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秀群
摘 要:如果說,高中三年是一個人一生中的重要轉折點,那么,小學三年級便是這個人學習語文的重要轉折點,因為從三年級開始同學們就要初步學習寫作文了。雖說這個時候要寫的作文并不長,但是如果能在三年級就把同學們寫作的基礎打下來,那么他們之后的寫作之路無疑會好走許多。本文便主要研究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該如何讓小學生學會快樂習作。
關鍵詞:快樂習作;小學三年級;作文教學
新課程改革仍在不斷進行,但是卻如往常一般沒有對小學習作做出硬性規定。這看似是放寬了對小學教師的限制,其實才是最大的難題。小學生剛剛踏入知識的海洋,他們對很多事情都是懵懂不自知的。而三年級的學生剛剛接觸到作文這一名詞,寫作對他們來說完全是一種全新的概念。他們不知道該怎么做,只能依賴本能地模仿,老師怎么教,他們就怎么做。這就很考驗老師們的教育水平了。如何教好學生寫作?如何讓學生學會寫作?如何讓學生自發自動地去寫作?接下來,讓我們來討論一番!
1 步步引導,激發學生快樂寫作的興趣
興趣,以一個人精神上的需要為基礎,又與其本人的認知和情感密不可分。也就是說,一個人若是對某件事產生了興趣,那么這種興趣就會變成他做這件事的動力,推動著他不斷前進。同樣的,若是學生對習作產生了興趣,那么他就會主動進行習作。
1.1 讓學生貼近自然
對大自然的稱贊是人們亙古不變的話題,它總是美麗而又神秘的,它有春天的溫馨,夏天的熱烈,秋天的豐碩,冬天的凜冽,每一次變化都可以令人驚訝。那么,我們為什么不讓學生也感受一番?帶領學生在春天里進行春游,讓他們在玩樂的同時通過自己的觀察發現、領悟大自然的有趣之處,回到教室時先說出自己這一天對大自然的迷人之處的感受,再引導學生將內心的想法說出來,稍加改動,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篇文章。無需修飾,也無需思考,只要遵從本心。
1.2 讓學生熱愛閱讀
習作之路,從小學一直延續到大學甚至工作。因此,腦中的詞匯儲備量就會變得非常重要。而顯而易見的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并沒有太多的詞匯儲備,若是在這時讓他們寫作只會適得其反。相反,如果老師能每節課都帶領學生進行閱讀訓練,增加他們腦中的詞匯儲備量。慢慢地,學生的腦子里有東西了,他們就自然而然的想把這些東西發揮出來,以得到別人的贊許。隨后他們就會發現,寫作其實并不困難,他們也就不會排斥寫作,而是期待下一次的可以讓他們發揮自己才能的寫作機會。
1.3 讓學生獲得肯定
每一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關注和稱贊,別說小孩子,連大人也不例外。只不過小孩子的心思更容易表現出來。比如,一位幾乎不聽課的調皮孩子在考試中作文部分只寫了開頭,得了5分,這本就讓學生難過了,但如果這時老師能夠對他說幾句鼓勵的話,“你看,你只寫了開頭都有5分,這說明你很有寫作天賦啊!為什么不相信自己把后面的也寫上呢?”你猜這個時候學生會想什么?他又會做什么?他會選擇繼續無所事事,還是受到老師鼓舞,開始認真?這一切,我們都不得而知。但是,每一件事情發生,都會有其對應的結果。
2 創設情境,提供學生快樂習作的素材
寫作素材也是寫作的一項重要的要素。沒有素材的寫作是空洞的,沒有靈魂的。不過,“生活即語文,語文即生活。”這句話說的確實不錯。我們平時生活中到處都是寫作素材啊!
2.1 通過模仿教材來提供素材
教材是什么想來沒有人會不知道,教材里的課文是怎么來的也是人盡皆知。那里面每一篇都是大作家的著作,或者節選,或者全文。對學生來說,要寫出這樣的文章是很困難的。但是,模仿是靈長類動物與生俱來的本能,要模仿這些文章寫自己的作文對學生們來說真的不難。教材里的文章,每一篇都有自己的寫作手法,老師們可以通過加工處理,讓學生理解明白這些手法,舉出例子,對于學生來說再寫出一篇相似的、屬于自己的作文就只是時間問題了,不是嗎?
2.2 通過生活體驗來創造素材
生活中常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在公交車上我們會遇到孕婦,總會有人為她讓座;走在街上我們會遇到朋友,會和朋友交談;過馬路時我們會遇到需要幫助或行動不便的老人,會有人一路攙扶;走進社會我們又會遇到同事、愛人,會一路扶持,互幫互助。雖然這都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卻也都是我們寫作的素材。于是,老師們就必須善于發現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素材,并將其與自己的感受結合起來講給學生聽,好為學生創建寫作的平臺,并教導他們學會自己發現生活中的素材,將其變成自己寫作的資源……于是,學生們有了日記,有了作業本上留下的青澀卻真摯的話語。
3 結束語
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學習寫作也是一個及其漫長的過程,從小學三年級到高中、大學,甚至有人畢了業參加了工作還在學習。這個過程需要老師不斷地引導學生,啟發學生;需要學生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復習。唯有如此,才能達到足夠好的水平。
參考文獻:
[1]柏曙艷.快樂習作的有效途徑[J].《黑河教育》,2017(7):49-50.
[2]馮金美.習作教學資源開發--以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材教學實踐為例[J].《教育(周刊)》,2019(14):58-59.
[3]王明友.讓閱讀成為快樂習作的橋梁[J].《教師》,2018(6):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