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華
【摘 要】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應用性非常強的學科。由于學科本身的特點,對于理解力和想象力尚未成熟的小學生來說有時會難以理解,甚至望而卻步。久而久之導致學生的學習熱情逐步衰減,日積月累數學學習成為他們的負擔,于是逃避數學、討厭數學、排斥數學。這樣學生就陷入一個惡性循環之中。要改變學生數學學習的這種狀況,讓學生真正丟掉包袱學數學,就必須從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開始。
【關鍵詞】 小學數學 ?學習興趣 ?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獲得知識和能力的源動力,有興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會進取,在興趣的引導下,學生才會擺脫“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不是強制,而是培養學生的興趣?!睂τ谛W生的數學學習來說,興趣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尤為突出,所以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就更為重要。
一、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征
1. 小學生的學習動機。
調查結果表明,整個小學階段,主導的學習動機是:⑴為了好分數,不落人后,或為了得到表揚和獎勵而學習;⑵為了完成交給自己的任務,或為集體爭光而學習。這表明小學生一般還不善于把學習和社會需要聯系起來,其學習動機往往是直接與學習活動聯系在一起的。年級越低,學習動機越具體,學習動機更多地與學習活動本身直接聯系,與學習興趣發生聯系或受興趣的左右。
2. 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最初對學習的外部活動感興趣,逐漸對學習的內容感興趣;從不分化到逐漸產生對不同學科內容的初步分化;從具體事實和經驗的知識較有興趣到對抽象因果關系的知識感興趣。
3. 小學生思維發展特點。
在整個小學時期,小學生的思維逐漸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但仍帶有很強的具體性;小學生的思維由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存在著一個明顯的“關鍵年齡”;小學生逐漸具備了人類思維的完整結構,同時這個思維結構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和發展。
二、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與當前的教學方法的比較
教學方法是指特定的課程與教學目標,受特定課程內容所制約的、為師生共同遵循的教與學的操作規范和步驟,它是引導、調節教學過程的規范體系。我國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是提示型的教學方法,如敘述講解法、演示法、練習法等,對于問題解決的教學方法和自主型的教學方法應用較少,主要源于教師對于傳統課程教學形成了公式化的教學模式,缺乏改革意識和創新精神,從而使得小學課堂缺乏活力,許多低年級的學生從一、二年級起便開始對于數學失去了興趣,這是典型的教育失敗結果。因此,新課改倡導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教師應根據學習任務和目標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對于同樣的教學方法可以有不同的行為方式,教學方法在一堂課程中往往是交替使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方法強調學生的學習參與,通過引起學生注意、給予學生關切、幫助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以及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成功的滿足。而趣味性教學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充分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促使學生主動自覺參與,進而不斷提高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三、新課標對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的要求
根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可以了解到新課標對于當前小學數學的教學要求包括以下三個方面:⑴小學數學教學應當體現出基礎性、普及性與發展性。新課標中要求體現出小學數學教學的基礎性,基礎性就是“三基性”,即數學中包含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基本概念;⑵小學數學教學應當體現出數學的價值。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數學的價值教育,即要重視數學應用功能的發揮,重視數學在發展學生綜合素質方面作用的發揮;⑶重視學生的主體性。
四、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途徑
(一)關心學生、培養興趣
學生如果喜歡他們的老師,那么自然會對這個老師所教的學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發展下去,相信他們的學習成績一定會提高。因此,教師就需要有一顆博愛和寬大的心,去體貼和關心他的學生。特別是成績較差的學生,他們往往很自卑,對學習沒有興趣,上課無精打采、灰心喪氣。為了消除他們這種強烈的自卑感,教師就需要在教學中努力去尋找他們的優點,并及時對他們進行表揚和鼓勵,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努力學習?!皵底邮^,不如獎子一長”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耙蝗諡閹?,終身為父”。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終身的,教師形象的樹立直接影響學生對這門學科的態度。“愛屋及烏”,你愛學生,學生就會愛你,就會愛上你所教的這門課程?!盁釔凼亲詈玫睦蠋煛?,學生愛上這門課程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對這門課程產生興趣。這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
我曾經在書上看過一位數學老師做了這樣一個試驗:在一次數學測驗中,兩位學習水平差不多的學生都得了52分。老師在班上批評了A生,對B生不但沒有批評,反而還表揚了他對某道題的解法有獨特的見解。從這之后,B生以后上數學課興趣明顯增加,并能積極思考問題和舉手發言,而A生從此則情緒低落,上課經常打瞌睡,幾乎對數學已喪失信心。等到期末考試時,A生只得了27分,而B生卻增加到了79分。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熱情耐心地教育每一位學生,努力發現他們各自的優點,對他們及時進行表揚和鼓勵,進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逐漸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長此以往,他們一定會提高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二)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欲
由于數學學科的特點,很多同學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感到畏懼、枯燥、乏味,對數學沒有興趣。提到數學就頭疼。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于創造條件,用數學感染學生,吸引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何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方法上下功夫:
1. 創設情景教學,激發興趣
