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入小組合作學習,想方設法提升學生合作的有效性,促進他們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至關重要。數學教師應啟發小學生突破自我、完善自我、挑戰自我,合作體驗足夠真實,學習質量隨之提高,更多學生可以成為高素質的優秀人才,他們的未來人生擁有無限可能。本文具體總結了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提高技巧,希望能為其他教師不斷改進教學工作,進而優化教學服務,增強學生們的合作信心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技巧分析;研究
一、引言
小學數學教育強調了以生為本,要求教師給予學生們小組合作的機會,激發他們合作學習的興趣,同時形成和諧的互動關系,使得各項育人計劃的實施變得異常高效。具體實踐過程中,提高小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及時促進學生們數學思維能力、主動創新能力的發展,他們的個體需求得到滿足,合作熱情愈發高漲,學科成績自然有更大的進步空間。筆者關于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闡述了幾點自己的看法。
二、科學組建學習小組
小學生富有個性,他們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環境、生活環境不同,思維水平差異性較大,讓他們朝著一個目標而努力,在小組活動中理解記憶數學知識,學以致用數學知識,從而積累下豐富的學習經驗,科學分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遠比一味灌輸指導的效果好得多[1]。小學數學教師必須了解不同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結合他們的認知特點、興趣愛好、學習能力等進行分組指導,及時優化了學習小組,并且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也將變得非常順利。為了避免一個小組中部分學生喜歡合作,有些學生抵觸學習等弊端現象的出現,科學分組的同時明確分工是非常必要的。
三、合理安排合作內容
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合作型的學習內容。讓學生意識到,這個內容如果只靠自己,是無法獨立完成的,需要與他人進行良好的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這個時候學生就可以主動地去與他人進行合作,培養自己合作學習的能力[2]。
四、善于組織多樣活動
小學階段的學生都是非常具有創新能力的一個群體,教師可以安排各種各樣的學習活動要求學生進行合作探討,在探討過程中學生的數學思維可以得到有效地提高。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都是最為基本的,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都是定義性的知識,對這些知識的掌握理解是確保學生日后更高層次的數學學習得保證。所以,教師在進行課程計劃安排時,可以結合課程知識,設計有效的合作活動,使學生能夠通過靈活的方式進行學習。關于合作活動,教師可以進行各種大膽的嘗試,如講解《比較圖形的面積》時,教師可以提前給學生劃分好學習小組,讓學生在課下進行分工合作,材料準備。圖形的面積是應用題中經常出現的知識點,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自己動手制作平面圖形,小組間分工合作可以減少學習時間的浪費,在制作完圖形之后,小組根據自己組內所制作的圖形,進行題目的編制,每一個小組編寫一道題目即可,將圖形面積的知識應用到學生自己所創設的問題情境中去。當學生能夠根據面積知識完成問題的編制,那就表明學生已經掌握這部分知識的應用了,最后在課堂上,教師通過小組比分制進行每一小組編寫題目的探究,教師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評價,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小組成員之間的參與性,而且可以有效拓展學生的知識。除了小組比分制,教師還可以采取課外形式的活動,小組之間的幫扶性活動等促進學生的合作學習。
五、教師總結課堂評價
評價是任何課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的評價應注重學生的學習成果,更注重學習的過程;注重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更注重自己在數學活動中的情感和態度。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并建立信心,評價的語言表達必須客觀、公正和恰當[3]。評價的方式要多樣化,如教師評價、學生互評、自我評價。當一個問題討論交流完,我會根據小組的表現對小組進行積極的評價,也會對每組中最佳學員進行鼓勵,對學生的匯報也會充分的肯定。如在小組合作中表現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要加以贊揚,給予肯定;當小組合作學習存在問題時,語氣平緩,把握好措辭的分寸;對小組提希望或建議時,用富有激勵性、鼓動性的語言。這樣組員之間、組與組之間形成競爭,維持他們的學習動機,樹立學生學習自信心。
六、結束語
小學數學應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優化教學效果,在學生獲得認可、教師達到教學任務的同時,不斷完善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體系,突出小組合作學習的價值,幫助學生取得更好的學習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雨薇.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21):130-131.
[2]王云.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提升[J].中國校外教育,2019(06):355-356.
[3]陳思成.提高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技巧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24):197-198.
作者簡介:李敏(1977.12.10),長春市九臺區二道溝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