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梅
摘? ? 要: 口語表達是幼兒語言教學的主要內容,也是幼兒應具備的能力之一,口語能力的強弱影響到幼兒交往能力的強弱。在日常教學過程當中,老師訓練幼兒口語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自我介紹,可以開招待會,可以開報告會等,具體應根據上課內容、訓練需求靈活多樣地開展口語訓練,增強幼兒的口語交往能力,為全面提高幼兒的語文綜合能力打下基礎。
關鍵詞: 口語表達? ? 幼兒教學? ? 口語能力
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強了,課堂上思考問題的能力就強了,幼兒的聽說讀寫能力很難分割開來,它們之間是相輔相成的,是一個有機整體,口語訓練可以說是幼兒整體語文綜合素養的訓練。
一、口述自己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相對來說較弱,說話容易前言不搭后語,東一榔頭西一棒,不知道在說什么,沒有中心,語言沒有邏輯性,缺乏一定的語言組織能力,老師有必要加強這方面訓練。對于幼兒來說,自我介紹是一種很好的口語訓練方式。讓口語表達好的幼兒面向大家,首先說自己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現在是哪個學校幾班的。然后介紹自己的家庭情況,現在家庭的具體地址,家中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兄弟姐妹的情況。再進一步詳細介紹爸爸媽媽都在什么地方工作,如果有兄弟姐妹,再說說他們的情況。最后詳細介紹自己,身高有多高,五官長相有什么特征;自己喜歡穿什么顏色款式的衣服、帽子和鞋;自己喜歡吃的食物,是甜的酸的還是咸的;自己的性格愛好是什么,喜歡運動還是喜歡讀書,喜歡畫畫還是喜歡音樂……介紹得越詳細越好。介紹的時候老師可以列一個提綱,這樣能很好地訓練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幼兒明白先說什么,再說什么,最后說什么,語言的前后順序要有一定的邏輯性和層次性。
二、口述見聞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幼兒身邊時時刻刻會發生一些事情,有些事情是積極的、有意義的,那么就與其他人一起分享,把所見所聞表述得完完整整、清清楚楚,讓其他人聽了以后,心里明明白白,這就需要具備扎實的口語表達能力。有時候從電視里看到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動畫片,總想著把這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分享給其他同學,怎樣才能讓其他同學也聽得津津有味、興趣盎然,就考驗一個人的口語表達能力。有的時候從爺爺那里聽來了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想給大家分享,也需要口語表達能力,能把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情節完完整整地表述出來。有的時候看見個別幼兒講故事的時候憋得面紅耳赤,越說越語無倫次,這個時候其他同學不要嘲笑他。要求幼兒在口述故事的時候,講清楚時間、地點、人物干了一件什么事,以及這件事的前因后果。這樣就能把故事口述完整,讓大家聽了以后,知道你在說什么。口語表達能力強的幼兒在敘述的時候,還要帶上一定的感情,把故事口述得有血有肉,讓人聽了以后深受感動,就能達到想要的結果。
三、在工作匯報中加強幼兒的口語訓練
生活當中的煩瑣事非常多,老師和幼兒需要溝通交流,才能準確地掌握幼兒的信息,及時教育幼兒。老師要利用幼兒匯報工作的時間加強幼兒的口語訓練。每天的衛生打掃是必不可少的內容,把幼兒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指定一位小組長匯報每天的工作,小組長每天輪流做,讓每個幼兒都有匯報工作的機會,有口語鍛煉的機會。匯報的時候說清楚是哪一組的人,做了什么事,結果怎么樣。如果幼兒口述有不到位的地方,老師要及時加以指導,讓他們明白口語表達需要怎么做才能符合要求。學校一日常規當中,很多事情需要幼兒及時向老師反映,就是說需要匯報的內容特別多。班長匯報班里幼兒的思想動態,學習委員匯報學習的情況……如果老師安排科學合理,幾乎每個幼兒每天都有一次匯報的機會,就是說每個幼兒每天都有一次口語鍛煉的機會,大大增強幼兒口語訓練的效果。
