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寧
摘 要:在新媒體的影響下,公共圖書館也逐步向數字化發展,讀者服務和資源管理都有了較大程度的改變,這些變化中既包括了對現在新媒體圖書館服務模式的大膽創新和改進,也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促進了讀者服務模式的優化。這種新媒體背景下的發展模式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證讀者對公共圖書館資源的使用便利。因此,對新媒體背景下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的創新和服務進行詳細探究。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新媒體;讀者服務
中圖分類號:G258?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20-0188-02
引言
由于新舊媒體在當下高度有效融合,公共圖書館的資源質量和使用率得到高速提升,體現了未來公共圖書館的發展大趨勢。但是就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新媒體背景下的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模式仍存在一些問題,困擾著讀者對于新媒體公共圖書館的使用。基于此,我們需要全面分析,優化改造,為讀者提供更加優質新型的服務模式。
一、新媒體環境下公共圖書館服務現狀
我國公共圖書館積極響應新媒體潮流的號召,突破傳統服務理念,利用互聯網技術開發并提供了多樣化的閱讀服務項目。當前圖書館可利用的新媒體服務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移動手機圖書館
公共圖書館匯總最主要的新媒體服務方式是移動手機圖書館,在館內工作人員通過將大數據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只做相應手機圖書館APP,讀者主要通過下載注冊或者網頁訪問進行查詢,享受海量圖書館資源服務,實時了解圖書館動態。另外,手機移動圖書館還可以根據讀者喜好進行大數據關聯,推薦相關內容,豐富了讀者的閱讀內容。
(二)微博
微博是目前公認的大型社交平臺,受到大家廣泛認可,我國大部分公共圖書館都開通了微博賬號,有專業人員進行微博發送圖書館動態,進行相應服務理念的宣傳,這樣就可以與讀者有效溝通、實現良性互動關系,在微博的影響下自然而然的擴大自身知名度與影響力,帶動更多粉絲讀者參與到閱讀中來。同時,公共圖書館會發布一些有趣的微博內容吸引更多粉絲,并且與其他圖書館微博賬號建立良好的友館聯誼。
(三)微信公眾平臺
目前,國內微信的使用度已經遠遠高于其他實時聊天軟件,其便捷的各項功能,如信息、視頻、分享、閱讀、文字等功能已經使其躍居國人溝通交流工具第一的地位。目前我國大多數公共圖書館都開通有微信公眾號,可以進行圖書檢索、公告通知、座位預約、留言推送、講座推送、各式活動等內容和功能,便于讀者充分享受新型閱讀服務。
二、新媒體背景下公共圖書館服務存在的問題
(一)用戶信息安全制度有待完善
公共圖書館有了新媒體的強勢融入,就可以為廣大讀者提供更多的閱讀查詢便利。但是,新型媒體也是一把雙刃劍,在提供高效、便捷圖書服務的同時伴隨有一定風險。比如,讀者通過新媒體在享受圖書館的各項服務時,個人信息和瀏覽記錄會被大數據記錄保存,如此圖書館就可以利用大量的個人用戶登錄信息進行大數據分析、研究讀者個人行為信息偏好等內容,進而推薦更加合理的書籍信息閱讀資源。但是,由于我國公共圖書館引入互聯網信息時間短,技術有待完善,安全上仍然存在漏洞,用戶信息有泄漏風險,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因此,相關技術的攻關,法律條文、監督機制的完善,乃至為讀者提供安全、便捷的閱讀大環境,都是亟待提升的重要方面。
(二)數字館藏資源建設比較落后
我國公共圖書館在基礎設施、硬件設備、館藏資源軟實力方面目前總體上已經取得了不小的進步,但是,由于我國圖書館對新媒體和網絡技術應用普及時間晚、范圍小,所以仍處于數字化資源建設的起步階段這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電子文獻資源不夠豐富,古籍與經典文獻檢索電子資源困難;其次,數字化設施維護欠缺,目前很多公共圖書館數字電子設備大都處于關閉或損壞狀態,無法提供相應服務,降低了服務效率,并且容易造成公共資源浪費。
三、新媒體環境下公共圖書館的主要特征
相較于傳統的公共圖書館來說,我國新興的新媒體類型公共圖書館已經算是全面改造升級,可以幫助公共圖書館為讀者提供更好的閱讀服務并發揮圖書館既定功能。
(一)可以借助移動平臺,對讀者實施信息及時推送
當前我國的公共圖書館大多數還是傳統的圖書館模式,其特點是實體書籍數量巨大;書籍類目繁多;查閱難度較大。由于圖書館就是因為書籍數量巨大而得名,因此,難以避免會出現以上幾個特征,導致類目繁多,增加閱讀檢索困難。這就需要進行多類項目的設置,和移動平臺的接入,其效果主要表現在增強讀者對于公共圖書館的認知。目前由于網絡發達,大部分人開始在網上搜索閱讀書籍,但是受到版權限制影響,書籍內容難以找全。這時,圖書館就可以發揮館藏優勢,及時推送圖書信息,方便人們查閱,增加了公共圖書館的吸引力。雜志類時效性比較強的刊物,數字圖書館就更能凸顯其價值,在紙質媒介難以搜索時,網上卻可以長期保留、查詢,極大地方便了讀者。
