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抖音是一款重視創意的短視頻社交軟件,與之相似的還有快手、微視、西瓜視頻、今日頭條等,這類軟件的用戶可以通過拍攝一段1分鐘以內的視頻并配上音樂,形成自己的作品,這種新穎的媒體形式被稱作新媒體。抖音自誕生以來因其簡單易行關注度高的特點,在極短的時間內吸引了海量用戶,同時也引起了包括省級衛視在內傳統媒體的重點關注。本文將對省級衛視運營官方抖音號的價值、問題及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官方抖音號;省級衛視;運營
一、引言
新媒體具有操作簡單、內容豐富、傳播范圍廣的特點,在出現后的極短時間內就發展的風生水起,使傳統媒體的生存空間被嚴重壓縮。作為傳統媒體中的關鍵節點及龍頭產業,省級衛視要想順應時代的發展,就需要重視對包括抖音在內的新媒體的運營工作[1]。但在運營過程中,受包括理念、方式在內眾多客觀因素的影響,省級衛視在運營官方抖音號及其他新媒體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如何處理好這些問題,對省級衛視在當前時代的發展狀況有決定性的意義。
二、省級衛視運營官方抖音號的價值
省級衛視運營官方抖音號的價值可簡單概括為以下三方面:
一是能夠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從而提升對用戶的吸引力。新媒體的出現使用戶在媒體傳播中體驗到“短平快”的優勢,用戶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大量獲取自己需要的媒體內容,而省級媒體制作的媒體節目往往需要半個小時以上,且節目本身系統性較強,無法保證持續吸引用戶的興趣,而借助官方抖音號這樣的新媒體形式則可使媒體內容碎片化,提升用戶黏性[2]。
二是對溝通交流渠道的強化。相比傳統媒體,新媒體除“短平快”的特點之外還具有較強的交互性,能夠帶給用戶不一樣的互動體驗,而互動體驗的提升能為負責媒體運營的工作人員提供反饋,從而制作出符合用戶需求的媒體內容。
三是提升省級衛視的綜合競爭力。新媒體在群眾之間的普及程度較高,如果省級衛視嘗試運營包括官方抖音號在內的新媒體,毫無疑問會拉近用戶與媒體運營部門的距離[3],再算以上兩點內容,對提升省級衛視的綜合競爭力而言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三、省級衛視運營官方抖音號的問題
省級衛視在運營官方抖音號時的首要問題就出在內容上。受相關資源受限、思想因素及對待新媒體的理念等因素影響,省級衛視運營的官方抖音號等其他新媒體在內容上往往是已有節目的片段剪輯,這種內容往往難以引起用戶的興趣,致使運營得不到應有的效果;此外,省級衛視新媒體的內容存在單調、不接地氣的情況,很難獲得用戶的認可。
其次則是缺乏應有的運營體系。包括抖音在內的新媒體在經過近年來的發展,社會上的運營單位往往已經構建了成熟的運營體系,該體系會對用戶感興趣的內容進行調查,以調查結果為基礎進行內容上的設計,在融入社會現象之后精心制作,使媒體內容能夠滿足用戶的鑒賞需求。而省級衛視的運營多未能建立成熟的運營體系,致使生產出的媒體內容僅在少數情況下能引起用戶關注,從而使官方抖音號等新媒體運營的效果得不到充分發揮。
四、省級衛視運營官方抖音號的策略
不僅僅是官方抖音號,省級衛視在運營多數新媒體軟件時都會出現上述問題,導致運營的價值無法充分發揮,造成資源及人力的浪費,因此省級衛視及傳統電視媒體在運營新媒體時必須重視對運營成功者的學習及策略的運用。
首先應當樹立正確的觀念,重視新媒體在當前時代下的作用。受互聯網技術發展影響,新媒體時代下媒體內容的短平快已經是大勢所趨,因此包括省級衛視在內的傳統電視媒體應放下身段,在新媒體時代浪潮中找準自身定位,發揮自身優勢,樹立正確的運營觀念,重視對新媒體的運營工作,以使自身在當前時代中依然能夠保有較強大的競爭力。
其次應重視對運營體系的建立及運營團隊的打造。要使包括省級衛視在內的傳統電視媒體對官方抖音號及其他新媒體的運營獲得應有的效果,充分發揮其價值,就應重視對運營成功者的學習,打造相應的運營團隊。團隊應做到分工明確,重視與用戶的交互以獲取用戶的鑒賞需求等信息,再反饋至設計部門對內容進行設計,最后由后期進行處理及效果上的強化,對媒體內容進行精心的打造,使之能夠吸引用戶的注意力,提高用戶黏性,保證傳統電視媒體對用戶依然保有一定程度的吸引力。
最后則需要根據平臺特點進行媒體風格上的調整。對于重視音樂及視覺效果的平臺應做好后期的處理工作,對側重于內容真實性及可靠性的平臺要在媒體內容上進行嚴謹的設計,按照不同平臺打造不同的媒體風格,以充分發揮新媒體平臺的作用。
五、結語
省級衛視在運營官方抖音號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如果不能夠認真對待并處理,對省級衛視的生存發展均會產生一定影響。因此傳統電視媒體應擺正自身態度,認識到新媒體的價值與作用,采取相應措施做好新媒體的運營工作。
參考文獻:
[1]李新祥,李墨涵.省級衛視運營官方抖音號的價值、問題與策略[J].中國傳媒科技,2019(03):14-17.
[2]吳玉起.省級衛視的新媒體發展策略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6(09):11+14.
[3]周海燕.新媒體時代省級衛視品牌經營的問題與契機[J].新聞研究導刊,2017,8(11):263.
作者簡介:鐘文豪(1990.11.26),男,漢族,籍貫廣東東莞,本科學歷,廣東亞視演藝職業學院,研究方向為廣播電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