四、在接物待人中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接人待物是日常教學中必須完成的教學任務,能培養幼兒優良的品質。在口語訓練中接待客人的內容可以分三塊進行。一是迎客。初次見到客人,首先向客人問好,對客人的稱呼必須準確到位,然后將客人請進家門。二是待客。客人進到客廳里以后,讓客人在沙發上坐下,然后給客人沏杯茶,和客人友好交談。三是送客。客人要走了,要說一些挽留的話,讓客人再多坐一會兒。當客人走出門以后,要與客人話別,歡迎下次再來。這就是在整個接待客人的過程中,訓練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接待客人要分客人的年齡小、長輩宗親選擇不同的語言。在接待過程中,態度一定要和藹,語言一定要熱情。讓幼兒扮演不同的角色,一一接待。既能訓練語言的表達能力,又能訓練幼兒的反應能力,一舉兩得。這種口語訓練形式和節日結合起來比較合適。老人節時,讓班干部組織一次活動,把幼兒分成若干組,讓部分幼兒扮演老人,部分幼兒扮演小朋友,祖孫二人進行口語對話。其中老人的角色不好扮演,因為幼兒缺乏生活經驗。老人說話的語氣,說話時的神態,尤其說話的內容,務必達到最真實的效果,這樣活動開展起來才有意義,幼兒的興趣提高了,口語訓練效果自然更好。
五、在助人為樂中增強幼兒的口語訓練
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需要其他人的幫助,我們在求助于人的時候,話怎么說?反過來我們幫助了別人的時候,話又怎么說?兩個角色的轉換,說話的語氣內容各有不同,這樣能更好地訓練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在生活學習中,禮貌用語是必備的語言,必須學會文明禮貌語。在學校里向同學借用小刀橡皮擦時,應該怎么說;如果自己不方便或者生病了,請求同學幫助自己打掃衛生或者做一件什么事,這時的口語表達又會不同。反過去幫助別人,又用怎樣的語言跟別人溝通交流,不要因為自己幫助了別人,就顯得自高自大、趾高氣揚。始終要記著我們是講文明懂禮貌的,說話一定要符合文明禮儀的規則。在每年的三月學雷鋒樹新風活動月中,我會帶領幼兒走出校門,走進敬老院,幫助老人打掃衛生。活動前給幼兒布置的任務是和老人親切交談,詢問老人需要什么幫助,了解老人目前的生活狀態。如果幼兒不和老人詳細地交流,就得不到有關詳細的信息,回來以后在班級的交流會上,就無話可說。這樣既給老人送去溫暖送去問候,又鍛煉口語表達能力。
六、主持會議中訓練幼兒的口語能力
在口語表達活動訓練中,讓幼兒當一回主持人,是個不錯的辦法。幼兒對央視主持人非常熟悉,可讓幼兒模仿喜愛的主持人主持節目。如詩歌朗誦會,要做好這一節目的主持人,首先主持人要了解很多詩歌知識,一是促進幼兒復習學過的詩詞,二是促進幼兒訓練口語,向更高的目標發展。從程序來說,幼兒要先說清楚是一次什么朗誦會,開辦這一次朗誦會的目的和意義是什么,這次朗誦會有什么要求。舉例來說,中秋節要開展一次弘揚傳統文化、歌頌偉大祖國的主題朗誦會。幼兒在主持的時候,首先要說清楚這次朗誦會的主題是什么,開展這次活動的目的是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讓中國的傳統文化在幼兒中間生根發芽。開展這次朗誦會的意義是教育幼兒,不要淡忘優秀的傳統文化。教育幼兒學習傳統文化,凝聚人心,齊心協力地建設好偉大的祖國。
總的來說,訓練幼兒口語表達的方法還有很多,如開展一次問題辯論會,讓幼兒在辯論的過程中明辨是非。辯論時指出對方錯誤的原因,闡述正確的觀點。在學習生活過程中可以開展很多活動,積極有效地引導幼兒開展口語訓練,增強口語能力,為進一步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建國.幼兒語言口語教學與方法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08.
[2]杜大江.怎樣訓練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J].人民教育,2016(11).
[3]喬生成.幼兒語言指導策略研究[J].科教導刊,2017(11).
[4]李林語.幼兒語言行為的研究[D].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17(05).
[5]代長河.幼兒口語訓練的指導策略[D].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