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園園
【摘 要】目的:通過回顧性分析的方法探究醫用功能影像技術在中醫中的應用前景;方法:對我院醫用功能影像技術的應用進行系統性回顧,探索不同醫用功能的影像技術在中醫針灸以及診斷中的實際性應用。結果:不同醫用功能影像技術都有一定的利弊,通過針對性選擇應用,可以最大程度發揮出其優點。結論:醫用功能影像技術是一種新穎的診斷應用技術,在未來中醫應用和診斷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醫用功能影像技術;中醫治療診斷;有效應用;應用前景
【中圖分類號】R10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3--01
引言:隨著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醫學技術也隨之不斷進步和完善,其中,影像技術已經實現了由形態影像到功能影像的有效轉變;這與傳統單一化的結構影像技術相比,醫用功能影像技術對人體的各類組織和氣管的代謝提高了重視度。其中,醫用功能影像技術在當代中醫醫學上的應用也呈現出日趨普遍的趨勢,最主要的應用有正電子發射斷層技術、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紅外熱像技術三種,對于中醫領域的有效應用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性支持。
1 醫用功能影像技術
在當代科技的不斷發展和更新下,醫用功能影像技術不僅得以完善,也呈現出日漸創新的發展趨勢,這不僅為中醫領域的應用和發展提供了新的應用思路,還促進了臨床醫學上各類疾病的中醫治療根治水平。其中,醫用功能影像技術是諸多的影像技術中應用頻率最為廣泛的一種,與傳統的影像技術相比,該技術最大的優點就是關注患者的身體形態以及各部分器官的功能性指標,可以有效借助各類電子化技術,實現二維圖像以及三維圖像的真實呈現。
腦功能影像以及紅外熱成像是最為主要的兩種技術,其中,紅外熱成像通過借助非接觸熱成像裝置中的熱信息科學技術,對患者體內的各種熱輻射量進行針對性的搜集和整合,并且通過計算機系統響應的軟件進行處理完成后,將其轉化為可視的圖像信息,從而在患者身體體溫測定與監測、疾病位置與性質判斷等方面提供針對性的技術支持。其次,腦功能影像技術則是在對患者腦功能進行多方面探索和研究的基礎上,來準確測定腦血流、有機物代謝等生理性變化,從而對腦功能的各類作用范圍進行準確判斷,為中醫診斷提供針對性的切入點。
2 紅外熱成像技術在中醫診斷與針灸過程中的有效應用
2.1 中醫面診 中醫面診是紅外熱成像的重要醫用技術之一,該技術的應用下,通過將人體當成一個整體,可以借助內外統一的優勢;其主要作用原理在于人體的五臟六腑在經脈氣血的作用下,將表象可以最直觀的呈現在人體的面部,然后通過患者面部的各種狀態來完成各種氣血陰陽情況的測定,由于五臟六腑中的紅外溫度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所以在患者面部表象上也會呈現出不同的變化,為中醫面診中的各項指標提供了參考。其次,在中醫面診中應用紅外熱技術,還使得面部診斷更加科學化和客觀化,并且該研究已經在不同醫學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紅外熱成像技術容易受多種干擾因素的影響,并且與其他影像技術相比,該試驗的可重復性不高,也使得該技術在實驗應用中表現的較為簡單,其中應用最多的還是通過針刺來治理面癱疾病,這又是未來醫學發展的新方向,在未來的臨床醫學上具有一定的應用意義。
2.2 中醫舌診 舌診是望診的有效形式,而望診又是中醫診斷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些老中醫在觀察診斷中,往往會對患者的舌苔、舌體、舌頭脈絡進行病癥的判斷,而紅外熱技術的應用,則與上述的中醫舌診具有較強的相通之處。紅外熱技術不斷完善和應用下,通過測定患者舌頭的表面溫度,來確定舌體各個區域的溫度情況。其次,隨著現代中醫舌診技術的不斷完善,我國已經對成年健康性群體、兒童群體、老年性群體的舌象譜進行了針對性的補充和完善,并且為后期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了一定的參考依據。尤其是對于老年性群體而言,該技術的應用具有廣泛的應用意義。因為老年性群體是犯病最高的群體,許多高血壓、冠心病以及糖尿病、消化系統疾病等都普遍發病于老年性群體,而紅外熱技術在舌診中的靈活應用,則為以后的診斷提供了一定的參考依據,還通過輔助臨床的方法開展舌診的開展,在中醫診斷中具有較為重要的意義。
2.3 中醫辯證 中醫辨證不僅是中醫治病中最顯著的特點,還是治病過程中的根本所在。其中陰陽辨證和寒熱辨證是最基本的辨證理論基礎;近年來紅外熱技術的靈活應用下,不僅產生了許多客觀性的依據,還為未來的中醫治療提供了參考方向。其中,熱像技術在艾滋病的治療中,便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診斷效果;熱像技術的診斷應用下,準確診斷出艾滋病患者具有上熱下寒的身體特征,從而辨證出患者脾腎真陽不足的特征,再次基礎上借助輔助臨床進行進一步的辨證探析,從而給與針對性的治療建議,輔助患者的生命治療。此外,中醫辨證理論在其他疑難雜癥的治療診斷中也具有顯著效果。
2.4 中醫針灸 針灸是對諸多疾病進行中醫治療的主要方式,而隨著當代科技的發展下,紅外熱線技術在針灸治療中也得到了一定的應用;其中,通過紅外熱線技術干預,可以促進人體經絡的循環、靈活促進針刺手法的優化。近年來,較多的中醫研究工作人員通過紅外熱線技術的靈活應用,將經絡物質比較直觀的呈現出來,并且還通過對人體不同穴位的觀察和刺激來感知溫度的變化;當前紅外熱成像技術已經在中醫針灸中的治療使用獲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應用范圍內不斷得以拓寬,但是在定位準確度上也存在欠缺,導致研究結果存在一定的差異性。
3 優勢與展望
中醫理論知識的深奧性是制約中醫發展的主要因素,許多中醫知識難以通過有效的科學技術進行準確系統的解釋,臨床常見的望聞問切也是中醫診斷的表現形式;多年的中醫診斷實踐發現,醫用功能成像技術在臨床中醫診斷中具有無創、無損、高效、快捷的特點,可以對人體進行全面整體的把握; 而醫學功能技術還具有有待完善的空間,且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擾,這就要求臨床醫學上重視中醫醫學功能技術的應用,正確發揮出最優的效果。
參考文獻
捻針及假針刺刺激太沖穴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腦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J].孫曌,沈巍,王小龍,鄒蓓蕾,傅帥.中國針灸.2014(12)
慢性HBV感染患者肝區經穴紅外溫度與疾病相關性研究[J].郝娜,張麗杰,張藝川,韓裕隆,李春日,谷忠悅.遼寧中醫雜志.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