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平
摘要:中共中央印發了《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方案》,明確自2019年1月1日起社會保險費由稅務部門統一征收,人社部門社保征繳職能移交稅務部門,許多企業紛紛因此而擔憂人工成本會急劇上升。筆者亦從這一熱門話題出發,談幾點自己對企業人工成本控制的思考。
關鍵詞:改革;人工成本;控制;探討
人社部門將社保征繳職能移交稅務部門,各項社會保險費逐步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征收。這是中央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要求,為有效提高行政效率,合理配置資源,適時調整政府部門之間的職能職責。
雖然國家層面已在積極研究測算降費降稅相關政策,企業完全可以打消顧慮,一心謀求發展。但是從人社部公布的全國就業情況來看,勞動力供給總量進入了下降通道,勞動力供需總量矛盾和結構性矛盾兩項疊加,人工成本上升是大趨勢,并且短期內不可逆轉,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如何科學提高勞動生產率和降低人工成本,將會是個長期需要面臨的挑戰。
一、合理用工形式,降低人工成本
現行《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對用工形式、勞動合同的簽訂、工時制度有多種規定,各類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用工特點需要,選擇適合的方式,合理有效降低人工成本。用工形式有全日制、非全日制、勞務派遣三種,不同的企業、不同的工種,可以分別設置。其中,非全日制用工企業可以只參加工傷保險,而無需繳納其它社保險種費用,這樣企業降低人工成本支出的效果就非常明顯。勞務派遣用工中,一些輔助性崗位,如保安、保潔等,也可以招錄已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的人員,企業對這類群體無須再辦理社保,降費效果也非常直接。
勞動合同簽訂形式有三種: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生產經營特點進行靈活選擇,一旦與勞動者建立起勞動關系,就必須要在一個月內主動通知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不然會造成企業應簽而未簽書面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支出。
現行法律規定的工時制度有三種:標準工時制、不定時工時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制。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特點,在不同的崗位設置不同的工時制度,這樣可以有效減少企業加班費的支出。比如,原勞動部《關于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勞部發[1994]503號)規定,對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職工,可以實行不定時工作制。(一)企業中的高級管理人員、外勤人員、推銷人員、部分值班人員和其他因工作無法按標準工作時間衡量的職工;(二)企業中的長途運輸人員、出租汽車司機和鐵路、港口、倉庫的部分裝卸人員以及因工作性質特殊,需機動作業的職工;(三)其他因生產特點、工作特殊需要或職責范圍的關系,適合實行不定時工作制的職工。《辦法》還規定,對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職工,可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一)交通、鐵路、郵電、水運、航空、漁業等行業中因工作性質特殊,需連續作業的職工;(二)地質及資源勘探、建筑、制鹽、制糖、旅游等受季節和自然條件限制的行業的部分職工;(三)其他適合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職工。當然,企業綜合計算和不定時工時制均需要報經人社部門審查批準后才能執行。
二、學習當前政策,分享優惠紅利
為支持企業健康發展,中央、省、市在不斷研究社保政策調整的基礎上,相繼出臺了大量支持企業發展的政策。比如就業部門的企業穩崗補貼、技能提升補貼、吸納就業困難人員獎補、吸納貧困勞動力獎補等,符合條件的企業都可以申請。但是,企業往往不重視對這方面政策的學習研究,忽視與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工作聯系,造成本應分享的政策紅利沒有應享盡享。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中,我們的企業除應搞好產品研發、市場銷售外,還應利用好能促進企業良性發展的政策規定,主動研究政策,并積極爭取政策紅利,這樣也能對沖人工成本的上升,提升企業財務平衡能力。
三、適應時代發展,提升管理水平
隨著時代的發展,勞動力市場供給的變化,企業用工成本上升是必然趨勢,勞動力總量的減少將成為企業人工成本控制的核心。減少勞動力,不是簡單剛性裁員可以解決的,人的創造力與服務業的人性溫度需求,剛性裁員很難替代。出路也有,就是從提高勞動生產率著手,企業應當認真研究如何提高勞動生產率,如何降低勞動強度,如何縮短勞動時間,從而產生勞動需求的冗余,合理確定員工總量,控制人工成本溫和增長;企業可以通過優化內部生產流程,降低勞動強度,縮短勞動時間;企業可以通過培訓,提升員工技能水平,以單個員工生產率的提高,創造出整體勞動力需求總量的減少;企業可以考慮現代信息與人工智能的運用,用數據與機器來替代人力,科學減少勞動力的配置。
四、結語
企業在正確理解,并充分運用現行法律、政策空間時,必須慎重考慮企業長遠發展的人才策略。企業的競爭力,說到底是體現在人才儲備上。一個健康、良性發展的企業,必然是在遵從現行法律政策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勞動者的權益保護,給予勞動者足夠的尊重。
參考文獻:
[1]孫朵.企業人力資源成本控制策略研究及具體措施[J].商場現代化,2016 (25):44—45.
[2]高靜.經濟不景氣背景下中小企業人力資源成本控制策略[J].東方企業文化,2015 (23):1247.
[3]邵繼紅,梅中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成本控制策略[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5 (9):8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