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艷
關鍵詞:小學 ? 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 有效實施
小學階段是學生發展最基礎的一個時間段,在這個階段中,學生的價值觀念還沒有形成,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積極有益的指導。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把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運用到小學課堂上,不僅僅能夠增加學生的知識量,通過對歷史的了解拓寬自己的知識層面,為以后的學習發展奠定一定的基礎。另一方面,用優秀的傳統文化對學生進行教育,能夠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本篇文章就圍繞小學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展開,對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容、教育目標以及如何更好地實施小學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三方面展開分析和闡述。
一、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容
(一)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界定
隨著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流增多,外國文化對中國文化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沖擊,使得很多學生只知道外國的“洋節日”或者“洋習慣”,而對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一無所知。從概念上來說,傳統文化就是在人類文明演變的過程中,慢慢匯集在一起的能夠體現中華民族思想觀念、民族特質以及情感認同等方面的反映,是歷史上各式各樣的思想觀念、道德認知的總體表征。但是傳統文化并不都是優秀傳統文化,它包括優秀文化和糟粕文化兩種形態。本文將要提到的是優秀傳統文化,從內容上包括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先進的思想觀念以及一些優秀的文化作品等等。
(二)在小學實施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意義
據心理學家研究得出,小學這個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小學生在價值觀念上還不夠成熟,因此需要教師與家長的正確引導。具體來說,在小學實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對他們的人格進行塑造,為以后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還能夠通過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拓寬自己的知識層面,從而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與民族自信心。而且,學生是國家的棟梁和希望,對學生的培養,就應該從小對學生提出要求,引導他們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為以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在小學實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容
由于每個階段的學生具有不同的發展特點,因此對于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實行,必須要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制定出符合他們這個年齡段的課程方案。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教師要注意將傳統文化的糟粕部分進行祛除,避免糟粕文化對學生的發展產生不良的影響。同時,由于小學生在接受能力方面不夠成熟,因此要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
具體來說,對于剛上小學的學生來說,應該注重挖掘他們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在講課方式上注重知識性與趣味性的結合,避免學生對課堂知識不感興趣。基于此,教師可以借助相關的歷史人物,針對具體的事跡展開,對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講解。舉個例子來說,在進行“孔融讓梨”這個故事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孔融這個人,然后講他讓梨的事件,最后再給學生講尊老愛幼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讓學生在歡快的氛圍中進行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
在四五年級的階段,教師應該把重點放在傳統技能的培養上,讓學生在傳統技能的學習中領略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舉個例子來說,教師可以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書法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對書寫過程中應該注意的規則,每種字體背后的歷史意義以及相關的代表人物等等對學生進行講解,向學生普及這方面的優秀傳統文化知識。還可以通過誦讀的方式,對古詩詞中蘊含的優秀文化進行了解。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學生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另一方面也能夠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能,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對小學實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途徑
(一)將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與學科教學相結合
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過度強調知識的講授和技能的培養,對人文的傳承和道德品質的提高沒有很大的重視,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學生缺乏人文理念方面的知識。具體來說,由于很多種因素的影響,小學生上課大都是在教室內進行,在時間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空間上也受到了制約。比如像如果想在一個班集體內舉辦書法活動,就會受到空間的限制,而且一節課只有四十分鐘,也不便于活動的展開,這就為學生提高傳統技能設了限制。另一方面來說,教育模式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弊端,教師在上課時,只顧傳授相關的學科知識,而不進行人文理念的傳輸,家長也是過度關注學生的成績,不注重道德知識的培養。
因此在小學進行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工作落實過程中,應該把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與具體的人文學科相結合,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教學目標,一方面可以使整個課堂變得有趣味,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對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興趣。另一方面也能夠對學生的人文理念進行培養,同時思想道德層面也能得到一定的提高。
(二)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展開教學
前面我們曾經提到過,為了避免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可以采用引入歷史人物的方式進行教學。但是這種教學方法是有一定的缺點的。具體來說,如果以“孔融讓梨”的方式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講解,學生在理解上不會出現很大的問題,能夠很快就會明白“尊老愛幼”的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但是對于一些理解性比較強的,學生在進行知識的獲取方面會存在一定的難度。
舉個例子來說,在小學語文中《王二小放牛》這篇文章的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生缺乏一定的閱歷,同時知識儲備量也不夠,學生可能對民族大義、對王二小慷慨赴死并不能有很深刻的理解。時間一長,教師在對這些知識進行講解的時候,學生會出現厭煩的情緒,不僅僅影響著相關知識的學習,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普及也不會達到很理想的效果。
(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在滾滾的文化長河中,有著悠久的文化淵源。這就導致在教師進行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因為傳統文化囊括了很多的內容,就儒家文化而言,它既包括“仁”“禮”“孝”等優秀的傳統文化,也包括“三綱五常”、“等級制度”等一系列糟粕的文化存在。
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主要是要學生明白和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價值,建立小學生在情感上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聯系。而且,對于傳統文化的選擇,不僅僅要對優秀傳統文化和糟粕傳統文化進行區分,這種區分是最基本的,還有一個區分是針對優秀傳統文化本身而言的。具體來說,有些優秀傳統文化并不適合小學生的學習,他們在理解方面不具備那么高的水平和技能。因此教師在進行傳統文化的授課時,要結合這一階段學生發展的具體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篩選,培養小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建立初步的興趣,吸收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積極成分,汲取其中的有益營養,引導他們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念,有助學生今后的發展。
(四)學以致用
在小學實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不能只注重知識的培養,而忽略具體的應用。如果只注重知識的汲取,而不能在實踐中進行鍛煉,將不能使學生從根本上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深入的理解。舉個例子來說,如果在教師進行講授《小鳥和牽牛花》這篇文章時,只對學生講解小鳥和牽牛花的概念,而對其中的理解不能進行準確的分析,那么學生將不能得到很好的認識。像《雷鋒叔叔,你在哪里》 這篇文章,如果只對文章進行大概的講解,不對雷鋒具體的品質進行分析,學生同樣得不到很好的理解。因此,教師不能夠只注重知識的講解,還應該把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實踐中,讓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更好的運用它。
例如,教師在進行《孔融讓梨》故事的講解過程中,先對整個故事進行講解,然后以班級為單位,舉辦一個活動,讓同學們在眾多本子中挑一個,看學生挑哪一個,如果學生都能秉著“謙讓”的態度進行選擇,那么本節課的教學效果就達到了。
總的來說,在小學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不僅能夠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豐富的知識層面,還能夠引導他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同時培養他們的愛國熱情,增強他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把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教育中,是一種創新的模式,值得得到廣泛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柴春蘭.如何在小學有效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探討[J].學周刊,2018,(35):79-80.
[2]張莉.小學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有效實施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47):30-31.
[3]趙海霞,趙雪芹.小學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容與途徑[J].西部素質教育,2016,(23):206.
[4]郭秀艷.如何在小學有效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J].遼寧教育,2015,(20):16-18.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興隆莊街道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