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亭亭
【摘 要】 教師應以育人為本作為工作的中心,而學科核心素養則體現了學科本身特有的育人價值。為了更好地進行英語學科教育,就要緊密結合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積累經驗,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學生的作業方面、教學內容上以及對學生的評價方面創造出一系列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們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 英語核心素養 ?教學方法 培養 ?學習能力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要身體力行教師的職業道德,加強師德修養,把“為教育事業奮斗終身”作為自己的職業理想。三尺講臺、一顆愛心、放飛希望、樂此不疲是教師勇往直前、永不止步的潛在動力。隨著課改以及考改的進一步推進,英語教學要緊密結合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不斷提高、改善教育教學方法。通過一系列的英語教學方法實踐,我總結出以下幾種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們的學習能力:
一、分層次留作業
我所在的班級一共有40多名學生,基礎成績都不好,英語學科主要分四個層次:一是英語分數可以保持在及格以上的;二是分數在60到90分之間的;三是分數30到60分之間的;四是30分以下的。對于30分以下的同學來說,英語的句子結構都不知道怎么劃分,詞匯量更是少得可憐,所以每天給他們留的作業都是最簡單的,如課文里英譯漢,仿照例句給句子劃分句子結構等等;30到60分間的同學可以相應做一些簡單的單句改錯,課文語法填空等;60到90分之間的同學的作業則可以是漢譯英,閱讀理解;90分以上的同學的作業則會根據課堂內容布置綜合性更強的習題。按照比例來說,中間層次甚至是偏下的學生比較多,如果都按照統一的標準布置綜合性較強的習題的話,會有一大部分同學不會做,最后選擇抄作業;如果統一都降低難度的話,尖子生又會被耽誤。所以,我實施了分層次留作業,并且每間隔一段時間我都會把各層次學生根據最新的學習態度和成績變化進行重新調整。最后,我發現通過這種方法,不但孩子們主動學習,認真寫作業了,而且還增加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信心,也因為我對他們的體諒與理解,和我成為了好朋友。
二、教學內容與情境緊密相連,注重文化意識的培養
在我做研究生畢業論文期間,通過對學生、教師以及高考真題的一系列調查研究,發現現在的學生閱讀差主要體現在閱讀文本時脫離語境,總是無故地添加自己的想法,做題時的答案總是偏離方向。尤其是做完形填空的時候,總是不會上下文聯系。除了不會運用語境做題外,學生們對中外文化的了解也非常少,很多教師在課上也只是關注知識點而忽略了多學生們的文化意識的培養,導致了很多同學因為對文化了解的匱乏,考試時對文本理解不到位,甚至會出汗生很多錯誤的理解。例如我做了一個實驗:一篇書面表達要求學生向你的外國好朋友介紹中國的名勝泰山。這是一個開放性的作文,沒有給任何要點,實驗班的學生在之前的課上做過一道練習題,提到了泰山,隨后我就給他們多滲透了有關泰山的相關歷史文化知識。可是對照班的學生并沒有被滲透任何內容。最后,從對兩個班級學生的書面表達批閱情況看,對照班的學生平均分要比試驗班的學生低5分,也就是一個檔。原因就在于對照班的學生對泰山的了解非常少,所以內容匱乏,字數也不達標。然而,實驗班的學生因為之前就被滲透過相關歷史文化知識,所以寫作內容要充實的多。所以,我認為在英語課上對學生們進行語境能力以及文化意識的培養,會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消除他們做題的恐懼感,也就增加了做題的準確率。
三、教學過程中多元化的評價
我每天都本著“學生的每一點成績都給予肯定,每一點進步都給予鼓勵”的教育原則,用愛的陽光雨露滋潤每一位學生。我們每個人都知道成績不是評價學生唯一的標準,所以在日常教學時我常注意觀察,從學生的點滴中鼓勵和表揚學生,將學生的優點放大。適當的表揚有助于對孩子的行為和良好品德的培養。積極性的評價也要注意不同標準,對于中下游的學生,積極性評價就要定的低一些,不能只在學習成績上,在生活的點點滴滴都要多加留意,比如說今天的作業字跡寫得尤其工整,課堂上舉了一次手等等。對于優秀的學生就要多采取激勵的夸張的評價話語,如:今天你表現的非常棒,如果在某方面在提高一下就可以做到無人能及的地步啦!這樣的評價既能讓學生變得樂觀、有自信,也會無形中給自己定下小目標,更上一層樓。對于表現稍差或者表現不好的學生,也不要直接給予消極的評價,我一般會用集體的評價去反映個人的評價。如:今天第四小組表現特別突出,但是我更期待這個小組某某同學的表現,我希望下一節課,他的表現可以讓我大吃一驚。通過這些評價,學生們不再低估自己的學習能力,從而放棄學習了。
就像習總書記所說:“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潭水”。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要不停地前進,不斷地提高自己。核心素養的提出,是教育發展的必然結果,圍繞學科核心素養來研究教學設計,改善教學方法是一個必然趨勢,也是英語教育改革的一個必然途徑。希望每一位教師都可以每天多觀察和研究學生,精心設計好每一節課,努力讓學生更快樂、更自信、更優質地學好英語,為基于核心素養下的英語教學做出更多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羅常培.語言與文化[M].北京:語文出版社, 1989.
[2] 楊銀.農村高中英語教師的教師素養研究:問題與對策[D].蘇州:蘇州大學, 2015.
[3] 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116-118
[4] 何光敏.淺論高中英語閱讀課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J].考試周刊,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