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鈺
摘? ?要:互聯網大潮催生的在線教育,打破地理界限,使更多學生通過視頻或者直播的形式,接觸到了更優質教育資源惠。就教師專業發展而言,新技術、新理念短時間內撲面而來,教師們猶應接不暇。面向“互聯網+”時代,傳統《數據庫原理》這門課程既遇到了瓶頸同樣也遇到了時機。本文根據我校《數據庫原理》這門課程在智慧樹平臺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而撰寫的集在線教學和面授課于一體的新形勢課程。不僅為教師的專業發展及實踐中與互聯網等新技術相結合的教學創新提供依據,同時也使學生個體從標準化教育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教學過程的主動參與者和影響者。
關鍵詞:教學改革? 互聯網+教育? 數據庫原理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5(a)-0219-02
工業時代的教育,以教師為中心,老師教什么,學生就學習什么。在新的教學關系當中,學生不再是“填鴨式”被動接受,而是基于自己發展需要、更加自主的選擇學習內容、深度和方式,通過智慧學習和課前診斷,學生們會獲知自己應該重點關注哪些還未掌握的知識點,把有限的時間用在補強短板上。學習者主權變革的背后,有蘇聯教育家維果茨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他認為,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指獨立活動時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也就是通過學習所獲得的潛力。這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如果教學者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適合的內容,就能加速學生的發展。傳統的教育方式根本無法體察和顧及個性化需求,心有余而力不足。數據庫技術是計算機科學技術中發展最快、應用最廣泛的分支,它已成為計算機信息系統和計算機應用系統的重要技術基礎和支柱。因而數據庫課程也成為計算機專業、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軟件工程專業、物聯網等專業的核心課程,數據庫課程也成為各高校電氣信息類專業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其改革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數據庫技術方面人才的培養。
經過基礎課和前導專業課的學習,計算機專業的本科生普遍具有了一定的專業背景知識和自學的能力,填鴨式課堂教學方法顯然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運用課堂提問或者課堂討論這類的方法也常常因為中國學生普遍內向和不愿出頭的心理因素影響而很難達到好的互動交流效果,進而無法達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目的。
根據《數據庫原理》課程在計算機專業本科教學中的特點和定位,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探討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路。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通過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和熱情;在課后的實踐中,強化任務驅動的訓練,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團隊合作的意識,達到提高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本門《數據庫原理》課程的改革按照“前沿性、時代性、規范性”的要求制定了更科學的課程教學大綱。并堅持長期持續的教學內容調整,使本課程既保持了主體知識結構的穩定,又使內容的設置與計算機學科的發展同步,以滿足人才培養的需要。在此階段,教學手段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具體表現為:建立了本課程的教學網站,把傳統的邊講邊練的教學方式與課件教學、網絡教學相結合,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極大地提高了教學質量;將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教案、多媒體課件等教學材料上網,推進了優質教學的資源共享。在教學方法上,探索出了本門課程的“任務驅動”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方法,形成了本課程具有鮮明特色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課程考核方式上,推進了考試模式的改革。多年來,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管理等方面都加強了建設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1? 課程改革思路
