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
摘 要:馬克思的人本思想圍繞“現實的人”,肯定人在世界中的主體地位,關注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其內涵不斷提升。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人本思想有利于更好地領會我國各項發展的內在訴求,系統地學習和把握這一思想對于我國當代的建設和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人本思想;當代價值
中圖分類號:A811?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20-0192-02
馬克思將目光聚焦于人類的前途與命運,將自己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到為人類謀未來謀幸福的思考當中。他始終關注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力圖最終實現全人類解放。本文從馬克思人本思想的形成、內容、特性出發,闡述馬克思主義人本思想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指導,淺談這一思想對于當今我國建設、今后我國發展的重要價值。
一、馬克思主義人本思想的形成
馬克思在中學時期就引發了很多圍繞人的思考,人本思想形成于他的《博士論文》中,在馬克思生平的許多著作中,都不難看出他對人的發展問題和人的命運問題的關注與思考。為了追求理想中的社會狀態,馬克思不斷完善人本思想的理論框架。在《神圣家族》中,馬克思人本思想的觀點日益明顯,例如“歷史的活動和思想就是群眾的思想和活動”[1]的表述,表明馬克思對人民群眾歷史地位的肯定,證明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中堅力量。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主義人本思想獲得了進一步的完善。馬克思對人的社會本質進行了更加深入的分析,將滿足人的生存需要作為人本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提出解放自身和全人類是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而完成這一使命的必經之路是革命。到這里,在唯物史觀視野之下,以人的本質為基礎的馬克思主義人本思想初步形成。之后,在《共產黨宣言》和《資本論》中,馬克思的人本思想得以進一步的深化和完善。
馬克思的人本思想從萌芽到成熟,從初現雛形到羽翼豐滿,經歷了一個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持續發展、日臻完善的過程。
二、馬克思主義人本思想的內容
(一)關于人的本質思想
自由自覺的人類活動,在馬克思看來是人類區別其他生物的最大本質,人與動物的最大不同便在于此,這樣的活動也是人存在與發展的基礎。在社會生活中,人的社會關系變得復雜多樣。馬克思曾說:“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2]這也就是說人的本質是具體的歷史的,是在生活實踐中不斷發展的。馬克思在關注人類社會的整體性和復雜性的同時也尊重人的個體本質。人在復雜的社會關系中擔當角色并展現了個體獨有的特點,這提醒我們應該遵從社會總體發展規律,并且尊重個體特性,關注個體發展。
(二)關于人的自由平等思想
馬克思認為人權存在的基礎是其本身的普遍性和整體性,人權存在的價值也在于此。馬克思對資產階級人權進行了批判,批判了這種人權在社會生活中表現為極端個人利己主義,指出了資產階級人權的虛偽,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腐朽。在馬克思生活的年代,無產階級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作為社會中的主要勞動群體,受到壓迫失去自由,更談不上人的自由平等。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無產階級要想爭取自由平等甚至人類的解放,就應該消滅壓迫和剝削,拿起武器消除萬惡之源私有制,真正做自己的主人,才能實現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這里的自由是指人在進行實踐的活動中尋求的需要最大滿足狀態,這種需要的最大滿足要以保障他人自由為前提。一定的物質基礎是更好滿足這種狀態的重要保障,換言之,達到個人需要的最大滿足狀態,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
(三)關于人的全面發展思想
1.人的需要。人具有自然性需要,這是一種生物本能的需要。人還有社會性需要,通過實踐,滿足對勞動、社交、自我實現等方面的需要,在此過程中不僅豐富了自身也推動了社會的進步。新的條件下人又會提出新的需要,社會才會不斷進步,社會中的人也在不斷滿足自我需要和產生新的需要的過程中實現了個人更加全面的發展。
2.人的能力全面發展。人的能力可分為先天能力和后天能力,前者來源于先天遺傳,后者來源于實踐活動。人與人的能力的差別主要體現在在實踐活動中后天生成的社會能力。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人的能力,尤其指社會能力的標準隨之提高。人的能力不僅要滿足自身需要,還要推動社會發展,滿足他人需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3.人的社會關系全面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人的社會關系,人與人的交往突破地域的限制,產生了范圍更廣,頻率更高,層次更深的聯系。商品社會使得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在一定程度上表現為對貨幣的依賴,貨幣化成為人際聯系的重要因素。在共產主義社會中,社會勞動將成為人的一種需要,經濟利益的人際關系將不復存在,人對物品的依賴也隨之消失,在社會發展中人成為主體,人與人交往的程度極大加深,人與人之間的訴求不再主要是經濟利益而變得更加多樣,彼此之間的聯系也變得更加緊密,人的社會關系得以全面發展,進而促使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4.人的個性全面發展。“馬克思主義人本思想緊緊圍繞以人為本的核心思想,確立了人在社會鏈條中的主導地位,并且突破了人類個體的局限,將人作為社會關系的總和,強調人的解放與發展,通過每個個體的努力與奮斗,最終實現人類發展的歷史使命。”[3]當我們在談到社會整體的發展時,不能忽略人的個性的發展。人的個性發展是人才發展中的重要一環,只有社會中形形色色個性的人在社會實踐中結合自我興趣發揮專長,才能有所創新,推動社會發展,實現人的個性全面發展。