(二)改善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模式
新媒體背景下,最主要的創新服務就是改善讀者服務模式,當前的服務模式存在以下弊端。首先,服務效率低下。在傳統的公共圖書館服務中,服務人員一般都配置較少,在人員緊缺狀態下,特別是有了重要活動事項,有些讀者不得不自己進行動手操作,難以得到專業圖書管理人員的幫助指導,導致讀者耗費時間降低閱讀欲望;其次,是公共圖書館服務人員的水平有限,大多數沒有受過專業的圖書管理教育或者只是一些閑散人員擔任管理員,導致圖書管理業務水平長期徘徊不前,且這一職業非社會主流工作范疇,難以得到正規培訓。由于此業務枯燥乏味,也容易引起從業服務者的流動性增加。因此,要全面改變服務模式,應從經驗豐富的老員工入手,進而帶動新員工,最大程度上提升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效率,方便讀者對圖書館的使用。
(三)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體驗升級
現代化網絡社會高速發展,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借助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接入網絡,方便了生活、工作、學習等。數字化公共圖書館的建設,使得新媒體得以在圖書館領域發揮其自身的優異性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讀者服務體驗。用戶可以通過移動電子設備進行數據庫的對接和使用,隨時對圖書資源、報刊文獻等進行查閱使用,并且由于科技的大量融入,查閱質量和效率有了質的層面飛越和提升。照此發展下去,未來的AI人工智能搜索引擎發展空間巨大,人們就可以得到更加優化的讀物體驗。由此可見,科技才是社會進步和文明發展的第一動力,才能高度契合當代社會需求。
四、新媒體環境下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舉例
新媒體背景下,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可以有效擺脫因地域限制而帶來的服務范圍的局限化,在網絡環境中可以架構出實體圖書館空間之外的可供游離服務的讀者服務模式。這樣的新模式可以擺脫距離導致的各種限制,可以使讀者隨時隨地享用公共圖書館的書籍資料等資源,隨時隨地通過網絡中享受到圖書館服務,獲取需要信息。
(一)圖書館自助借還服務系統
圖書館走上智能化服務道路仰仗于無線射頻技術的誕生和使用。據相關資料顯示,1998年新加坡圖書館率先使用射頻技術實施了圖書館的管理,緊隨其后其他發達國家也相繼在圖書館對射頻技術進行使用。我國大陸此項技術的使用從2006年深圳市圖書館開始,后續其他城市如寧夏圖書館也開始嘗試應用射頻技術管理圖書,應用于圖書的自助借還,并且還配套設有綜合能力提升項目,在原有的射頻技術基礎上,增開圖書智能歸架、防盜系統、圖書索引精確導航等多種功能,智能化水平有了明顯提升,隨之服務能力也實現了上升新臺階。
(二)觸摸屏服務
觸摸屏主要是用于書籍信息檢索查詢的輸入設備,根據人機交互原理設計,讀者利用應用軟件在觸摸屏上可以更加直觀、便捷的獲取所需信息。我國國家圖書館首次推出觸摸屏體驗系統是在2008年,其主要服務功能設置有館藏資源、服務介紹、政府信息公開網整合、電子報刊等多個項目系統,之后其他各地陸續開始設置觸摸屏服務,進行了綜合能力提升服務,可以涵蓋更加廣泛的內容信息,如讀者須知、圖書館資源利用導引、特色館藏、城市信息、外購數字資源等,觸摸屏服務已經成為廣大讀者與公共圖書館直觀溝通的主要新型服務模式。
(三)移動圖書館服務
智能手機時代飛速降臨,手機圖書館在蓬勃興起開始發展,國內的數字圖書館也迅速緊跟時代步伐,適時推出了移動圖書館服務,國家圖書館、深圳圖書館、武漢圖書館等紛紛建立了自己的移動圖書館服務系統,“手機版圖書網站”和客戶站服務系統,前者一般包括動態新聞、分館導引、圖書館講座、電子書等;后者包含書目查詢、讀者借閱情況查詢、讀者卡有效期查詢、講座預定等內容,極大的方便了廣大讀者。
綜上,公共圖書館在新媒體背景下,就是要體現出與傳統時代公共圖書館的不同,在對讀者服務模式的探索和創新上,要進行全面優化,以便于保證對廣大讀者持續增長的閱讀查詢需求。本文通過對新媒體背景下公共圖書館的一系列分析,進而討論了新型讀者服務的模式,希望可以為圖書館新模式系統建設和讀者大環境改善起到些許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衍斌.公共圖書館新媒體服務探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7,(S1):123-125.
[2]? 王晰巍,曹茹燁,楊夢晴,等.中美公共圖書館新媒體應用的比較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6,(14):40-46.
[3]? 馬富岐.淺議圖書館基于新媒體服務的探索與實踐[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6,(6):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