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伴隨我國網絡經濟日益發展,“網絡交易安全與民商法保護的相關性”作為未來我國網絡經濟發展、交易過程安全重要保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過近年來大多研究發現,“網絡交易安全與民商法保護的相關性”對網絡經濟繁榮、消費者滿意度提升等影響頗大,只有不斷對其進行深入分析及問題挖掘,才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本次研究將對網絡交易安全與民商法保護的相關性進行分析,為下一步工作開展提供依據參考。
關鍵詞 網絡交易 民商法 保護 相關性
作者簡介:劉鴻楠,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
中圖分類號:D9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9.246
“網絡交易”是當下乃至未來我國經濟產業發展、網絡化消費及市場繁榮穩定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較大的意義影響。然而現階段有關我國網絡交易安全與民商法保護的相關性研究相對較少,基于該問題現狀,要求行之有效的方法對其進行分析研究,如加強人才培養體系建設、提升網絡經營者信息披露義務、完善現行賠付機制、平衡保護對象等,本次研究對網絡交易安全與民商法保護的相關性進行分析,分別從網絡交易現狀、法規政策、存在問題、創新措施等幾方面入手,有其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
隨著我國網絡信息技術不斷普及發展應用,“互聯網”作為當下較為常見、流行應用平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過相關數據調查分析發現,網絡經濟已經成為目前我國主要經濟產業之一,對社會發展、經濟建設、百姓民生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其中,網絡交易是網絡經濟發展及規模推廣的基礎環節。對其安全性、可靠性進行分析研究十分重要。網絡交易主要是指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個人之間通過信息網絡,以交易平臺的載體進行網絡通信交易 。通俗來講,網絡交易就是“電子商務”。從電子商務框架及層面內涵來講,其“交易”需要一定的技術支持與設備架構,主要包括:計算機技術、遠程通信技術、網絡技術及相關設備。
網絡交易具有以下特點,具體如下:第一,實現了交易,即買賣過程中的網絡化、數字化、電子化,提升了交易效率及交易速度。第二,規避了傳統交易模式的滯后性及問題性,對傳統交易,即買賣過程中的“面對面”進行取締。第三,提升了商品信息與資金安全的保障性,網絡交易中雙方可以對資金、商品等相關信息進行立體化了解、掌握,豐富了商品貨物的資源性及綜合化。第四,發展了物流產業及快速配送行業,網絡交易完成后會有一套較為完善、系統的物流快速配送服務,將商品以最快速度送達消費者手中 。
網絡經濟是現階段我國新興經濟模式之一,網絡經濟發展不是單一片面的簡單出現,而是基于時代發展與信息化變革的重要產物,更是我國消費群體及商家企業共同“互認”的交易平臺。據相關數據統計得出,我國自1999年以來,網絡經濟逐漸興起,當下已經成為風靡全國的支柱性經濟體系之一。更多的消費者都會選擇電子商務、網購等方式進行商品采購 。基于該發展現狀,對其相關法律法規進行鞏固完善尤為關鍵。但通過對相關資料及法規調查分析后發現,我國在網絡交易立法方面相對于西方歐美國家還存在一定差距。網絡交易保障體系依然有待完善。首先,基于網絡經濟、交易快速發展,歐美國家已經建立了獨立完善且科學的網絡交易保障體系,將個人消費與網絡交易進行緊密關聯,并結合企業、客戶、政府、經濟的實際需求,將相關法律法規進行逐條細化。其次,歐美國家在個人消費保護與網絡經濟發展方面側重其“法律保障平衡”。例如:在網絡交易中對消費者知情權進行具體規定,并給予了網絡交易消費者一定的解除權。同時,對網絡經營者、商家企業等進行了政策施加,如信息披露、先行墊付義務等。最后,歐美等國家通過對相關法律法規及保障體系進行完善,起到了發展網絡經濟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國在法律體系建設中應對其進行效仿學習,結合我國實際國情、網絡經濟發展、消費群體保護等對必要法律、規制進行完善創新,為社會經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
(一)立法細節及內容有待完善
網絡交易安全的問題性在于對消費者及經營方的雙重保障缺失,從其作用性與問題性兩方面進行分析研究后發現,民商法的介入及保護尤為關鍵。但通過走訪與調查發現,當下我國法律在網絡交易安全內容設計方面較為籠統,缺乏其對細節的量化完善。無法對網絡交易的細小風險進行有效防范。主要原因是在對其立法過程中沒能全面從網絡交易安全層面考慮問題,對立法內容不能與時俱進、創新完善,導致在網絡交易過程中導致消費者、經營者雙方糾紛問題頻出 。
(二)保護對象過于偏重化
通過對相關數據調查分析后發現,基于我國網絡經濟、交易發展初步化,加之我國多以“人”為保護主體,將消費者作為主要保護及維護對象,過度強化其服務職能。因此,長期發展以來,我國民商法在立法、執法過程中都將網絡消費者作為主導保護對象,而忽視了對經營者的條件放寬及維護鞏固。這種保護對象過于偏重化情況的出現,影響了網絡交易安全與民商法保護的系統關聯,即雙重保護機制有待完善 。
(三)相關人才較為缺乏
人才是一切工作開展的重要保障核心,網絡交易安全與民商法保護關聯也需要專業人才的介入與鞏固。但我國在網絡交易安全人才、民商法保護等人才培養方面較為匱乏,具體如下:第一,缺乏網絡安全人才培養體系,不能從人才作用及效能發揮角度出發,導致培養體系在構建方面始終緩慢。第二,缺乏專業性理論人才,網絡交易與民商法保護關聯不是單一片面的簡單流程,而是更為科學、合理的系統布局。需要專業性理論人才的應用與推動。但當下具備網絡交易安全及民商法保護的雙重專業人才極為稀缺,影響了有關工作的進行開展 。
