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賢 肖紅海
【摘 要】電視新聞記者是電視新聞節目的中堅力量,進入新媒體時期,新聞播報、傳遞、接收的渠道和方式都發生一定變化,要求電視新聞記者在具備優秀基本職業素養的同時,全面了解新媒體知識,掌握當前電視新聞對于社會公眾的思想、觀念的影響規律。本文分析新時代電視新聞記者的素養與社會責任,給出完善新聞記者綜合能力的可行性建議,旨在提高電視新聞節目優質性,正確引導社會輿論。
【關鍵詞】電視新聞記者? ?職業素養? ?社會責任
一、新時代電視新聞記者的綜合素養
1.過硬的思想水平。電視新聞媒體是社會公眾了解新聞信息的主要途徑,進入新媒體時代后,各類新聞平臺層出不窮,但電視新聞媒體在媒體行業的影響力和責任感不曾改變。外來文化、信息共享、廣泛傳輸,使得新聞信息本身出現一些問題和矛盾,作為電視新聞記者,應始終與國家思想、精神同向,堅定政治立場、提高思想水平。將還原事實真相、發揚傳統文化、引領正確思維作為自身工作不變的準則。不斷提升自身綜合能力,在堅守電視新聞人工作原則、處事立場的基礎上,積極接受新事物、新技術、新知識,提升新聞播報能力,以正確的思想引導正確的工作態度和新聞行為,為社會貢獻更多優質新聞節目。
2.獨特的新聞視角。電視新聞記者的工作核心就是挖掘社會最有價值的新聞信息、獲取第一手的新聞資料。隨著社會文化環境的豐富化、多元化,受眾在選擇新聞信息時的要求和偏好也隨之改變。在此背景下,如何讓電視新聞節目脫穎而出、始終處于媒體新聞前沿,成為每一位新聞記者應該重點思考的問題。新聞記者在工作實踐中,要努力積累新聞經驗,培養獨特的新聞視角,緊抓受眾最真實的新聞需求,并將獨特的新聞視角逐漸培養成自身的一種綜合素養,成為職業技能。新聞記者要深度了解受眾在關注新聞信息時的聚焦點和關鍵點,從新聞“消費者”的需求出發,從社會輿論的要求出發,以獨特的角度、獨到的見解去解剖新聞事件,挖掘平凡事件背后的真理和規律,使得電視新聞節目具備更多的文化價值、經濟價值、傳播價值等。
3.極高的社會責任。進入新時期,企業的社會責任被頻繁地提出和研究,成為企業進一步穩定發展、國家綜合水平進步的重要表現。電視新聞行業作為公眾性事業,其社會影響力和被關注程度要遠遠大于一般企業,也就是說,電視新聞行業本身承擔更高的社會責任。而行業由千萬新聞記者所構成,因此這種責任就要落到每一位新聞記者肩上。始終明確自身言行對于社會大眾的影響、對于社會輿論的影響,在工作中,有必要堅持“公仆”精神,大到國家精神文明建設、社會道德建設,小到借助媒體力量幫助百姓解決生活瑣事,都是社會責任的體現。電視新聞可謂國家法律的一種抽象變形,起著監督社會不良風氣、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作用,新聞記者也是另外一種形式的執法者。通過正確的新聞輿論引導,向社會大眾不斷傳遞積極向上、公正不阿的思想意識,實現社會文明。在社會責任意識的指引下,電視新聞節目的質量和正確性才能有所保證。
二、新時代電視新聞記者的社會責任
1.還原事件真相。還原事件真相既是電視新聞記者承擔的社會責任,也是其基本職業素養。真實性、時效性是判斷一條電視新聞是否存在價值的關鍵標準。電視新聞的社會公信度非常高、傳播范圍廣,若新聞中夾雜虛假信息或帶有過重的個人主義色彩,帶給觀眾的不利影響非常大,同樣對于事件相關者來說也是一種權利侵犯。在新聞采訪階段,電視新聞記者就要用其敏銳的觀察力和正確的判斷力,分辨獲取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想方設法找出可靠的證據,幫助還原事件真相。有必要的,還要對事件的相關主體和外部環境進行調查走訪,全面收集有價值的信息,以免因信息疏漏影響自身做出正確的判斷。
2.秉持客觀態度。電視新聞記者是受眾的眼睛和耳朵,其對于新聞事件的態度和評論往往會決定第一時間人們對于某一事件的看法。新聞記者要始終牢記自己是新聞事件的呈現者,應該以正確、及時傳遞新聞信息為第一任務。因此在進行新聞播報的過程中,新聞記者要秉持客觀的態度,多用中立、辯證的眼光看待問題。在解讀、評價具體事件時,也要從客觀的角度出發,以社會輿論的發展為考量,盡量避免將個人情感、個人想法融入到話語當中,而影響群眾對于事件的判斷。
3.傳遞社會正義。電視新聞媒體是在社會文明程度、精神層級不斷提高的情況下發展建設起來的,其最深層次的任務和價值在于促進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為人們提供更加和諧、美麗的生活氛圍。要求電視新聞記者本身具備較高的道德水平和思想水平,在播報新聞節目時,既要以身作則,發揮榜樣作用,又要利用言語、文字藝術促進社會團結、友愛風氣的興起。
三、電視新聞記者素養與社會責任的培養路徑
某單位在培養電視新聞記者素養和社會責任時,選擇新聞事件模擬采訪、綜合評論的方式進行。每一期培訓活動選擇一項社會熱點話題,進行角色模擬,讓新聞記者有機會轉換角色,深入了解電視新聞記者的職責所在。在活動中,記者之間積極互動、激烈探討,通過假想案例來體會當社會重大新聞發生時,不同位置的人們對于新聞事件的不同看法,以及自身言行給社會輿論發展帶來的影響。組織電視新聞記者進行新媒體知識和新聞采訪、播報知識的學習,選取國內優秀新聞電視節目為對象,分析其中的優缺點,去粗取精將精華部分轉化為新聞記者自身的技能,不斷提高其職業素養和社會責任感。
四、結論
電視新聞記者的言行應代表群眾的真實想法、反映社會真實事件和情感。面對新媒體時代帶給傳統電視新聞媒體的壓力,電視新聞記者有必要從自身入手,不斷提高綜合素養、銘記自身社會責任。在電視新聞采訪、播報、節目制作的過程中,秉持客觀、真實、正義的原則,在實現自身職業價值的同時,為社會文明與進步貢獻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朱濤.新時代電視新聞記者的素養與社會責任探討[J].新聞傳播,2019(08):100-101;[2]趙富強.新時代電視新聞記者的素養與社會責任[J].采寫編,2017(04):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