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斌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成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輔助工具,更成了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手段。由于信息技術的包容性,它有著豐富的內容,有文字、圖像、聲音等的集合呈現方式,非常適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它不但會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更能激發學生興趣,活躍氣氛,強化學生對內容的理解,促進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
二十一世紀,信息技術已經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我們工作離不開它,學習離不開它,娛樂更是離不開它。有了信息技術豐富、多樣的呈現方式、運用方式,還有它集聲音、圖像、視頻于一體的教學效果,不但能大大提升語文學科的精彩,更激活了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因此,小學語文老師不但要在教學中適當地改變過去傳統說教的教學觀念和方法,從一本教材、一支粉筆、一張黑板的教學中走出來,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的教學手段豐富課堂內容,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同時,還要合理、恰當地運用信息技術,不能為了運用而運用。這樣不但發揮不了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還會使課堂教學顯得零亂,重點不突出,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作為新時代掌握新技術的小學語文老師,我們在教學中就要積極創新方法,在了解學生學習需要的基礎上,把信息技術合理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為課堂教學助一把力。
下面,本人就結合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談一些應對策略,與大家共勉。
一、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影響了想象力和閱讀能力的提升
在教學中我們發現,有一些老師不管是什么課文,什么環節,在教學時總是離不開信息技術下的多媒體。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活躍了課堂氣氛,豐富了教學內容,可是沒有重點,且在呈現過程中,老師為了教學便利,也不再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課文,這讓學生學習像看電影一樣,沒有了思考的過程,更沒有深入探索的契機。顯然,這樣的教學,不但影響學生對語文學習想象力和閱讀能力的提升,也沒有發揮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作用,反而影響了教學效果。
2.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本末倒置
我們知道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無疑是為了更好地教學,是為了把難點內容或者枯燥的閱讀內容生動化、趣味化,吸引學生注意和學習。可是在教學中我們發現,由于老師對信息技術的掌握不夠熟練,對于它的運用不夠熟悉,在教學中雖運用了更多相應的圖片和視頻,但是沒能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反而使學生抓不住重點或者學生容易沉迷于呈現的視頻或者圖片,更影響教學效果。
二、改進信息技術在閱讀教學中的策略
1.利用信息技術營造樂學氛圍
由于小學生的天性,在閱讀教學中如果老師只是用傳統的引讀、誦讀等方法,很難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不但使課堂氣氛顯得死板、生硬,而且學生也不易進入學習的內容。所以,作為老師我們要積極采用信息技術下的多媒體,把閱讀內容用生動的方式,重點突出,問題布局均勻地呈現給學生,營造課堂樂學的氣氛,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就能為學生的有效閱讀打好基礎,從而培養學生閱讀興趣,使學生養成終身閱讀的良好習慣,幫助學生提高理解能力、寫作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
2.利用信息技術生動呈現內容,吸引學生注意力
信息技術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其不但內容豐富,呈現方式多樣,而且還能有聲音、有圖像、有動漫,這對小學生來說正符合他們的心理成長需要,對于他們的學習是一種幫助。再加上信息技術靈活多樣的呈現方式,使以往形式呆板、內容枯燥的閱讀課堂充滿了活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更容易進入內容,能更加有效地進行閱讀,增強學生理解,強化學生對內容的記憶。我們發現,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合理運用,不但能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融入課文的主題內容中、氛圍中,也能使學生更加輕松愉快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獲得更多的知識。
3.利用信息技術延伸課外閱讀,保持學生積極性
小學生正處于閱讀課外書籍的重要階段,他們也有足夠的時間去閱讀相應的課外書籍。所以,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我們既要在教學中結合課本,讓學生通過閱讀熟悉課本內容,也要運用信息技術的先進性、多樣性,給學生展示更多有趣的,適合小學生閱讀的課外書籍,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使其走向更廣闊的閱讀世界,讓學生始終保持閱讀的積極性興趣,在閱讀世界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從而全面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促進語文教學發展。
總之,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合理運用,既能豐富課堂內容,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能有效激活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只要老師在教學中結合小學生的天性,根據閱讀教學的特點,合理、科學地運用信息技術,就能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助力。
參考文獻:
[1]陳歌.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6(22):58-59.
[2]陳玉秋.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