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欣 杜雅娟

【摘 要】目的:探究艾灸結合加味溫經湯治療原發性痛經的臨床療效。方法:對84例原發性痛經患者進行分析,隨機分為對照組42例(采用布洛芬緩釋膠囊治療)與研究組42例(采用艾灸聯合加味溫經湯治療),對比兩組療效。結果: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2%,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8.6%,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痛經癥狀積分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痛經癥狀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原發性痛經患者中采用艾灸聯合加味溫經湯治療,可以取得滿意的療效,顯著改善患者痛經癥狀,治療安全有效,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 艾灸;加味溫經湯治療;原發性痛經;臨床觀察
痛經屬于常見的婦科疾病,主要是指女性正值經期或經期前后出現小腹疼痛,嚴重者出現劇痛暈厥現象。可以將痛經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兩種類型,原發性痛經主要指的是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通常高發群體為青少年女性[1-2]。繼發性痛經指的是盆腔器質性病變引起的痛經,例如子宮內膜異位、盆腔炎或宮頸疾病等,其高發群體為育齡期女性。原發性痛經通常為周期性發作特點,對患者的生活造成較大影響。在西醫治療中其療效有限,不夠理想。給予中醫治療可以取得較好的療效,可以標本兼治。在本次研究中,對84例原發性痛經患者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84例原發性痛經患者進行分析,入選時間為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隨機分為對照組42例(采用布洛芬緩釋膠囊治療)與研究組42例(采用艾灸聯合加味溫經湯治療),對照組患者中,年齡16~29歲,平均為(22.6±2.3)歲。病程為7個月~12年,平均為(5.7±0.4)年。研究組患者中,年齡17~28歲,平均為(21.8±2.2)歲。病程為8個月~13年,平均為(5.9±0.6)年。一般資料對比中,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布洛芬緩釋膠囊治療,在月經前后痛經會開始發作,并開始服用布洛芬緩釋膠囊治療,每次服用0.3g,每天服用2次,在飯后服用,直到痛經消失為止。連續治療3個月。研究組患者采用艾灸聯合重要加味溫經湯治療,具體如下。
1)艾灸治療:需要在氣海、三陰交、足三里、地機、中極、次髎等穴位進行艾灸治療,需要將這些穴位充分暴露出來,選取穴位之后,需要在每個穴位中依次進行回旋灸、溫和灸與雀啄灸等不同灸法治療。需要將艾條點燃,放置在針灸部位的上方3cm處,并對艾條進行移動,以便艾灸維持2min。
*宋家欣為本文通訊作者
確保皮膚存在溫熱感,沒有灼痛感,之后需要像鳥啄食樣上下移動艾條,時間維持2min左右,并加強熱敏化,之后需要循經往返艾灸2min,以便達到疏通經絡的效果。最后需要采用溫和灸治療15min,確保灸感得到傳導。每天艾灸1次,在月經前3d開始治療,連續治療3個月。
2)中藥治療:采用加味溫經湯治療,藥方包括人參20g,牛膝、白芍各15g,川芎、芍藥、茯苓、牡丹皮、當歸、莪術、五靈脂、蒲黃各10g,肉桂與甘草各6g。如果患者出現冷汗淋漓情況,且伴隨暈厥癥狀,需要加用巴戟天、制附子各10g治療;如果患者腰膝酸軟,需要加桑寄生15g,狗脊10g治療;如果患者四肢冰涼與下腹冷癥狀,需要加用艾葉10g,吳茱萸6g。每天服用1劑,用水煎服,在經前7d服藥,連續3個月為1個療程。
1.3?觀察指標與療效標準
需要對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觀察,對其痛經癥狀進行積分。經期前后小腹疼痛為5分,休克2分,坐臥不寧1分,腹痛難忍1分,冷汗淋漓1分,需臥床休息1分,四肢厥冷1分,影響工作與學習1分,腹痛明顯0.5分,面色蒼白0.5分,惡心嘔吐0.5分,腰酸痛0.5分,肛門墜脹0.5分,疼痛延長每延長1d加0.5分,疼痛時間在1d以內0.5分。另外,在療效標準中,治愈:痛經癥狀消失,痛經癥狀積分為0分,治療后無痛經現象。顯效:痛經癥狀顯著噶山,痛經癥狀積分下降75%以上。有效:痛經癥狀有所好轉,痛經癥狀積分下降50%~75%。無效:痛經癥狀無改變。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采用(平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數據,以t檢驗,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療效對比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2%,其中治愈23例,顯效12例,有效5例,無效2例;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8.6%,其中治愈11例,顯效14例,有效8例,無效9例;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痛經癥狀積分對比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痛經癥狀積分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痛經癥狀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所示。
3?討論
在婦科疾病中原發性痛經比較常見,通常高發群體為青春期與未婚未孕年輕女性,該病的發生率較高。在對該病進行治療中,采用西醫治療,其主要以鎮痛、解痙、抑制前列素合成酶為主,雖然止痛效果明顯,但是由于療效較短,遠期療效不夠理想,且藥物不良反應較多,病情容易遷延難愈,嚴重影響到患者生活質量。
在中藥治療中,主要采用艾灸聯合加味溫經湯治療,可以緩解患者痛經癥狀,療效安全有效,能夠對患者體質進行調理[3-5]。在中醫中痛經屬于經行腹痛范疇,在加味溫經湯治療中,白芍、當歸、茯苓與人參等藥物具有養血調經與健脾益氣的效果;牛膝、川芎、蒲黃、莪術與五靈脂具有止痛、化瘀、痛經活血等功效。加味溫經湯治療可以達到祛瘀、止痛與散寒、溫經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原發性痛經患者中采用艾灸聯合加味溫經湯治療,可以取得滿意的療效,顯著改善患者痛經癥狀,治療安全有效,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陳倩倩,朱穎.少腹逐瘀湯加減治療寒凝血瘀型原發性痛經臨床觀察[J]. 中醫學報,2011,26(10):1249-1250
[2] 侯文靜,從茜,宋敏秀,等.選穴針刺治療原發性痛經31例臨床療效觀察[J]. 山東醫藥,2010,50(35):57
[3] 楊鑫泰,楊尚霖. 針灸治療痛經臨證心得[J].中國中醫急癥,2010,19(09):1533-1534
[4] 周海霞,劉丹卓.溫經湯配合電針治療寒凝血瘀型原發性痛經30例臨床觀察[J].湖南中醫雜志,2015,31(06):53-55.
[5] 張荻.五行音樂療法配合針灸治療原發性痛經60例[J].中西醫結合研究,2014,06(01):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