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對我國大學生創業現狀進行了簡單的分析,并在其中闡明了大學生創業的優勢和劣勢;其次從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能力和構建理論與實訓為一體的教學模式三方面對提高大學生創業能力表達了見解;最后得出,從課程內容來看,高校應開展交叉學科,完善課程體系;從教學方式來看,創業教育課程的老師要積極探索教學方式,從創業實踐的角度出發,積極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為教學提供實訓平臺。
【關鍵詞】: 高校創業教育 大學生 創業能力 提升對策
1.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現狀分析
1.1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優勢分析
(1)國家政策支持
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號召下,各高校、政府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優惠的政策支持。例如,從稅收優惠、創業免費服務、小額擔保貸款和貼現利息支持等六個方面,對大學畢業生自營職業的行政性收費和收費進行免除。
(2)大學生對未來充滿自信,具有學科專業優勢
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學習到很多的專業理論知識,理科生更是有機會進入到實驗室操作各種先進的實驗設備,在實驗過程中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豐富了自己的實踐經驗,與社會上其他的創業者相比具有明顯的專業優勢與技術優勢。
1.2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劣勢分析
(1)高校創業教育的欠缺
一方面,我國高校創業教育還處在發展階段,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受到我國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多數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往往千篇一律,欠缺創新思維和創業意識,缺少創業動機。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其抗壓能力弱,遇到一點挫折就容易放棄,作為獨生子女大多從小都順風順水經不起挫折打擊,更趨向于父母安排或更加穩定有保障的生活狀態,缺乏敢闖敢拼的勇氣,有想法但卻不敢付諸行動,不敢嘗試,缺乏面對失敗的勇氣,抗壓能力弱,容易失去創業動機。許多大學生缺乏創業的基本知識。比如有關多層次團隊的建立與經營預算等,缺乏持續不斷學習的能力。對創業政策缺乏了解,面對政府部門繁雜的程序耐心不夠,遇到問題時不能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創業能力一般。
(2)大學生缺乏創業資金
缺乏資金支持是當前大學創業普遍遇到的問題,一方面沒有收入來源,他們大多數都來自普通家庭很難提供支持自己創業的大量資金,向銀行貸款也沒有可以拿來抵押的資產,另一方面缺乏比如對于資金的籌措方式以及投資的理財知識,以及準確的市場判斷力。
(3)大學生創業缺乏必要的社會能力
從人際交往能力看,大學生創業不少是團隊合作,共同創業,都是剛從學校畢業初入社會的年輕人。一方面,他們對未來充滿信心和活力,但另一方面,他們缺乏社會經驗,沒有廣泛的關系網,缺乏妥善處理與公眾或媒體的關系,無法快速找到可靠的生意伙伴,消費群體不夠穩定,市場較小;從協商與合作能力的角度看,大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語言能力、精神分析能力和人文素質。雖然在學校學習了有關企業管理及金融財務等方面的專業知識,但缺乏實際的經營經驗,對市場不夠了解,在實際的創業中與其想象中的創業有所差異,多是紙上談兵,在面對出現的法律糾紛問題、財務問題、營銷問題、談判技巧等問題時難免做出有失偏頗的決定。從表達能力來看,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難免因為溝通不當而導致團隊意見不一致,引發內部矛盾,合作能力薄弱。
2.提高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對策
2.1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
高校創業教育的開展,要充分發揮學生個性優點,揚長避短,提高創業能力,有助于大學生對自主創業充滿信心積極創業,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實現自我價值。
2.2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各大高校對大學生的創業教育其教學模式較為傳統,老師多為教授在授課中更為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因此在高校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例如,個別案例教學是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蘭達爾于1870創立的【1】。傳統課堂上學生并沒有自主學習的意識,沒有課堂主人的意識,使得被動學習成為常態,扼殺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與迸發思維的創新精神;在大學里,學校更加放松了對學生的管制,由此這種問題在課堂上日益突出。此外,大多數教師往往以成績中等水平的學生作為參照對象進行備課講授,以求能夠照顧到班級的大多數學生,但這往往容易導致好學生對上課內容缺乏興趣而差生則因為跟不上進度而自暴自棄,忽視了對這部分學生的關注。
2.3改進教學模式,將專業與創業相結合
一方面要鼓勵教師參加創業教育培訓班,提高教師素質與能力,改變傳統的講學模式,通過案例教學或是創業活動將專業與創業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與實際案例相結合。另一方面,聘請創業成功人士,有創業經驗的教師比在大學里教學的教師更知道如何去建立多層次的團隊、做預算以及商業談判技巧等;并且專業的培訓師則更加有助于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能夠從學生需求的角度出發,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教育培訓。
3.結論與建議
從課程內容來看,開展交叉學科,使得學生對各領域都有所了解,增強創業知識,完善課程體系;從教學方式來看,在校老師應提高自身能力,積極參加創業教育培訓班,并且可以聘請創業成功人士或企業家擔任創業教育課程兼職老師,提高大學生在實際創業期間所必須的企業家精神、創新精神以及判斷力、風險評估能力、政治敏銳度以及談判技巧溝通技巧等更為實用的能力,轉變教學方式。從實踐的角度看,校企合作,為教學提供實訓平臺,有利于理論學習與實訓學習的開展,為有創業想法的同學提供創業活動平臺。
【參考文獻】:
【1】王彩芬:《案例教學法在公共關系教學中的應用微探》,《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8年第16期第142~143頁.
基金項目:河北大學創新資助項目 hbu2018ss12,高校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能力提升機制研究
作者簡介:王會顏(1993-),女(漢族),河北省石家莊市人。河北大學,研究生,教育經濟與管理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