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樞密
摘? ? 要: 對話教學作為現代教育的新發展,已經成為當前各個學科的重要教學手段,對話對于語文學科教學的意義重大,這就要求師生對話建立在合理規范的互動情境中。但是在當前語文學科的對話情境創設和管理中,不僅存在對合理對話情境創設的偏離,而且情境管理和調節不盡如人意。不僅要提升師生關于對話教學的認知,還要通過多元化技術促進有效對話的情境創設,并積極準確調整和管理對話情境,實現師生的有效對話。
關鍵詞: 語文教學? ? 師生對話? ? 情境管理
隨著語文教學課程改革越來越被重視,在語文教學課堂中師生角色、地位差異及師生話語權之間的不平衡都會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和改革目的。要改變以往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弊端,必須積極推行對話教學,如何在語文教學課堂創建師生有效對話的情境就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一大問題。
一、語文課堂師生對話及其情境教學原則的應然遵循
(一)師生對話及其特征。
對話強調兩人以上的交談,而且強調通過相互之間的對話形成一定的效果和對話成果。可以說,人類交往活動就是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的對話基礎上。在課堂教學中,對話更是教學的必備工具,成為課堂教學主體之間進行教與學之間互動的最重要的媒介。教學強調交往與對話,對話教學能夠促進教學主體之間的感情維系,良好的師生對話是增強教學效果的重要工具。在語文學科中談師生互動的關系,對話教學成為最主要的一種形式,而且是語文教學最有效的教學工具。
從語文學科的師生對話的含義能夠看出其具有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第一,主體多元化特點,在語文教學活動中主要包括教師、學生及教學文本三個主題。此外,有學者指出其實還包括文本的作者及文本的歷史等,師生對話不僅含有顯性的主體,還包括隱性的對話主體。在這些主體中存在各個主體之間的關系。第二,民主與平等是指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各主體之間對話的環境是處于平等和民主的遵循之下,如果脫離民主和平等,則難以展開課堂有效對話。第三,對話中蘊含著知識的建構性,從對話的含義可以看出,對話的實現是形成新的成果,在語文教學中師生對話將為學生知識的更新提供條件。
(二)語文課堂對話情境創設的應然遵循。
在語文學科中,師生對話的實現得益于良好對話情境的創設。對話情境的創設依賴于三個原則的遵循,這三個原則與對話教學的含義和特征密切聯系。
第一,對話情境的創設應該遵循“平等”原則。平等是對話的前提條件和根本基礎,只有對話主體之間是處于平等的狀態,他們之間展開對話才可能,否則就不能算是一種對話形式。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對話強調“師生平等關系”原則,指在情境創設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通過建立平等的關系展開教與學的互動。
第二,對話情境的創設應該遵循“知識建構”原則。語文習得作為知識的獲得,就是指通過語文教學活動,學生掌握新的知識,這種新知識對學生來說是知識體系的建構。師生對話作為教學活動中重要的教學工具,通過高效師生對話,增強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知識的獲得質量。這就決定了在師生對話的情境創設中要突出以學生為主體進行知識建構的原則,教師通過對話引導,在與學生的互動中引導學生建構知識,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達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第三,對話情境的創設應該遵循“非壓迫填鴨式”原則。在傳統教育中,教學活動是一種壓迫式教育,更多采取填鴨式教學方式,這就使整個課堂的師生對話關系不僅處于非平等的壓迫狀態,而且形成課堂權威化、機械化的教學情境。對話教學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否定,基于對話教學提出的對話情境創設就是改變傳統填鴨壓迫式的對話環境,將師生對話的平臺基于調動各方積極性,推動各個主體之間的高效對話互動關系的形成。
二、語文課堂師生話語互動情境的現狀
從現階段語文課堂中師生互動的對話情境看,一些教師對于師生互動、師生對話都存在一定的認識誤區,盡管實施語文課堂教學改革,但是課堂對話情境創設偏離正確軌道,導致教學效果不顯著。
第一,師生對話還停留在初級互動情境階段。隨著網絡的發展,語文教學不斷運用新媒體技術,使課堂教學內容以更加豐富的形式呈現,教學情境更加生動和有吸引力。但是在現實教學中,教師過于依賴新技術,忽視教師的作用。盡管隨著技術的發展,以往的教師提問方式已經轉變為通過電腦和多媒體實現教師的提問和學生的回答,這樣的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創設了技術化的對話情境,但是將師生對話之間的主體互動引入冷冰冰的技術化情境。此外,通過技術化的教學活動,教師會提前準備提問環節,忽視課堂中學生的學習情況,難以形成多變、合理的師生對話情境,造成語文課堂對話情境固化、呆板化。