小學生以具體思維為主,他們好奇好動,結合這個特點教師應該想法設法在課堂中創設教學情境去吸引學生,他們一旦被吸引,往往會去積極思考。例如:在教小學一年級的“小貓吃魚”一課時,教師給每個學生帶一個蘋果。上課時教師可以說:“今天老師給同學們獎蘋果吃。”然后依次把蘋果分給學生,每分一次問學生,“給xxx一個,老師手里還剩幾個?”讓學生數。直到蘋果分完。最后問學生:“老師手里有沒有蘋果了?”學生回答:“沒有了?!边@樣就可以讓學生輕輕松松地認識“0”這個數字了。
2. 開展動手操作,引發興趣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上課時,小學生集中精力的時間一般能維持15—25分鐘,時間一長,注意力便會分散。低年級學生集中注意的時間則更短。根據兒童的這種心理特點,在教學中要想持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必須間隔一段時間激發學生的興奮點。動手操作能引起小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設計相關的動手操作練習。使所有的學生都動手操作,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感知知識。
教師應該讓位于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主體,讓學生在參與教學的過程中主動掌握知識,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生動局面。學生親自動手,是一種主動的學習活動。具體形象,便于認識,易于促進興趣,有利于理解掌握知識。例如:教學《認識立體圖形》時,我給學生提供了大量實物素材(乒乓球、皮球、魔方、茶葉筒、積木塊、各種包裝盒等)。先讓學生觀察這些物體,摸一摸,玩一玩。然后問學生:“這些東西你們認識嗎?那這些東西里有沒有形狀相同的呢?”隨即對學生提出要求:“那請你們每個小組的同學共同合作,把形狀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睂W生馬上動手操作,進行分類。各組分完后,組織學生交流:“你們小組把物品分為幾類?是怎么分的?”并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所分物體的不同形狀給它們起名字(球、圓柱、正方體、長方體)。然后讓學生說一說喜歡哪種形狀的物品,它長什么樣?引導學生動手摸一摸、滾一滾,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出它們的特征,幫助了學生在直觀的基礎上建立球、圓柱、正方體、長方體的表象。動手操作,既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又使學生享受到了通過動手操作自己獲取知識的樂趣,從而更樂于學習數學新知識。
3. 游戲教學,提起興趣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老先生曾指出:“游戲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動,不管年齡性別,人們總是喜歡游戲的,假如在讀書的時代,我們也能化讀書的活動為游戲,那么讀書不是會變得更有趣,更快樂,更有進步了嗎?”低年級兒童往往繼續表現出學前兒童所具有的那種對游戲的興趣和運動的要求,他們能一連幾小時地玩,卻不能長時間地、一動不動地坐在一個地方。在教學中,我經常組織學生通過靈活多變的游戲活動來學習數學知識,讓他們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把注意力長時間地穩定在學習對象上來,使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在教學《立體圖形》時,我先后設計了猜一猜、摸物體等游戲。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對長、正方體的認識是一個難點,由于長方體的形狀種類較多,學生掌握起來比較困難,于是我設計了“猜一猜”的游戲,讓一部分學生閉上眼睛,另一部分學生把眼睛睜開,然后同時翻動長方體和正方體,讓學生說出有什么變化?通過這個游戲,使學生明確,正方體不論怎么翻動,我們看到的結果都是一樣的。我們可以利用正方體的這個特點,來區分長方體和正方體。通過游戲活動,學生較容易地學到了這個知識。
又如:在學習了《10的分與合》后,為了避免學生枯燥、機械地讀背。我運用了“找朋友”這種游戲的方式來幫助學生記憶。我首先讓每個學生在1—10中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數字貼在自己的胸前,然后請他們去找能和自己合成10的同學做朋友,并在游戲的過程中,學會了一首兒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親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湊成一雙手”,既幫助學生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又讓學生在快樂的游戲中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我經常采用的游戲活動有猜謎、奪紅旗、開數學醫院、摘蘋果、開火車、接力賽等。學生在感性直觀、輕松自如的游戲中感知了抽象的數學的理念,其樂融融,教師又何樂而不為呢?
4.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激發興趣。
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痹趥鹘y教學中教學內容的呈現形式多表現為單維性,即從抽象的數學文字到抽象的數學公式,顯然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更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和記憶。而如果利用多媒體就能以鮮艷的色彩、優美的圖案、動聽的音樂和喜聞樂見的動畫形象再現客觀事物,充分刺激學生的感官,長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我在制作課件時,經常運用學生比較喜歡的的卡通形象,如喜羊羊與灰太狼、貓和老鼠等。學生在自己喜愛的動畫片中學習知識,思想始終是處于高度興奮之中,掌握的也比平時要好。
又如在學習《平移與旋轉》一課時,我運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不同物體的動態的運動過程,學生的目光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們一邊看一邊用手比劃物體的運動方式,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了新知識。
5. 鼓勵學生多聯系生活
聯系生活其實就是注重數學的實用性,在數學教學中充分利用這個特點,聯系實際。利用生活實例解決數學問題。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數學,讓他們認識到其實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并不神秘。例如,在教“豐富的圖形世界”這一課時,引導學生觀察周圍的事物,讓他們找出圖案,并找出其中隱含的數學知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體會到我們身邊處處有數學。比如“打折銷售”這一課,可以舉身邊“清倉處理”、“打折甩賣”的例子給學生揭示其中的數學知識。
6. 正確評價學生學習效果,鼓勵學生上進
經常鼓勵學生,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肯定,是引發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學生都有自尊心,教師要懂得尊重他們,關愛他們,對差生也要耐心引導,積極鼓勵。
7. 課外拓展,鞏固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不僅僅是教課本知識,同時要注重學生的課外知識拓展。如講到“時鐘認識”這一節時,不僅要讓學生認識鐘表的時、分、秒,還要讓他們看時間,會換算時、分、秒。又如講到“圖形認識”,就要讓學生多觀察周圍生活并得出結論。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課本知識,也關注了生活,做到了生活聯系實際。既拓展了課外知識,又鞏固了學習興趣。
總之,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對學生的數學學習十分重要,也是學好這門學科的前提和動力源泉。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法設法培養和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學生的數學學習才有動力,教師的數學教學才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