師在組織數學教學的時候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如果教師講解的知識學生不能理解和吸收,那么教師所做的努力都是白費的。數學有效性課堂的構建是需要技巧和方法,每個教師所面對的學生群體不同,教師的教學資源不同,但是有一些方法確實通用的,從課堂內到課堂外,提升學生數學能力的方法有很多,需要教師不停的去總計,去思考。
參考文獻:
[1]張昊. 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C]. 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19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論壇年會論文集.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846-849.
[2]崔文忠.基于情境教學的初中數學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研究[J].學周刊,2019(3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