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常武
摘 要:班主任是全面負責管理學生思想、學習、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師,其是一個班級的領導者和教育者。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好壞決定著一個班的學生綜合素質的高低。簡要對農村小學班主任的班級管理進行探究。
關鍵詞:農村;小學;表揚當先;良好習慣;身體力行;家校合作
筆者在農村擔任小學班主任工作多年,這些年在班主任工作中遇到過諸多的困難,深深地感到班級管理工作的艱巨和困難。農村教育是我國教育的薄弱環節,要讓農村學生受到良好的教育,首先就要搞好班級的管理。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筆者也多有收獲,現歸納如下,還望能有所借鑒的意義。
一、表揚當先,增強學生的自豪感
小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年齡小,很容易對一些小事情產生滿足感,在我們成人眼里,這些事情雖小,可是對于年齡尚小的孩子們來說,這些事情對他們是很重要的。教育工作者應不難發現,小學生都非常享受被表揚的過程,在受到教師的表揚后他們都會產生很大的滿足感,在受到表揚之后,學生能獲得一個正確的是非觀。
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筆者發現在上課鈴敲響之后,很多學生都不能快速坐到座位上,很多學生拖拖拉拉,沒有秩序感。于是在遇到這種情況之后,筆者就會看誰優先坐到座位上,就對其進行表揚,受到表揚的學生都會露出自豪的表情,小學生的情感表達是很直觀的,同時他們對自身的行為表現也非常重視。再比如,在平時的教學中,筆者會經常觀察學生的桌面衛生,看有沒有學生在桌面上亂寫亂畫的現象。對于桌面整潔的學生,筆者會提出表揚,并對學生說:“這位同學的桌面非常干凈,沒有在桌子上亂寫亂畫,這是一種愛護公物的優良美德。那么老師相信,這位同學在家里也一定是一個非常愛勞動的好孩子。”在獲得筆者的表揚之后,這位學生對于班級組織的任何活動都非常積極踴躍,學習態度也比以前好了很多。通過這種表揚優先的教育方式,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價值觀。
二、嚴抓日常,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
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很長的時間,而農村小學孩子習慣的養成一般都是在學校班集體的大家庭中。現在農村的學校,由于條件所制,學生情況千變萬化,又要求班主任花更多的時間去照顧學生的生活與心理交流。因此在平時的工作中筆者會將工作重點放在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規范上。師者的言行舉止,在日常點滴中潛移默化地感染著學生,所以身為師者要身體力行、克己作則。比如筆者發現教室的窗戶玻璃經常處于模糊不凈的狀態,于是筆者親自給學生示范如何擦玻璃,給學生講解擦玻璃的注意事項。筆者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看哪個小組能把玻璃擦得最干凈。于是班里衛生狀況日漸良好,學生也養成了講衛生的好習慣。
三、家校合作,形成良好的共育
家庭和學校作為兒童教育過程中的兩種主要的教育力量,如果形成合力,就能互相支持和配合,強化教育作用。如果不能形成合力,則互相削弱和抵消,學校的教育作用就無法充分發揮,家校合作是社會發展的需要。農村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多力有不逮,因而農村更應該注重家校合作。
因此,班主任教師應和家長建立統一的教育戰線來共同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工作。比如,筆者發現班上的一個學生經常在課上打鬧,嚴重影響了班里學習氛圍,筆者教導多次不見好轉,于是筆者做了上門家訪,與這名學生的家長取得了聯系。在筆者和家長的配合之下,這名學生的上課狀態慢慢改良,不但不再影響其他同學學習,自己的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進步。因此,教師應多和家長接觸,共同完成教育工作。
四、身體力行,在學生心中樹立良好形象
學生與老師是兩個并列存在的主體,這兩種主體之間是界限分明的,又是交融互進的。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扮演著領導的角色,他/她在學生的心中要樹立一定的威信才能領導班級,管控學生。在教學中,班主任應該一絲不茍,嚴格對待,在生活或集體活動方面,班主任應該放低姿態,真正地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這樣才能拉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才能在學生心中樹立良好形象。
比如,在一次運動會上,筆者和學生一起準備參加學校運動會所需的各項用具及用品,比如桶裝水、糖果、小零食、預防擦傷用的創可貼、繃帶、為本班方隊及參賽同學加油打氣吶喊助威用的小喇叭、小彩旗等。在比賽時,筆者親自吶喊助威,在比賽結束時,筆者對贏得比賽的學生給予嘉獎,對比賽失利的學生給予鼓勵安慰。總之,在日常活動中,筆者身體力行,以一個師長的身份真正地融入學生群中,與他們共同享受歡樂,共同面對困難。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真正地走入學生的心里,在他們心中樹立起一個良好的形象。
總而言之,小學班主任的工作是重大而嚴肅的,班主任應采用正確的管理方法,對學生悉心教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只有茁壯成長,祖國的繁榮發展才會有新的希望。
參考文獻:
[1]陳洋.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國高新區,2018(13).
[2]丁袆.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問題及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6(10).
編輯 王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