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學心理 ? 健康教育 ? 創新 ? 策略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指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其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教育,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他們在學習生活、自我意識、情緒調控、人際交往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擾和問題,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針對這一時期學生的心理特點,開展相應的心理教育,引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下面我就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一、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性質、目標
(一)性質。心理健康教育應與學校教育相結合,有知識性、科普性、團體性、活動性等特點。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以校內教育為主,也要加強家校合作,將心理輔導做到課外,密切關注小學生心理發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及時了解情況,做好動態管理。
(二)目標。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使學生學會生活學習,能夠正確認識自我,樹立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觀,增強自我調控能力,培養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質。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心理輔導,對有嚴重心理困擾的學生要及時做危機干預,防止學生情緒惡化,產生新的心理問題。要普及深化中小學心理教育,在學校建立起規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全面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和諧健康發展。
二、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重視不夠。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同時還要做好針對個別學生心理咨詢與輔導。目前很多中小學的教育偏重于文化課教學,心理健康教育安排的很少,心理咨詢室雖然也有,但基本上就是一個擺設。家長和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也不了解,也認為學好文化課就可以了。學生即使有了心理問題也不知道要找心理老師去輔導,久而久之,心理健康課就成了無人問津的課程了。
(二)心理健康教育課時難以保證。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教育主管部門也沒有硬性的統一規定,大都是各個學校根據自身情況自主安排課程。課程時間一般安排在班會時間和團隊活動時間,時間長短不一,有時內容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心理健康課目。即使學校對心理健康課程有時間安排,由于對此課程的不重視,課程往往會被其它科目課程擠占,尤其到期中期末就更沒有心理課程的時間了。
(三)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化程度不夠。很多學校的心理健康課教師都不是專職教師,大多是由校醫、圖書管理員或年齡偏大的教師擔任,還有一些事是班主任、任課老師、少先隊輔導員、教導主任等兼職。這些兼職的心理健康老師本身沒有相應的心理專業知識,不能擔當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責任。有些學校有專門招聘進來的心理健康老師,但招聘進來后就馬上調整教其它科目去了,所以應付檢查時才上心理健康課,教師隊伍流動性,不確定性太大,根本不能滿足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需要。
三、提高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策略
(一)滿足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條件
首先要滿足必要的物質條件。心理健康教育課不同于其它課程,它是以活動課為主,對活動場地、教學器材、包括課桌椅的選擇擺放都有特殊的要求。學校要為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提供專門的教室,購置專門的教具,以保證心理健康教育課能正常上課,這樣才能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其次,要不斷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學校要有專職的心理健康老師,老師的專業素質要高。學校要支持心理健康老師的工作,要購買心理教育方面的圖書和期刊,也要經常組織教研活動。鼓勵老師外出學習,參加教研交流活動,不斷提高老師的業務水平,更好地服務于學生。
再次,給教師較大的自主權。心理健康教育課相比于傳統文化課是一門新興課程,走進校園的時間并不長,很多內容還在探索之中,實踐起來有些難度,沒有很多成熟成功的教育案例可以參考,這就需要心理健康教師不斷探索學習,在實踐中摸索。學校應當給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師比較大的自主權,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主動性,勇于探索,大膽創新,從而使心理健康教育課真正起到作用,為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起到重大作用。
(二)傾聽學生內心的聲音,做學生的朋友
近年來,隨著社會高速發展,生活節奏加快,小學生的學習也變得緊張起來?!皦毫Α边@兩個字也出現在了小學生的身上。如果這種壓力不釋放,學生不和老師家長及時溝通解決,時間久了就會產生厭學、逃學、打架等逆反心理。學生的心理出現問題,老師會有直接的反應,有些老師就感到現在的學生越來越不聽話了,經常和老師對抗,其實不是學生難管,而是不了解學生在想些什么,只看學生的學習成績,沒有關注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老師有專業上的優勢,應該承擔起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職責。為了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們把心事都傾訴出來。人總有表述的欲望,所以說“一吐為快”,只有將內心的不快都吐露出來才能快樂。家長、教師、同學都是學生傾訴的對象,但如何引導其說出內心的不快呢現在學生與教師與家長似乎都很難以進行深刻的溝通,學生的小秘密似乎就是不希望讓家長與教師知道。這就需要教師在平常的學習生活中要多關心學生,做學生的大朋友,上課時是教師,但下了課要多于學生進行生動活潑的對話,可以放下教師的身份,更貼近學生,并暗示學生有任何問題都能找老師解決。如果實在難以溝通的,教師可告知學生可以通過寫信的方式,將內心的想法說給教師和家長聽,只有真正的了解學生的內心,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才能降低學生出現抑郁、焦躁的情緒。在心理教育課上,將一些能夠傾訴的方法告知學生,給學生安排適當的心理講座,讓其重視內心出現的問題,并有效解決。
(三)多種手段,多種方式教學。小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不夠集中,但對新鮮新奇的事物充滿好奇。針對小學生的特點,心理健康課可運用多種手段,利用錄音、錄像、課件等多媒體,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心理健康知識,緩解心理壓力??梢酝ㄟ^情境設計,分角色表演,模仿現實生活情景,可以分辨是非,辨別美丑,釋放情緒,排解煩惱,輕松理解道理,寓教于樂。教師還要善于觀察,注意學生的心理動態,不斷創新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
小學生記憶力強、想象力豐富,對新知的認識快速,缺點是理性思維,邏輯思維較差,注意力不持久。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組織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課,在課程中融入音樂、美術、舞蹈等多種元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不讓學生感到厭倦和枯燥,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中學到心理健康的知識,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四)把心理健康教育課延伸到課外。小學生喜歡活動,喜歡游戲,可讓學生動起來,采用室外游戲,外出郊游等方式。通過游戲讓克服膽小、自卑、自私、嫉妒等不良心理,培養勇敢、自信、謙讓、寬容等良好品質,增強合作意識,培養集體主義精神。在郊游活動中讓學生親近大自然,多與老師同學交流,培養熱愛生活、關愛同學的美好情操,有助于學生敞開心扉,愉悅身心。
綜上所述,心理健康課是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改變現狀,真正達到預期的目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好,落到實處,就能培養學生的良好心理品質,發掘學生的心理潛能,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為健康成長和快樂生活奠定堅實基礎。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道路上,還有許多未知的問題等待我們發現,還有很多先進的理念等著我們去學習,我們任重而道遠。童年應該是幸福無憂的,是一個人快樂成長的黃金時期。做好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給學生一個快樂的童年,留下一生難忘的美好回憶。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S].2012.
[2]陳萍.創新小學心理教育策略,提高小學心理教育新活力[J].學術理論,2018,(25):285.
[3]許姍.“以人為本”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運用[J].中國少年,2018,(30):233-234.
(作者簡介:王清芝,學歷:大學本科,職稱:二級教師,單位: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長溝中心小學,研究方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