⑴傳統講授法:對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等方面的內容,采用以多媒體課件作為輔助手段的講授法,通過多媒體視頻和動畫課件的生動演示,講清概念內涵和外延、基本原理、設計思路、設計方法、實質意義以及適用范圍等,力求使學生能夠在課堂深入理解,緩解學生對專業基礎課在時間和精力上投入不足而帶來的問題。這種方法通過加大課堂的信息量、改善講解模式,吸引了學生注意力,提高了教學效率。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是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模式,而是“教師精講基本概念、學生試講配套內容”的方法,對于教材中的一些實例,由教師指定學生準備并在課上試講,然后由教師點評總結的方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⑵捆綁教學法:針對該課程與《管理信息系統》、《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大型數據庫系統》等課程相關性較大的特點,將這些內容捆綁到一起,整合教學內容、合理分配實驗課時與實驗內容,目的是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不僅介紹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而且將與之相關的課程內容進行全方位的梳理,使學生對這些課程的知識能夠融會貫通、靈活使用。
⑶操作演示法:對于課程中的操作性內容,實際是理論的具體應用,采用在線演示、觀察實際結果的方式,利用投影和視頻播放,全面展示不同的操作步驟所引起的不同結果,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通過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快速直觀地學會具體操作步驟和方法,知道什么樣的操作是正確規范的。
⑷案例法:對于應用性較強的內容,通過設計典型案例加以解釋,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和逐步實現,使學生理解并能夠正確應用相關的技術和原理解決問題,也使學生能夠體會到所學技術的實際用途,較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課堂設計的案例與學生的專業特點有極大的關聯,學生在學習該門課程后可以直接在其它課程的實踐中加以使用,使學生直接看到這門課程的用處。
⑸實踐法:采用任務驅動式方法搞好實踐教學、強化學生設計能力的培養。根據教學計劃安排實驗內容,要求學生獨立操作并完成實驗報告。該部分內容是教學過程的重點內容,教學的效果直接反映到實際的應用中。
2? 教學手段
為了將上述的教學方法落實到實處,采用了“4課+3環節”的教學手段。
“4課”是指:理論課:通過錄制好的課件可以將基本概念、基本理論講解清楚,對于較復雜的可以通過操作演示真實顯示。習題課:在線教育課程每章后面都配有精選典型習題,通過習題的練習消化本章學習的內容,使學生建立正確的明晰的解題思路,同時把握解題規范,培養學生嚴格規范的計算能力,以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討論課:此課程為面授課。教師以具體科研項目為工程背景,通過課堂討論形式,分析和建立模型,然后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通過這樣的訓練為學生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后臨實際問題時思考奠定實踐基礎。實驗課:依據在討論課提出的課題設計實驗,培養學生的自主動手能力,借助開放實驗室,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動手或觀察,超越了掌握課堂知識的水平。
“3環節”是指:實驗環節:依據課堂授課內容,完成驗證型與部分綜合型的實驗,寫出實驗報告與具體的心得體會。該過程是教學實踐的第一階段,也是進行其它二個實踐環節的前提與基礎。撰寫環節:自由選題、自主研究的“課程論文”極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研究積極性和主動性。從查資料、定方案、做實驗、寫論文到交流會形式的小答辯,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熱情。該環節可以使學生綜合掌握、運用學到的知識,充分挖掘了學生學習潛力,激發了他們的主動性,動腦、動手、動筆、動嘴,提高了綜合能力。每屆學生都設計出一些類似于圖書管理、網上花店、校內配送等小系統與小論文,常常以新穎的設計思想獲得任課老師的好評。設計涉及內容都已超出了單獨一門《數據庫原理》課程的內容,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課程設計環節:這個環節是為了將數據庫原理、數據庫應用、管理信息系統、程序設計方法等課程的內容綜合起來而設計的。在該環節中根據教師的科研任務,在真實的環境中進行軟件的開發,完全遵循軟件開發的流程與開發方法,而且設計結果要放到網絡上運行,并請有經驗的教師加以評判,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 結語
教育的主體依然是師生,任何技術都只能是輔助作用。技術輔助師生針對個性化內容進行互動,提高學習效率,但技術不能改變的是老師對學生的師生情懷和人文關懷。學習專用終端必須是去社交化、去游戲化的數字化內容,以保證學生參與到教育場景中,聚焦學習過程中的注意力和專注力。
新的思潮方興未艾,新的路徑值得繼續探索。學習者主權變革正在發生著深刻的影響,新的教學關系即將開始,學生們迎來美好時代。
參考文獻
[1] 吳達勝,劉麗娟,孫圣力.數據庫原理與技術的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整體優化研究[J].計算機時代,2018(11):31-32.
[2] 孫志揮,倪巍偉,劉亞軍.案例教學——開放課程“數據庫系統”改革的有效模式[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7(2):105-107.
[3] 翟中.數據庫教學方法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6(2):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