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志鵬
摘? ? 要:結合迅速擴容的風電市場具體要求看,催生了龐大的風電運維市場,我國風電運維市場亟待需要走向成熟。在這一過程中,風電專業人才培養,就成為時代賦予高校人才培養的新任務。本文對我國風電人才培養現狀、問題及對策進行了研究分析。
關鍵詞:風電;市場;風電運維;人才培養;可行性
1? 前言
《中國風電運維企業發展情況分析報告(2016)》中指出,我國的風機運維已迎來拐點,至2020年后運維市場容量有望突破300億元。通過調研,我國風電市場潛力巨大,業主、主機商和獨立第三方同時涌入,伴隨越來越多的風機出質保,為風電市場將釋放出巨大的空間,風電人才短缺已成為風電市場發展的一大痛點,為風電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據風電行業人才需求,確定風力發電技術專業畢業生主要職業面向和就業崗位,主要就業崗位有風力發電機組的生產裝配、安裝調試、檢修維護、運行等崗位。
2? 風電專業引用現代學徒制的價值意義
風能作為國家重點扶持和培育的戰略新興產業、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我國風電設備制造行業發展存在整機技術不強、關鍵零部件配套能力薄弱以及技術路線不明晰、產品標準不完善、檢測認證體系不健全等內在和外在矛盾,風力發電技術人才的供需矛盾非常突出,亟待需要大量專業人才來破解行業難題,同時也給風力發電畢業生帶來了良好的就業前景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再者,風電專業涉及動力、機械、電氣、電力電子、自動化等多個學科領域,教學要求實踐性特別強的特點,尤其適合、也非常有必要在人才培養模式中引入現代學徒制。現代學徒制符合職業教育規律、體現勞動力市場的真實需求、提供高質量的勞動者、能有效保障青年就業;有利于促進校企深度合作,有利于促進學校、社會、家長等多方參與的評價機制的建立,從而實現從理論和實踐層面給出可行的現代學徒制專業建設實踐,切實提升學生崗位技能,提高風力發電機組生產與裝配、運行與維護、安裝與調試崗位人才培養的針對性。
3? 風電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和存在問題
國外的新能源產業發展起步早,職業教育起步早,人才的培養模式相對成熟,系統相對完善,高校中相關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也相對較早。我們以澳大利亞新能源教育為例,它的新能源專業教育主要有:職高教育、職業教育以及高等教育三個階段。其中,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是在2003年開始設立可再生能源的本科專業,與此同時,新能源專業的評估標準首先由行業技能委員會統一制定,再由州行業培訓局、企業專家和學校共同開發培訓教材。美國等國也相繼開設了新能源類的本科專業,有些課程還分為設計與分析方向和開發與管理方向,在教育中比較注重學生管理能力的培養。課程設置方面,國內注重基礎知識的學校,強調“寬基礎”;國外注重體驗教育和實踐創新教育,注重管理能力的培養,課題多為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而且注重團隊配合與分工。以目前的教育情況來看,風電人才的培養著重存在的問題包括:實際培養的人數與行業本身需求總量之間的巨大差距;由高校培養出的風電專業人才與企業和市場的實際需求脫節,未達到企業用人標準;培養的風電人才還存在結構問題,其主要體現在風電人才培養體系結構建設不完善,沒有形成一個結構合理、層次分明,既著眼當前又利于風電行業長遠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
4? 人才培養采取的措施
通過調研、梳理已有風電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優點和弊端,實地調研風電企業、電網公司等對風電人才的需求,我們針對風電人才培養過程當中的問題,將著重采取以下措施:
4.1? 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
由于風電專業主要包括風能資源測量與評估、風力發電原理和風力發電場等專業性較強的課程,因此根據確定的培養目標和崗位的知識、能力、職業素養需求,對傳統教材知識點進行梳理,重新構建出真正適合“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增加實訓課時和實習內容,培養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提高實踐水平,以達到風電行業對風電人才的需求標準。
4.2? 采用基于信息化方式的教學手段
采用“雙向課堂”模式,即線下實體課堂與線上虛擬教學相結合,教師在教學中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教學活動進行創新性設計,把信息科技與學科教學特點相結合,增強視覺性和互動性,使教學形式更加形象和多樣。把課堂從傳統的教師被動教授變為學生主動學,教師是講師的同時也是教練,激發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4.3? 打造基于學科競賽的培養方式
在人才培養中增加學科競賽的模塊,有益于風電專業學生的能力提升。一方面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比如舉辦風電設備裝配、風電系統安裝與調試等方面的大賽;同時,可以全面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也可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另一方面,高校也可增加相應的教學內容和實踐課時,構建風電人才培養系統運行的保障機制和考評機制,以豐富實踐教學內容和方法,拓寬風電專業人才培養路徑,適應現代風電產業發展需求。
4.4? 培養學生實踐和應用能力
實踐教學是風電專業必不可少的環節,在學生學習掌握基本知識的同時,需要著重加強學生的實踐教學,讓學生可以掌握更多與企業實際相關的專業技能和職業修養。而對于風電專業而言,實踐教學共包括:風電設備運行控制、風電設備的維護與檢修、風電廠運行管理等。我們一方面通過仿真軟件讓學生了解風電場的概況、風電設備的結構及工作原理等環節,將已學習的知識進一步強化。另一方面通過實訓室的風電設備操作,完成風電設備的安裝與檢修、風電系統運行與調試等環節,牢固掌握所學知識。最后,我們還通過風電場實習,帶領學生深入生產第一線,了解風電場的運行、控制及維護,為日后實際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4.5? 校企聯合人才培養模式
校企聯合也是培養風電專業人才的一個有效手段,其內容有以下幾點:一是專家直接授課。邀請大量企業一線工程師及專家,參與課堂教學和實踐環節教學,與教師共同培養學生。專家直接授課為校企聯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優勢,能夠讓學校與企業的聯系更加密切,一線專家不僅能夠帶來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與技能,還能夠分享最新技術應用成果,促使學生知識技能與綜合素養不斷提升。二是讓學生有更多實踐機會。學校與企業加強聯合,讓學生有機會到企業一線中實習,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實現工作能力的提升,并解決學校大型教學實驗器材不足的問題。三是學校和企業聯合起來,共同開展科研課題研究。教師在申報科研項目時,除了與企業專家共同參與完成,也應帶領優秀學生共同參與。這樣不僅將企業設備與資金優勢充分利用起來,也促使學校科研能力的提升,企業競爭力將不斷增強,同時學生也有實踐機會,為今后工作打牢基礎。
5? 結束語
風電屬于新能源行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個朝陽產業,這對學校培養風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人才培養模式是培養滿足社會、產業需求的人才的根本保證,相信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信息化方式的教學手段,并通過學科競賽的積極參與,能夠從根本上幫助解決風電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各種問題。
參考文獻;
[1] 仝彩霞.茶場采用風力發電可行性研究[J].福建茶葉,2018.
[2] 張晶.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試點的實踐之囿與破解之策[J].教育與職業,2018.
[3] 顧月琴.傳統與現代學徒制的發展歷程與比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