三、馬克思主義人本思想的特性
(一)前瞻性
馬克思處在商品經濟大發展的年代深切關注人的自由發展,在他眼里當時的人只是表象上的自由,沒有實現真正的自由,對物品的依賴極其強烈。他預見性地提出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設想,這一設想也一直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目標。他人本思想的精髓更體現在當今我國對人民群眾的重視,對民生問題的關注等方面。
(二)實踐性
馬克思主義是一門站在人民立場,經得起實踐考驗,不斷開放發展的科學。“在哲學范疇內,將實踐視為哲學根本原則的哲學家是馬克思,通過哲學思維方式的轉化,進而創立了辯證、歷史和實踐的唯物主義。”[4]作為社會中的人有著自己的存在方式,那就是不斷實踐。在實踐中,人得以對自我需要滿足的實現。通過實踐,建立自己的社會關系。人在實踐中獲得更多有益的信息與資源,從而得以自由全面的發展,進而推進社會發展的進程。實踐這一核心詞匯貫穿于整個馬克思的人本思想。
四、馬克思主義人本思想的當代價值
人本思想不僅僅是一種思想,還是一種我們黨和人民在工作實踐中實際作為的展現。以人為本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和執政理念。習近平總書記的以人民為中心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人本思想的繼承和發展。系統地研究學習馬克思主義人本思想,有利于更好地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讓生活在社會中的我們更加明確方向,不忘初心的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由此可見,馬克思主義人本思想的精髓已經滲透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方面。
(一)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論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注重機會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實現全體人民共同邁進全面小康社會”[5]體現了我們黨和政府對人民群眾地位和力量的肯定。我國現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無論在物質層面還是在精神層面都為人更加自由全面的發展提供了更充實的條件,這一偉大目標的實現離不開人民群眾的不懈奮斗。在馬克思主義人本思想指導下作為現實的,社會的人應通過實踐形成積極的合力,為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添磚加瓦,自我綜合素質在實踐中有所提升。
(二)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意義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理想也是目標,作為一種內在的推動力、廣泛而強大的凝聚力對國民健康價值觀的塑造具有重要的價值。黨的十九大以來,黨和政府嚴抓作風建設,方向更加明確,以黨風促政風帶民風,充分帶動人民群眾營造新的氣象。馬克思主義人本思想注重人的自身利益和長遠發展,社會中的人應在滿足自身需要的同時考慮大局,提升自我,以達到長遠的發展。對于國家和人民來說,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之成為國民發自內心的自覺遵守和情感認同,這些都離不開馬克思主義人本思想的指導。
(三)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立足人民立場,關注人民利益,強調人民共享,在馬克思主義人本思想的指導下始終堅定群眾路線,堅持以人為本,關注民生問題。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和個稅起征點、養老待遇提升、就業完成率提前達標等一系列進步舉措的實施,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促進了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結語
馬克思人本思想的深度與廣度體現在個人乃至國家的發展之中,與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聯系緊密。新時代下,這一思想結合我國實際會產生更深入更廣泛的豐富與提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圍繞人這一深刻的主題繼續前行,科學把握馬克思人本思想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指導,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承擔身處于這一時代的責任,扮演好在社會中的角色,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人與社會的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6.
[2]?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0.
[3]? 吳永祥,呂立志.馬克思人本思想的科學內涵透視[J].學術界,2014,(11):44-51.
[4]? 楊耕.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理論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24.
[5]?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計劃的建議[N].人民日報,2015-1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