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潤紅
摘 要:在如今的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當中,教師應當認識到,要想促進和保障學生實現更好的長遠發展,就必須要首先培養起他們良好的德育素質,因此重視并切實做好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就顯得至關重要。為此,本文重點對小學德育教育工作進行了研究,首先對小學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做出了闡述,然后主要就如何提升小學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部分探討性建議,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可以為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實踐提供參考,有力促進、保障學生的長遠發展。
關鍵詞:小學;德育教育;重要性;策略
德育教育是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關鍵一環,必須要引起教師的關注和重視。作為教師來說,應當客觀認識到德育教育對學生成長與發展的影響,并加強德育教育方面的研究、探討與實踐,不斷的改進、優化德育教育方法,提升德育教育成效,如此才更有利于小學生的長遠發展。
一、小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育、認識世界的起步階段,在個人的思想意識、情感道德、價值觀念以及行為習慣等等方面,都還具有非常強的可塑性,來自外部的干預,將會對其德育素質的形成產生非常大的影響。而當前的社會環境與社會思想復雜,可能給小學生德育素質形成帶來負面影響的現象、因素非常之多,如果在教育教學工作當中,不能給予學生正面、積極的引導,便會導致他們的德育素質滯后,思想、行為、觀念等難以被社會所認可和接受,難以實現理想的個人長遠發展[1]。為此,我們就必須要重視并切實加強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從思想、行為、觀念等方面,予以小學生正面、積極的引導,使其可以形成良好的德育素質,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的融入社會,由此可見小學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是非同一般的。
二、提升小學德育教育成效的策略
(一)在校園文化、環境當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滲透
“孟母三遷”的故事至今流傳,這個故事很好的體現出了環境對人成長與發展的影響,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其對于這個世界、社會的認知還非常的有限,閱歷非常淺,所以其更為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們就應當在校園文化、環境當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滲透,提高校園文化與校園環境的德育教育功能,營造濃郁的校園德育教育氛圍。
例如,首先我們可以通過改善學校的硬件環境條件,來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給予他們積極的影響和引導,使他們在良好的校園環境條件下學習、生活,并養成良好的德育素質。如學校可以設置一些在人格品質方面具有正面代表性的人物塑像、畫像,如岳飛、楊延輝、崔鶯鶯、關羽,說明關于他們的人物故事,體現出其忠、孝、禮、義的人格品質。其次,學校還可以打造“德育之星長廊”,每周更新一次發生在學校當中的德育故事,將優秀學生的德育事跡標榜出來,貼上他們的照片,當做是對他們的一種鼓勵,同時對其他的學生起到一種榜樣和激勵作用。再者,學校還可以宣揚積極的傳統思想文化,我國有著非常豐富的傳統思想文化體系,其中包含著很多極具當代人學習、效仿思想,它們閃耀著人性的光輝,能夠有效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德育素質。如學校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傳統經典誦讀活動,以《三字經》、《弟子規》、《論語》等作為誦讀內容,讓學生汲取傳統思想文化精華,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品質與德育素質[2]。
(二)豐富德育教育活動形式
小學生的身心不僅稚嫩,而且非常的活躍,甚至會帶有一定的叛逆,因此單純的說教式德育教育方式,難以對他們起到理想的德育教育成效,甚至可能讓他們產生抵觸情緒。為了防止這樣的情況發生,讓學生可以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德育教育中來,我們應當采取豐富的德育教育活動形式,來激發出學生德育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實際的德育教育過程當中,教師可以依附于各種節日,來對學生進行德育方面的引導和教育滲透。可根據不同的節日主題,如國慶節、建黨節、建軍節,以及父親節、母親節等等,組織、指導學生編排表演相應的文娛節目,可以是小品,也可以是歌曲演唱,還可以是詩歌朗誦,重點是要突出節日的主題,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民族意識,以及對父母的尊重與關愛。
(三)重視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干預
如上所述,小學生的身心還非常的稚嫩,不論是在身體方面,還是在心理方面,都非常容易受到傷害,尤其是在心理方面,其表現往往非常的脆弱、敏感,極易受到環境和他人的影響,出現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這就不利于學生的德育素質形成。所以我們在德育教育工作當中,必須要高度關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予以他們實時、適當的疏導與干預。
例如,教師不僅要具備學科和教學方面的知識、能力,同時還要對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有一定了解,尤其是兒童心理方面的知識。同時要能夠與學生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日常的學校學習、生活當中,和學生進行雙向的溝通、交流,如同朋友一般對待學生,讓學生可以對教師敞開心扉。然后教師再運用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結合學生的日常表現、談話,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進行分析,然后對其予以針對性的引導,使其逐步形成陽光、自信、樂觀、開朗、積極的心理健康素質。
(四)予以學生過程性、激勵性的評價
就小學生來說,他們其實是非常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的,越是在得到認可的情況下,他們就越是能夠規范和約束自己的思想、行為,表現出良好的德育素質。為此,我們應當改進對學生的德育評價,體現出評價的過程性、激勵性。
例如,教師必須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思想、行為發展變化情況,對學生德育素質形成的全過程進行記錄,從而對學生給出全面、客觀、準確的評價。另外,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還必須要注意突出評價的激勵性,簡單來說就是要多肯定和表揚學生,贊賞他們的進步,保護好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然后再委婉的指出其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并與學生一起商量今后的改進辦法,體現出對學生的尊重,這可以對學生起到更加有效的德育教育、引導作用。
三、結語
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幾點之外,學校和教師還應當做好對學生家庭的工作,就學生的家庭教育予以指導,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家庭生活、教育環境,形成家、校德育教育合力,如此才更有利于學生的德育素質形成,促進、保障學生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田梅.小學德育教育如何做好心理輔導工作[J].科教導刊(下旬),2018(10):141-142.
[2]丁豐花.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如何有效實施激勵策略[J].學周刊,2018(21):169-170.
(作者單位: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敬梓鎮柑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