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國家也不斷加強社會保障和醫療衛生事業方面的投入。通過分析公益性事業單位盈余管理的影響因素,進而研究不合理盈余管理可能帶來的一些問題,提出規范公益性事業單位盈余管理的措施建議。
[關鍵詞]新時期;公益性事業單位;盈余管理
[中圖分類號]F810.6
1 前 言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在經濟社會發展等各個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十八大以來,由于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的不斷持續推進,對社會保障和醫療衛生特別是農村的社會保障和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人口老齡化不斷加速而青壯年勞力相對減少的嚴峻形勢所迫,對于農村老人的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險解決極為重要。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承擔社會保障和醫療衛生等公益性職能的事業單位必須兼顧公益性和經營性兩個方面的平衡,既要做好公眾社會服務職能,還要實現自身經濟效益的可持續發展。它們如何進行盈余管理工具的選擇,實施怎樣的措施,如何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之間尋求到最佳的平衡點,才能適應社會主義發展新時期的職能性需要,才能為精準扶貧的目標實現奠定堅實的公益服務基礎,是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性問題。
2 盈余管理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般而言,承擔社保醫療衛生職能的事業單位屬于財政全額撥款,并且重在公益性質的職能運行,因此,在盈余管理方面,不同于一般的行政事業單位,應該是更接近于企業的權責發生制,因此,在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壞賬準備計提以及一些預提和待攤費用等方面帶有會計估計和價值判斷的因素,這樣一來,因為主觀因素的存在必然就為盈余管理活動帶來了一定的空間。基于承擔社保醫療衛生職能的事業單位本身的公益性,在盈余管理方面呈現以下特點。
2.1 社會發展對社保醫療衛生職能提出新要求
自從2012年以來,我國加強了農村政策的傾斜力度,不論是精準扶貧政策的支持,還是農村社保醫療衛生的全覆蓋,或者是老齡化人口不斷增多帶來的城市老年人的養老壓力,由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對于社會保障提出更高要求和人均壽命提高帶來的人口老齡化,對于承擔這些職能的事業單位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任務的完成方面有了新的難度。
2.2 承擔社會公益職能發展變化帶來的新挑戰
與一般營利性組織或完全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相比較,因其本身的公益性職能,承擔社保醫療衛生的事業單位如果對公眾公開的收支結余過大,或是對個別項目的支出過大,都會引起公眾輿論的強烈發聲,進而影響到政府的決策壓力。相對于營利性部門而言,在業績考核方面,這些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收入與自身經營關系不大,并且,績效考核不容易與個人業績掛鉤,組織自身的稅賦壓力不大。再者,個別事業單位的負責人出于個人政績和晉升目的的考慮,為了求穩,往往不會積極主動的進行工作職能路徑的改進和創新,總是因循守舊,按部就班的以完成工作任務為最高目標。與之相反的,個別單位負責人確實急功近利,急于撈政績,完全不顧社會公眾的真正需求,盲目的上項目,好大喜功,同樣帶來了不必要的投入和運行成本的加大,危害比起前者有過之而無不及。
2.3 迎合績效指標考核的要求
對于任何組織而言,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是盈余管理的核心目標之所在,但是,由于公益性職能的承擔和政策的硬性執行,還有政策目標的要求,承擔社保醫療衛生的事業單位通常會緊密結合自身實際的考核指標進行盈余管理。比如,這類事業更會關注目標的完成,在各個項目投入方面的平衡,相對于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相似區域的同類型單位同年度在績效管理和盈余管理方面的具體情況和本單位上年度情況的比較變化等?;诖耍袚绫at療衛生的事業單位會傾向于盈余平滑,既要和其他同類型單位的狀況相差不大,還要保證本年度各個考核指標完成,并對本年度部分指標加以修飾,以保證下年度的政府財政撥款適度。
3 公益性事業單位盈余管理中現存的問題
從實踐的角度出發,基于我國經濟社會在社保醫療衛生方面的體制改革,承擔社保衛生醫療職能等方面的公共事業單位在正常運行中的績效管理和盈余管理等能夠比較合理的動態反映它們的運行狀況,并且,能夠從另外一個層面體現具體政策的實際效果,有助于政府對其進行糾偏和修正以便于更好的制定切合實際的制度。但是,往往存在不合理的盈余管理掩蓋了實際運行效果,長時間得不到糾正就會出現一些問題。
3.1 醫療監督管理機構的階段性具體制度的制定實施出現偏差
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攻堅階段,全民社保醫療覆蓋成為政府勢在必行的目標,成為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的一大重點任務。但是,如果在實際運行中,這些公益性事業單位由于盈余管理反映出來的夸大了實際困難,地方機構不能有針對性的實施中央的政策,就會誤導監督機構在具體制度上的制定和實施。并且,部分地方組織的小集體主義思想作祟,總是期望財政能夠給自己轄區的事業單位多撥款,總是想著多爭取項目投資,無疑助長了這種夸大實際困難以爭取財政多撥款的行為。
