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勇
摘 要:小學低年級階段是兒童形成各種習慣的最佳時期。在這一階段重視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在一定程度上還影響其各種能力、性格的發展。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新教材指出:“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只要求學生上課坐好、舉手發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敢于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睘榱诉M一步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就應充分地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并將這一目標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那么,培養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習慣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關鍵詞:掌握知識;檢查反思;良好習慣
一、陪伴
許多家長認為學習和做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只需要提醒和督促孩子完成就可以了,其實不然。每天孩子放學回家后,家長們可以讓孩子先休息幾分鐘,也可以和孩子交流一下在學校的所見所聞,然后督促孩子開始完成當天的作業。在做作業之前,家長應讓孩子拿出數學書溫習當天所學的知識,并讓孩子當家長的“小老師”,將在學校學到的新知識講給父母聽,將內隱的知識外顯化,一方面是檢查孩子是否掌握了新知識,另一方面也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便于家長判斷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成果。這樣的陪伴與交流取代了日常家長常問的“今天聽懂了嗎?”、“作業做完了嗎?”這類缺乏實際意義的問題,既能夠讓孩子感覺到家庭的溫暖和學習的快樂,有助于增強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感情,又對培養孩子學習的自信心有很大的幫助,可謂是一舉多得。
二、興趣
低年級的家長們也許非常擔心孩子的成績,認為在低年級基礎打不好會對今后的學習帶來很大的困難,其實也并非如此。家長們一定要拋開孩子的學習成績,把重心放在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上,讓孩子愛上數學。只有這樣,孩子在今后的學習才會越學越輕松,家長們也就不會為孩子的學習而擔心。比如,家長們可以多提一些日常生活中關于數學的小問題,讓孩子多動腦筋,當孩子回答正確時一定不要吝嗇你的夸獎,語言上的激勵能夠激發孩子的自信心,某種意義上孩子越夸越聰明也就是這個道理。另外,家長們一定要留意自己的孩子是否具有“批判性思維”,也就是用質疑、比較、檢驗和判斷的眼光去看待和思考問題。這個過程即通常所說的獨立思考能力,也是創造力的基礎。家長們可以盡量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和善于提問的好習慣,這樣對孩子的學習數學有很大的幫助。
三、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能讓孩子受益一生,家長們要配合老師共同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第一、讓孩子養成自己準備學習用品的習慣。每天自己準備和整理第二天所需的學習用品,包括數學書、鉛筆、直尺、練習本等,切勿由家長代勞。第二、讓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讓孩子在完成作業時做到“四認真”,即認真審題、認真計算、認真書寫、認真檢查。只有做到了“四認真”,才能提高作業的質量。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杜絕孩子遇到問題就詢問家長,或者遇到難題就產生畏難情緒直接放棄的心理,鼓勵孩子多動腦筋。另外,在課堂上,孩子應該養成一下幾個學習習慣,對數學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1、學會認真聽。孩子在課堂上接受知識大多數是從“聽”開始的。要做到集中注意力聽同學發言,聽老師點撥,“聽”了才會“思”,想明白了才能“說”,說清楚了也就掌握了,所以,認真聽是學習的基礎,也是學習的關鍵。
2、學會獨立思考。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同學提出的疑問,要做到靜下心來認真思考,特別是比較難的問題,更需要開動腦筋多想一想,哪怕答案的錯誤的也沒關系,千萬不要遇到困難就放棄,或者等著其他同學來回答,要知道,大腦就像一把刀,越用越靈活,不用就容易生銹哦。
3、學會大膽表達。孩子們,你們才是課堂的主人,要想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就要在課堂上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我的方法是什么、我的方法和別人哪里不一樣、我還有哪些疑問、我還想補充……無論是小組交流還是全班同學的交流分享,一定要勇于表達,只有大膽地表達才能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對提高同學們的自信心也有很大的幫助。
4、學會檢查和反思。在課堂上,每一個環節結束后或課堂練習結束后,要學會自覺地檢查,檢查算式列得對不對,計算結果對不對。課后要多問問自己這節課我有哪些收獲,我還有哪些疑問等等。
雖然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于小學生的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也比較快,因此,只要教師和家長引導得法,訓練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的速度加快,并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扎根、結果。
參考文獻:
[1]馬文利. 淺談小學低段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養成[J]. 廣西教育學院學報, 2015, 000(003):219-222.
[2]張希才. 淺談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J]. 考試:高考文科版, 2015(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