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
【摘要】實踐教學模式改革是高校轉型的一個主要環節,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河南省各高校農學專業需要從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基地、教學隊伍和考核體系等方面進行實踐教學模式改革。
【關鍵詞】應用型;作物類專業;實踐教學
受自身行業特點及傳統辦學思維的限制,河南省高校作物類專業畢業生很多缺乏綜合能力,可能面臨著走出校門即失業的困境。為更好地適應行業需求和社會發展,河南省高校作物類專業必須進行全方位的改革。雖然作物類專業經過多年發展,教學改革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實踐教學環節還相對薄弱,許多學校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的現象,“專才培養”的思想根深蒂固。因此持續深化實踐教學改革力度,實現作物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全方位變革與更新是廣大教育者面臨的重要任務。本文以農學專業為例,系統總結了農學專業的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的相關經驗。
一是注重線上與線下教學相結合。教師除了要講授實驗過程、示范操作、注意事項和學生操作等教學內容外,還要多利用第二課堂、超星學習通、E思在線仿真等平臺加強實踐教學的線下學習,加強融合學生的專業知識實踐能力。二是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課前安排學生預習,課堂上由學生講解實驗實習內容,老師進行提問并對內容進行補充。三是構建以專業能力、實踐任務為中心的教學內容,設定相應的生產實習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通過線上線下自主學習、教師指導的形式完成教學任務。同時,結合專業競賽、教師相關科研項目等開展實踐教學。
一是根據專業特點設置實踐教學實驗。農學專業為多學科交叉專業,要按照農學專業定位及培養目標對實踐教學環節的要求,農學專業實踐教學內容上本著由簡入深、層層遞進式的設置,從驗證性實驗、設計性實驗、綜合性實驗進行遞進式設置。二是實行導師負責制。老師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實習條件和環境,增加綜合性和設計性試驗的內容,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承擔校內或校外的科研項目,從而提高動手能力,培養科研素養。三是不斷更新實驗內容,確保課程改革創新。根據農業企業的實際需求或生產項目設置學生畢業實習的項目。同時做好任務分配,以確保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完成。四是增加實踐環節的比例,確保實踐教學能夠更好地運行,得到更顯著的教學效果。要從人才培養方案入手,增加實踐環節的教學比例,實踐學分不低于總學分的35%,從而給學生更多的實踐鍛煉機會,使過去分散的實踐教學實現集中進行。
高校要加深與企業的深度合作,整合教學資源,改善校內實踐教學條件,企業可以利用學校資源進行部分科研任務,學校、企業實現共同建設、共同發展。高校可以與全國多個企業簽訂校企戰略合作協議,建立校企合作平臺,學生必須無條件走進企業實習。同時聘請小麥、玉米育種的企業資深人員走進課堂。由學校根據企業的需要設立研究方向,建立橫向科研體系和技術攻關。同時,學校可通過申請省、國家專項資金建設虛擬仿真實驗室,為學生走進企業打好基礎。
高校要積極引進有農學背景的專業教師,同時教師要利用假期或學期中的空余時間到農業生產相關部門鍛煉,并將基層鍛煉作為評定職稱的基本標準之一。加大教師的培訓經費投入,鼓勵并支持農學專業教師到國內外著名科研院所進行深造和訪學,從而使教師的視野變得更加開闊,知識得到不斷更新。
對農學專業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和評價學生實踐能力的環節進行規范,是實現實踐教學管理規范化、制度化和科學化的重要前提和基礎。通過對實踐教學的深入研究,把好的經驗和做法量化,建立實踐教學的質量標準和評價方法,包括實驗教學、實習教學、科研訓練、畢業論文等主要環節。農學專業所有實驗(獨立實驗)要求必須有大綱、有計劃、有教案、有考核。同時要對實驗課進行改革,豐富實驗課程成績的評定方法。同時增加校外的實習形式,所有的實習實訓內容開始前要有計劃,結束后要有總結,考核不合格者還應給予一定處罰。
參考文獻:
[1]王梁雨生.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J].教育教學論壇,2016(06):162-163.
[2]李玉杰,陳海蛟,張志.應用型本科院校制藥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6(01):229-231.
【本文系2017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河南省作物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與構建研究”(2017SJGLX245)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河南農業大學煙草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