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萍
【摘 要】 小學階段是學生的啟蒙階段,也是重要的學習期。隨著社會的發展,對于小學生的培養越來越引起業界人士的重視。小學語文的培養教學是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課內外閱讀越來越受到重視,這也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學生獲取豐富的精神營養的重要渠道。閱讀可以使人明理,可以使人進步,可以成就個人綜合素質的提升。本人就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的融合進行了簡要探究。
【關鍵詞】 小學語文 ?課內外閱讀 ?策略 ?探究
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社會,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地獲取信息。閱讀便是一個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盡管當前獲取信息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而且速度相當驚人,但是數據統計,當前各種信息約85%來自于圖書文獻,這足以證明閱讀的重要性。相對于小學生而言,閱讀更是他們獲取信息的最基本途徑和最簡便的方法。
一、激發閱讀興趣,提升內在驅動力
我們知道,興趣是一切的來源,很多事情的成功往往是好奇心的驅使。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充分培養和鍛煉小學生們的閱讀興趣,以此來激發他們對閱讀的喜愛。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更好地去發現,更好地跟隨教師進行語文學習,在豐富視野的同時,能夠夯實基礎,構建自己的閱讀體系。
例如,在進行《兩小兒辯日》教學時,通過兩小兒為什么爭辯?(太陽什么時候離我們遠,什么時候離我們近?)來引出文章,生動有趣的對話,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則故事。文章不僅表述了兩小兒聰明可愛,善于動腦,對自己不懂的問題大膽質疑,勇于爭辯;而且也體現出我國偉大的學者——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盡管學識淵博,可是仍然“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引導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通過文章的引導,教師可以適時補充資料供學生閱讀:其實太陽早上和中午離我們的距離是一樣的。可以讓學生閱讀一些天文學的課外文章,來豐富自己的眼界和知識,來激發他們閱讀的積極性。
二、收集優秀書籍,建立閱讀平臺
當今社會是信息的時代,是科技的時代。網絡信息技術已經深入到各階段的教育教學中。在生活中,小學生也深受信息技術的影響,例如智能電視、智能冰箱以及智能手機等等。而目前部分地區的小學課堂也實現了在線教學,利用網絡平臺搭建學習環境,更加透明,更加快速,教學質量也更高,符合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同樣,在幫助孩子們培養閱讀能力和習慣的時候,也可以充分利用網絡技術搭建學習平臺。這就是“互聯網+教學”的模式。通過這樣的有效結合,實現了把閱讀素材用圖片、聲音、視頻的形式展現出來,為學生提供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這也是互聯網信息技術也有的魅力所在。
現代的閱讀是廣義的,不能僅限于看得見、摸得著的書本,而應該是“大數據”的構成,虛擬的網絡平臺依然是一種有效途徑。作為優秀教師,可以收集符合班級中不同階段的學生的課外讀物,并加以區分,建立“讀書角”,并號召學生將自己認為的好書放入平臺,以實現“資源共享”,活躍閱讀氣氛,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當然教師也會進行有效的管理,例如劃分書籍的類別、增加書籍的評論以及閱讀的推薦等等,重點在于依據不同學生的特點,發掘自身的優勢和亮點,充分的閃光。刺激學生不斷閱讀進步,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層次和對事物的多方位視角,辯證地看待事物和問題,形成自己的看法。
三、以比賽促讀書,培養學生綜合閱讀能力
競技比賽往往具有競爭性和激情。學習中可以滲透競技的氛圍,來實現刺激健康、快樂學習的目的。針對于小學生課內外閱讀演講比賽可以采取多種多樣的形式,例如,我們常見的有“快樂閱讀”、“詩歌朗誦”、“青春演講”、“我的夢想”等等。在比賽中,可以進行一定的規則約束。例如,規則要求參賽選手要:語言流暢、吐字清晰、儀態大方、用普通話等。在這樣的氛圍中,相信學生們都會積極地參與,并且也會表現出非常意想不到的結果。這樣,一方面提高了學生對課內外閱讀的積極性,培養了閱讀的興趣;另一方面,也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豐富了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而教師在比賽中要遵循公平、公正、公開的比賽規則和環境,讓學生充分的發揮自己的特長,釋放本性,融入到真正的閱讀中去。當然,也就要教導學生正確的競技觀念: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競技的真正目的在于讓其體驗閱讀的魅力和影響力,體味人生的真諦和閱讀的真諦,抒發個人情感,升華自身境界。
四、實現課內外閱讀的有效銜接
眾所周知,小學生的學習是知識啟蒙初級階段,其世界觀和價值觀也處在慢慢地萌芽培養階段。由于小學生的特殊年齡結構,不同的年齡段知識系統的培育目標是不一樣的,理解知識的能力也是不同的,看問題的角度也是有所區別的,所以老師在引導過程中,要本著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地去合理安排閱讀,有計劃性地進行閱讀。通過制定讀書計劃,實現課內知識和課外知識的有效結合。旨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氛圍,但是一定要注意合理的比例安排,不能比例失調,過度的課內或者課外。同時在進行安排時,要進行充分的調研,查看學生的生活情況和學習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當然這是本著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而非硬性的指標管理,這一點教師必須有清楚地認知。
結束語
總的來說,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基礎,也是培養學習習慣的重要階段。但是,課內教學的時間畢竟有限,這時就需要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來有效地安排學生的課內和課外的閱讀實踐活動,讓學生擺脫枯燥的理論知識的學習,從而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從“心”出發去閱讀自己喜歡的文學作品,提高自身的閱讀量,做到情感閱讀和趣味閱讀。將原本枯燥的課內教學環節融入到課外閱讀實踐活動中去,做到寓教于樂,切實提高學生的各項綜合素質,提升和培養祖國的未來力量。
參考文獻
[1] 陳鶴琴.家庭教育[J].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05.
[2] 張仁賢.楊效偉.打造你的第56號教師[J].世界知識出版社,2015.08.
[3] 石群.讓書香溢滿校園用智慧靚麗人生-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銜接的研究反思[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12).
[4] 高勇.從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入手,探索小學語文課中的素質教育[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