3.2 虛增服務成本
如果上述的盈余管理不合理造成具體制度制定偏差和財政支出加大,那么,對于這些特定的組織而言,它們如果在回歸客觀合理的盈余管理的道路上,就會擔心下年度財政支持的數額削減,因此,就會虛增部分項目的服務成本,形成了不合理盈余管理的惡性循環。在這樣的情況下,部分地方政府不僅不制止轄區的事業單位虛增服務成本,有的甚至還會隱瞞這樣的行為,至少,部分政府采取了默認的姿態。久而久之,財務管理風險發生的隱患不斷加大,對公益性事業單位日常工作職能的正常運行就會造成障礙,進而影響到整體的運行效率,不能客觀實際的反映本單位盈余的實際水平。
3.3 增加公立醫院的現金流壓力和財務風險
如果公立醫院的服務成本增加,必然會帶來各項非技術性成本方面的支出費用增加,這樣一來,在既定資金投入的狀況之下,醫院的結算支付能力必然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現金流的壓力同時就會增加。為了保證日常運營工作,很多醫院就會有債務規模擴大的趨勢,所以,隱性的財務風險就會逐步的暴露出來,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形成惡性的財務風險。
4 規范公益性事業單位盈余管理的措施建議
4.1 完善運行環境制度體系
一方面,公益性事業單位進行盈余管理的動機之一是擔心財政補貼不足以在年度運行中實現政策性目標,因此,通過制定政策規范各個公益性事業單位的運行職能,各級政府繼續響應“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性”的要求,不斷完善健全基本社會保障制度,削減各個事業單位的爭取多要多拿的不正當盈余管理動機,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同時,通過建立嚴厲的懲罰制度,特別是對第一責任人的懲罰,來保證各個事業單位的合理盈余管理。另一方面,落實政府對于財政在公益性事業單位投入的責任,規劃審批、預算管理、成本控制等有效手段管理控制它們的盈余管理行為,科學判斷它們的運行和發展所需要的資金規模,全面落實政府對它們的各項投入政策,這是問題解決的基本手段。
4.2 規范財務會計管理工作
缺乏有效的財務會計制度約束,是任何組織進行不合理盈余管理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對于我國公益性事業單位也不例外,缺乏動態的盈余管理和糾偏機制,是它們能夠進行不合理盈余管理的又一原因。因此,首先以本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結合本區域內公益性資源現有的配置狀況,考慮長期規劃和短期目標,進行詳細的財務會計管理制度制定,從制度上進行約束,是解決問題的首要前提。其次,強化財務審計監督工作。對于我國多數的事業單位來講,審計監督局限于上級主管單位和承擔財務審計職能的行政部門,公眾監督和第三方會計事務所審計是相對缺失的。因此,應當重新構建公益性事業單位的審計制度,強化政府審計職能和組織自身審計職能,引入第三方審計,暢通公眾監督渠道,并將審計結果與單位第一責任人甚至領導班子成員的個人績效考核掛鉤,才能使得它們按照要求提供真實、全面的財務信息,對盈余管理行為做出必要、合理、充分的解釋,對審計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
4.3 推動公立醫院財務信息公開
在社會主義發展新時期,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正在各部門、各層級扎實推進。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公立醫院作為社會關注的公眾機構,也需要加快推動財務信息公開。公立醫院要按時向社會披露相關財務信息,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信息公開的內容要以經第三方的專業機構審計核實后的財務報告為基礎,重點公開公立醫院收支情況和收支結構、門急診平均次數費用和增幅、住院人均醫藥費用和增幅等社會公眾比較關心的財務信息。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應督促公立醫院按時公開財務信息,并對財務信息公開的內容、標準進行規范。
參考文獻:
[1]謝海娟.盈余管理對政府補助影響的理論分析與實證檢驗[J].財會月刊,2019(6).
[2]車培榮,尚茹南,侯銳.績效壓力與盈余管理關系探究[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6).
[3]趙靚.真實盈余管理對現在及將來審計費用的影響[J].財會學習,2018(33).
[4]吳良海,楊敏,李娟.企業公益性捐贈影響盈余持續性嗎?——基于魯泰紡織與百隆東方的數據分析[J].商業會計,2019(10):8-16.
[5]吳韻思.競爭性國有企業經營管理對盈余持續性影響的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8.
[6]郭鵬,邢俊楠,張娟.鐵路局集團公司貨運承運清算盈余影響分析[J/OL].鐵道貨運,2019(7):31-36[2019-07-30].https://doi.org/10.16669/j.cnki.issn.1004-2024.2019.07.07.
[7]張田立,邊宇.大氣治理、真實盈余管理和政府補貼[J].建材與裝飾,2019(21):156-157.
[8]楊金磊,王珍奇.社會責任、盈余管理與企業績效[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19,26(3):99-105.
[作者簡介]梁紅筠(1967—),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