第二,師生對話仍然建立在“灌輸式”的情境中。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教學理念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和中心,而教師角色則是引導者和管理者,而非主宰者。但是在現實語文教學活動中,課堂情境仍然帶有濃厚的“權威”色彩,教師的角色仍然是主宰,而不是主導地位[1]。盡管在師生對話中問答環節較多,但是這種問答是建立在教師的主導下,而非引導學生思考產生的問題。這些問題大多是教師提前預設形成的,學生僅僅是跟隨教師的牽引而一步步進入教師預設的對話域中。在這樣的互動情境中,師生平等民主的地位已經被打破,師生對話實際上成為教師自我思維的發散和擴大,師生對話仍然是在灌輸式的課堂互動情境下進行的。
第三,師生對話還停留在“淺空”的情境中。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會給學生布置課前預習的工作。在課堂教學中針對出現的新詞和生字對學生進行提問時,學生通過字典查到的字詞含義回答教師,而且通過課前預習,一些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掌握生字的書寫,教師通過與學生之間的這種簡單的話語互動完成教學任務。但是實際上,學生沒有完全掌握字詞含義的理解,僅僅通過字面意思了解最基本的知識,而對于“知識背后的知識”則一無所知,這就導致師生對話停留在淺層次。
總體上,語文學科中師生對話的情境處于相對較低、淺的層次。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出現這些問題主要是因為教師對于“師生對話”的認知偏差,將對話簡單理解為一種問答的淺層互動關系,沒有意識到對話互動之間的激勵、引導、交流的深層內涵。其次,為了迎合基礎教育改革,教師不僅將許多新技術引入課堂,而且各教學環節設計新穎華麗,但是這種看似“高端”的教學情境沒有改變以往教育中師生對話互動關系的本質,對于“新”的過分追求,忽視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師生對話互動情境的教學變革。
三、基于語文課堂師生良好對話的情境構建策略
(一)加強語文課堂教學主體的對話認知。
語文課堂對話教學作為非常重要的教學工具,加強師生對話的情境預設,首先要提升教師對于對話教學的認識,真正理解對話的含義和內涵。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對過去已有的對話教學理論和相關理念進行學習,而且要時刻關注現代教育新的對話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從而在課堂中找準自我定位,營造平等民主的對話環境,積極發揮教師在學生中的引導與引領者的作用。其次,學生要提升對話的認知,師生對話情境不僅需要教師的維護,而且需要學生的重要參與。只有學生明白對話的重要性和意義,才能更好地與教師配合,積極參與教師的教學活動,擺脫盲從同教師一道實現“真正的有效對話”。
(二)創設課堂主體互動的三元化情境。
盡管師生對話是語文教學情境中最重要的一對關系,但是師生關系在整個情境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須與生生互動、師生—文本互動相結合。這就決定了在語文教學情境中,學生要有說話的權利,教師在課堂紀律的范圍內給予學生最大的說話自由限度,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提出問題,對文本甚至教師話語產生懷疑,實現依托文本與教師之間的思想交流,確保課堂中師生對話的有效性和充實性。
(三)合理運用多元化技術手段,提升師生對話情境水平。
盡管現階段技術手段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師生之間的有效對話,但是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作為增強教學效果重要的工具,能夠合理運用在課堂中,必然能夠帶來教學改革的新發展。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形象的文本情境,通過圖片、聲音、文本的形式將對話主題呈現出來[2],教師要通過這些內容運用話語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根據不同內容及學生的教學反應構建不同的問答環節。此外,還要重視在問答的過程中對于學生疑惑的解答及針對學生新奇的想法之間的互動交流,從而真正提升師生對話水平。
對話作為語文學科最重要的教學媒介,其強調的平等意味不言而喻,而且語文作為文學形態濃厚、思維活躍的學科形態,更要創設充滿活力、有思想碰撞的對話情境。不僅需要語文課堂教學主體之間形成良好的對話互動關系,更需要教師具備課堂對話的情境管理能力,通過不斷調整課堂對話情境,最大限度地增強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趙萬文.對話:讓課堂回歸本質——語文課堂師生對話的價值思考[J].課程教學研究,2018(02):70.
[2]汪海洋.巧用多媒體,優化語文課堂教學[J].小學教學參考,2017(2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