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摘? 要:古典詩詞作為我們偉大民族燦爛文化的結晶,是我們的寶貴財富。小學語文教材中也應根據不同年齡、不同學段的學生特點,編排了大量古詩詞。中國古詩詞的韻律之美,可以培養學生的藝術美感,讓學生學會感受、欣賞生活和世界的美好,在競爭愈加激烈的現代生活當中,懂得發現和感受身邊的美好和快樂。本文將從創設相關情境、豐富教學方法、課尾拓展延伸三個方面探究如何更好地進行古詩詞的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實踐
古詩詞的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至關重要,學習古詩詞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還可以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傳統的朗讀、背誦、默寫的方式無法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教師需要在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注入“新鮮的血液”,提高古詩詞的教學效果。
一、創設相關情境,巧妙導入新課
小學生喜歡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小學生的需求。讓課堂“活”起來,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互動氛圍,更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進行古詩詞的學習時,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師誦讀、學生跟讀、課后誦讀的教學模式,要利用多種工具為學生創設與古詩詞相關的情境,如利用圖片、歌曲、視頻等打開學生想象的大門,讓學生順利地進入古詩詞的意境當中。
例如,在學習《江雪》這首古詩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先展示一張圖片,圖片描繪了冬季寒冷的江面上一個披著斗笠的老爺爺正在乘舟釣魚,周圍山上都覆蓋著雪,一片寂靜。展示圖片的同時可以配上音頻,播放寒風凜凜的風聲,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教師提問學生:“通過圖片和音頻,大家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找學生回答后教師可以順勢引入今天的新課,和唐代詩人柳宗元一起走進他的《江雪》,正式開始古詩的學習。通過設置相關的情境,可以讓學生的思維迅速進入課堂學習狀態,為新課的教授奠定基礎。
二、豐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單調的教學形式往往會引起學生的厭煩,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在課堂的學習上。在小學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展示圖片聯想、利用多媒體教學、分組討論、進行角色扮演等,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
例如,在學習《村居》這首古詩時,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展示一張美麗的春天圖片,并提問學生:“你腦海中春天的景色是什么樣的呢?你在春天喜歡做什么呢?”學生回答后教師繼續引導:“古代的許多文人墨客,喜歡將自己在春天看見的、聽見的、感受到的用詩詞的形式記錄下來,并流傳到了今天。今天,老師想帶大家一起看看清代詩人高鼎眼中的春天。”教師書寫板書——《村居》。正式學習時,教師先有感情地朗讀古詩,然后讓學生跟讀。熟練之后,教師通過多媒體播放相關動畫,如春天來了,樹木綠了,小草也露出了嫩芽,黃鶯飛來飛去地唱歌,河邊的楊柳在微風的吹拂下搖曳著身姿。播放到這暫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如果是你處在這樣的景色中,你會想做些什么呢?同學們積極回答后教師接著進行引導:“詩人高鼎看到了什么景象呢?”繼續播放畫面:兒童在河邊的空地上嘻嘻哈哈地放風箏。播放完后,教師引導學生逐字逐句對古詩進行講解。講解結束之后,教師可以播放將古詩唱出來的音頻,聽兩遍后帶領學生拍手齊唱古詩。整堂課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如播放動畫、看圖想象、古詩吟唱等,豐富多彩地展示了古詩描述的景象,讓學生深刻地理解了古詩的意境。
三、課尾活動拓展,強化學習內容
古詩詞的學習并不只限于教師引導教學、學生接受學習,要想將課堂知識內化為學生的文學素養,還需要教師豐富課尾拓展活動,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強化對古詩的理解與運用。
例如,在學習幾首古詩詞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古詩詞誦讀大賽,讓學生自選古詩,有感情地誦讀,并談談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最后由學生進行投票,投出自己覺得誦讀的好的,解釋深入人心的一位同學,并進行獎勵。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如“走進李白”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收集資料、查閱書籍、觀看視頻等方式學習有關李白的知識,并上臺向同學們講述自己知道的李白,對比別人眼中的李白,使學生對李白的了解更加全面,之后再學習李白的古詩時感受會更加深刻。當然,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走出教室,融入大自然,親身感受古詩中的意境。比如在學習賀知章的《詠柳》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觀察柳樹,親身感受詩人描繪的“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身臨其境時,對古詩的學習往往事半功倍,既縮短了古詩與現實生活的距離,又加深了學生對詩詞的理解。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課堂中古詩詞的學習對于傳承中華文化、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立足課程標準,豐富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參考文獻:
[1]劉冬爐.基于傳統文化積累的小學古詩詞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8(2).
[2]胡田田.新課標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有效教學策略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