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群
【摘? 要】艾滋病,梅毒,乙肝均為臨床中極為常見的傳染性疾病,近年來在我國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發展,而艾滋病、梅毒、乙肝病毒均可通過母嬰傳播,通過阻斷母嬰傳播途徑可有效降低艾滋病,梅毒,乙肝等感染性疾病的發生,臨床中應采用有效措施降低傳染率。
【關鍵詞】預防;母嬰;傳播;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R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3-0270-01
據我國衛生部門統計顯示,新生兒通過母嬰傳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感染率在90%以上。梅毒主要是受到梅毒螺旋體感染引起的一種慢性疾病,臨床表現極為復雜,可使全身多個器官受到累及并能夠造成多器官損害,最終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若孕婦在懷孕期間感染梅毒可造成不良妊娠結局,例如,自然流產、死胎等。肝炎是臨床中極為常見的一種肝部疾病,具有傳染性,母嬰傳播也是導致肝炎感染的重要因素,傳播率在35-40%之間。嬰幼兒有效避免艾滋病,梅毒,乙肝病毒感染的有效途徑是切斷母嬰傳播。
1 艾滋并母嬰傳播現狀
我國流行病學統計顯示截止03年底,全球艾滋病毒感染者已達3800萬,隨著疫情的發展,高危人群逐漸向普通人群擴散,例如,大約每年有250萬艾滋病感染者分娩,其中大約有80萬的嬰兒會受到母嬰傳播的威脅,為了保證兒童的健康,社會應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加強宣教工作,降低母嬰傳播[1]。當下人們對艾滋病的認知程度普遍不夠,并且總會戴有色眼鏡看待艾滋病患者。感染者感染后不能夠及時到醫院就診,未能夠獲得有效的干預治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母嬰傳播的概率。另外,孕婦自身因素也導致了母嬰傳播概率的增加,若孕婦存在感染艾滋病毒的風險,由于害怕遭到歧視,不定期進行產前檢查,加大了母嬰傳播的風險。
2 梅毒母嬰傳播現狀
梅毒主要是受到梅毒螺旋體感染而導致的一種疾病,梅毒螺旋體可在妊娠期間各階段進入胎兒體內,增加新生兒先天性梅毒感染的風險。近年來,我國女性梅毒感染比例有所增加,且農村地區梅毒感染率顯著上升,也就是說由于受到文化等相關限制,導致梅毒感染率顯著上升,而梅毒工作普及不到位是我國普遍存在的現象,梅毒主要傳播途徑為性傳播,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2]。感染梅毒后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的概率顯著較高,死胎以及早產發生率顯著較高。
3 肝炎母嬰傳播現狀
肝炎是臨床中極為常見的傳染性疾病,經過大量臨床實踐證明,肝炎通過父親傳播的概率相對較低,母嬰垂直傳播是導致嬰幼兒感染感染的主要方式。母嬰傳播過程中主要可通過圍產期感染、哺乳期感染以及經胎盤宮內感染,其中以圍產期感染最為突出,與梅毒艾滋病毒、母嬰感染相比,肝炎母嬰傳播控制效果相對較為明顯,我國主要通過疫苗等手段阻斷肝炎母嬰傳播并已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3]。
4 預防母嬰工作傳播對策
4.1 要恪守尊重寬容原則
國外學者曾說過,如果恥辱和歧視問題仍然存在,那么艾滋病就得不到解決,就梅毒和肝病而言,同樣應解決歧視和恥辱問題。我國在梅毒、艾滋、病肝炎保健工作中,應加大政府宣傳力度,對相關感染人群迅速展開人文關懷工作,同時應號召社會更多人員能夠關注到感染者的內心,與感染者真實接觸,幫助感染者擁有健康的生活狀態,通過心理干預使感染者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價值,使感染者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并能夠從中獲得社會價值感。在生活中,可通過經濟就業保障等方面給予梅毒、艾滋病、肝炎陽性患者大力支持和關愛,并消除歧視。醫護人員應通過健康宣教,使廣大人們對梅毒、艾滋病、肝炎等疾病產生正確認知,可為廣大人員免費提供醫療服務咨詢。通過健康宣教可使感染人群正視疾病,使其接受治療的耐心得以提高,可認識到阻斷母嬰傳播對降低嬰幼兒傳染的重要性。
4.2 加強基層醫務人員艾滋病梅毒肝炎防治知識培訓
由于艾滋病、肝炎、梅毒在發病初期具有一定隱匿性,且極易傳播,會給臨床的防治工作帶來一定困難性,而醫務人員應熟練掌握艾滋病、梅毒、肝炎相關防治措施,尤其應注重職業暴露,并要加強防治技能培訓,可將防治知識與母嬰傳播內容進行有機結合,可通過培訓等方式對醫務人員進行全面覆蓋,使醫務人員均具有扎實的業務基礎,對艾滋病,梅毒,乙肝的母嬰傳播阻斷工作有著重要意義[4]。
4.3 完善政府職能,對資源進行科學利用
經過調查顯示,艾滋病、梅毒、肝炎患者對物質有著大量的需求,我國政府應對感染者作出以下支持:第一點,通過政府職能部門的干預,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同時給予有效的法律環境,提高艾滋病、梅毒、肝炎母嬰傳播的應對能力。第二點,針對艾滋病在冊感染婦女和男性單陽家庭的配偶的孕情檢測尤為重要,應鼓勵配偶完成檢查,根據檢測結果給予相應的干預措施,降低母嬰傳播的概率。第三點,服務體系建設,政府職能部門應加強服務體系的建設,將鎮、社區、村組納入地方黨委政府的目標,使感染人群均能夠建立健康檔案,完成各項檢查工作,提高母嬰傳播的阻斷率[5]。
5 結束語:
艾滋病,梅毒,肝炎在我國具有較高的傳染率,其中以母嬰傳播最為常見。艾滋病,梅毒,肝炎已經成為威脅我國國民健康的公共衛生問題,受到了廣泛關注,應加大政府職能部門的干預力度,通過健康宣教,加強基礎設施投入,提高相關人員的防治技能等可有效降低母嬰傳播率。
參考文獻
[1]????? 林華,鄭高,張宏.福州市孕產婦HIV感染現狀及實施預防母嬰傳播干預措施情況分析[J].預防醫學論壇,2019,26(9):846-847.
[2]????? 覃壽學,譚燕萍,農燕麗.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工作常見的醫學倫理學問題與對策[J].中國艾滋病性病,2016,35(8)19.
[3]????? 王瑞.廣東省基層助產機構預防艾滋病和梅毒母嬰傳播項目整合服務管理現狀分析與對策[J].中國婦幼衛生雜志,2015,66(6):72-75.
[4]????? 張海燕,肖年,周曉軍.重慶地區艾滋病病毒感染孕產婦接受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干預現狀及對策分析[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8,23(10):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