(一) 加強人才培養體系建設
基于網絡交易安全與民商法保護關聯的重要性,應該從人才角度出發,加強相關專業高素質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將具體工作全面落實及開展,具體如下:第一,建立網絡交易安全人才培養體系,如網絡系統安全、電子商務運作、計算機科學技術等專業人才引用。同時,構建校企、社會、法律一體化培養體系。第二,加強對專業性理論人才培養,如消費者保障權益法、網絡安全法及相關法律法規人才培養等,全面提升人才培養體系建設 。
(二)提升網絡經營者信息披露義務
當下網絡時代已經來臨,“信息”是網絡交易過程中重要的核心資源,針對信息的重要性、影響性。建議在民商立法中應該體恒網絡經營者信息披露義務,這也符合網絡交易立法的目的方向。首先,對經營者信息進行披露有利于消費者對相關產品的掌握了解,包括產品質量信息、產品產地信息、產品價格與作用等。但我國在該方面工作開展中仍有不足。所以,必須從網絡交易規制體系上進行改革創新;其次,建議對網絡交易過程總標注的名稱、數量等相關內容進行規定。例如:要求網絡經營者對其商品質量證明文件進行披露。通過對網絡經營者信息披露行為進行提升,可以對保護網絡消費者知情權起到積極推動作用,有利于我國網絡經濟及交易的全面發展,并與歐美等相關法律規定逐漸發展吻合 。
(三)完善現行賠付機制
網絡交易與現實交易既有相同點、也有差異化。相同點主要是指其“交易”過程與結果都是以保護消費者權益、利益為主,將商家所承擔的義務與責任進行明確。另外,網絡交易由于其虛擬性色彩較重,在很多方面都無法向實體交易那樣直觀與透明。所以就需要對交易體系與規制進行規范、明確。其中,對“現行賠付”機制進行完善十分重要。建議在法律層面構建網絡交易“現行賠付”機制。可以采用會員制、會費制方式,讓網絡經營公司進行會費繳納,在會員制中通過一些列的法規制度,對網絡經營公司的行為進行有效管控及規范。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規范作用。現行賠付機制中就是對其網絡經營者義務與責任進行體現,從網絡消費者的角度來講,全面提升其消費權益及核心利益,是在網絡交易過程中安全系數大增。另外,“現行賠付”機制也會對網絡經營者起到一定的威懾作用,限制了其違法行為及現象的產生 。
(四)平衡保護對象
針對網絡交易安全保護對象不能一味以消費者為主,應該對其進行平衡保護。將網絡經營者也納入其保護范圍當中,主要從外部環境、內部規制、市場層面、消費者需求等多方面進行平衡保護。為網絡經營者提供一個自由、合理、規范、標準的網絡營銷環境。在民商法立法中將經營者也納入保護范疇之內,對其立法過程中必須強調經營者也是法律保護重要對象之一,對其自身利益、收益及運行等進行全面保護。當然,在其同時也需要對網絡消費者進行保護,從其消費者利益、經營者利益等方面需要進行進一步的設計與細化。通過相關數據調查整理發現,在網絡交易風險及相關問題中,網絡經營企業也一度成為受害者。因此,從民商法立法及體系完善方面,加強其條文、規制的效果鞏固也十分重要 。
綜上所述,通過對網絡交易安全與民商法保護的相關性進行分析研究,主要包括:我國網絡交易發展概述、網絡經濟及相關法律規制介紹、當下我國網絡交易安全與民商法保護關聯中的主要問題,其包括立法細節及內容有待完善、保護對象過于偏重化、相關人才較為缺乏,網絡交易安全立法完善及民商法保護關聯的具體對策,其包括加強人才培養體系建設、提升網絡經營者信息披露義務、完善現行賠付機制、平衡保護對象等,從多方面、多角度對網絡交易安全與民商法保護的相關性進行闡明,為下一步工作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注釋:
張璐.論網絡交易中消費者隱私權及法律保護[J].法制與經濟,2019, 454(1):89-90.
劉雪營,胡天琦.《電子商務法》對個人信息保護及經營者風險防范研究[J].法制與經濟,2019,455(2):92-93.
面向公共安全事件的網絡文本大數據結構化研究[J].地球信息科學學報, 2019,21(1):6-17.
尹婧博,李紅,王冬艷,劉蜀涵.生態脆弱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安全格局研究——以吉林省大安市為例[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9,35(1):40-46.
唐磊.計算機網絡安全的主要隱患及管理措施分析[J].山東工業技術,2019(1).
吳嘉鑫,武繼剛,陳龍,隋秀峰.能量收集與協作網絡安全容量優化技術[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19,56(3):83-93.
王涵彬.人工智能技術在網絡安全領域的應用思考[J].通訊世界,2019, 26(2):75-76.
何杰,朱美玲,胥月,劉汪洋,李旭陽,曾潤喜.網絡社會安全風險評估與治理研究——一項基于指標體系和安全數據的區域比較研究[J].情報雜志,2019, 38(1):123-130.
梁晶亮,黃軍勝,白樹軍,王鵬,李睿.基于蟻群算法的電力數據網絡APT攻擊預警模型[J].計算機與現代化,2019,281(1):99-104.
葉戰備.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引領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信事業發展的重要論述及特色[J].學習論壇,2019,410(2):7-14.
劉遠亮.網絡時代國家政治安全治理的特殊邏輯——基于網絡安全與人本安全融合視角的分析[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9, 40(3):20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