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偉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教學中教師更加注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各個學科也出現了學科核心素養,旨在通過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使英語教學更加適合學生的發展需求,使學生適應時代的需求,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為學生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通過對英語核心素養的內容以及在課堂上的運用進行論證,旨在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英語核心素養;初中英語;體現
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提出,教育部組織研究提出各個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應當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因此,初中英語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注重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滲透,使學生在學習時,潛移默化地掌握學習能力,使其具備適合現代社會發展的素養與能力。
一、初中英語素養所包含的內容
初中英語核心素養所包含的內容大致分為四個方面: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以及學習能力。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注重對學生這四方面能力的著重培養,使其適應時代的需求,自主探究學科內容,在學習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語言能力: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是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中造就的,以學生的聽、說、讀、寫等方式訓練學生的理解以及表達能力。使學生通過英語學習提升語感,掌握英語相關知識并能在語境中對英語知識進行綜合運用。能正確運用口、筆進行意義的傳達,識別并欣賞其中表達意義的手段,正確進行人際交流。
文化品格:文化品格是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以及對中外文化的認同,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所展示出來的文化素養以及行為取向。旨在通過英語學科的學習,使學生獲得文化知識,理解文化內涵,對中外的文化差異形成認知,能吸收英語的精華,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正確的情感感知,成為優秀的中國文化傳播者。
思維品質:思維品質是指人的思維個性,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創新型等方面的特征。旨在通過初中英語教學,提升學生對于不同文化的不同認知,發揮自身的個性,對英語文化中的各類現象進行新的認知,分析信息中的邏輯關系以及觀點的正確與否,發散思維,提升思維品質。
學習能力:學習能力是指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運用正確的學習策略、方法,拓展學習渠道,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就需要注重方法的教學,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奠定基礎,使學生形成學習意識,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監督、反思、調整及評價。
二、英語核心素養在初中教學中的體現
1.利用情境教學,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
教師在進行初中英語教學時,對于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可以通過為學生創建具體的語言情境,使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放松心神,更好地融入語言環境中,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在教學 Unit 1 Wheres your pen pal from?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環境:很多初中生在進行交流,小麗向小明提問:Wheres your pen pal from?小明回答:Shes from Japan.小麗繼續問:What language does she speak?小明回答說:She speaks English.之后,教師可以向學生進行提問:Wheres your pen pal from?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并運用英語進行回答,使學生融入語境中,培養學生的語感,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
2.拓展閱讀,提升學生文化品格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既要對教材進行教學,也要注重學生課外的延伸,使學生通過閱讀大量的課外英語讀物,深入了解外國人的生活習慣、文化構成,從而使學生將中外的文化差異進行有效的比較與分析,提升學生的文化內涵以及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使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注重方法教學,提升學習能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注重方法的教學,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夠在英語學習中進行知識的分析、總結、概括以及深入體會其中的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從而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總之,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滲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學科的核心知識與技能,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閆建華.初中英語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1).
[2]周奕君.初中英語學科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亞太教育,2016(24).
[3]董蓉蓉.基于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初中英語課堂活動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16(37).
編輯 范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