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苗
本文探究如何在在體育游戲活動中促進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在分析了體育游戲在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作用的基礎上,具體從以團隊意識培養、促文明習慣養成,以健康意識培養、促衛生習慣養成,以競爭意識培養、促禮讓習慣養成三個方面展開思考。促進體育游戲充分調動幼兒的興趣、情感以及思考,加深幼兒意識和觀念的內化,使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和培養落在實地。
1 體育游戲在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作用
通過引領幼兒在體育游戲中與同伴和教師的互動加深幼兒對自我、他人以及環境的認知,逐漸拓展自己的認知范圍和情境體驗,并在體育游戲過程中加深規則意識、團隊意識、競爭意識以及健康意識,通過內化三觀潛移默化地培養優良的德行和好習慣。在體育游戲充分調動幼兒的興趣、情感以及思考的基礎上,加深幼兒意識和觀念的內化,使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和培養落在實地。
2 體育游戲在幼兒行為習慣培養的策略
2.1 以團隊意識培養,促文明習慣養成。
教師要通過體育游戲培養幼兒的團隊意識,促進其文明習慣的養成。有些幼兒難以與其他伙伴維持友好的關系,不愿與他人合作,在體育游戲中破壞游戲秩序,打擾其他小伙伴,拒絕與其他小伙伴共同分享器械,互相爭搶游戲材料等。對此教師開展“同心協力大作戰”的體育游戲,讓兩個幼兒共穿一條“連體褲”,一名幼兒的右腿和另一名幼兒的左腿穿在同一條褲腿里。通過組織實施這一體育游戲,不僅能夠鍛煉幼兒的下肢力量,訓練腿部肌肉的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促進幼兒大肌肉動作能力的發展,又能夠培養幼兒與同伴交流合作的能力,幼兒與小伙伴主動協作、互幫互助,遇到困難與問題共同努力解決,促進幼兒在體育游戲中與伙伴友好交談、互相模仿、游戲嬉鬧。
再如,教師組織大班幼兒開展“接力跑泡泡”的體育游戲,起跑練習中教師在示范講解完成后通過小組合作的游戲法將角色游戲穿插于體育游戲的中,指導各個小組輪流選出觀察員、示范員、裁判三個角色,其中示范員示范起跑動作,裁判員負責發號施令,觀察員一邊觀察一邊描述示范員的動作。通過加強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來推進幼兒對動作的掌握。
在體育游戲活動的展開中,由于在接力跑游戲中體力消耗較大,教師一方面要通過下肢訓練的動作給幼兒熱身,另一方面還要傳授動作技巧,使幼兒習得玩游戲的基本動作能力。下肢力量的訓練的體育游戲中包括踢腿、蹲等簡單易行的動作,還包括各種形式多樣趣味跳躍類動作,如兔子跳、蛤蟆跳、跨步跳、鴨子走、蹲跳起、臺階跳、單挑跳等等。通過各種有趣的跳躍動作的訓練有利于提高幼兒的下肢力量。對此教師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一改過去體育游戲動作教學中固定模式的動作模仿與訓練,而是給小組以自由選擇的空間,使小組成員自行討論選擇三至四種喜歡的動作組合進行練習。在各個小組成員通過互相監督、幫助完成特定的任務模塊時,教師給予各個小組以具體和有針對性的指導。在接力跑中,教師在游戲火熱進行的休息環節中增加對幼兒跑步節奏和呼吸方法的訓練。教師設置四十秒、五十秒、一分鐘、一分鐘十秒等不同的時間段讓小組自由選擇進行游戲,引導各個小組選出“跟跑者”和“領跑者”,后者保持勻速,前者要在節奏和速度上與后者保持一致。接著各小組成員互相輪換完成跟隨和接力。有些幼兒的身體素質差,會在游戲中出現跑不下來的問題。對此要加強小組成員之間互相激勵、互幫互助的作用,教師鼓勵幼兒通過節奏和呼吸上的調整減弱跑步中的困難以保證任務的完成,加強對幼兒成就感和自信心的建設。通過組織開展“接力跑泡泡”的體育游戲既在比賽中培養了競爭意識,又進一步深化了團隊意識。
2.2 以健康意識培養,促衛生習慣養成。
要保障幼兒體育活動的安全衛生,就要培養幼兒的健康意識,促進其衛生習慣的養成。首先,教師要保證戶外運動的場地和器材的衛生,對墊子、布類玩具、場地進行定期清洗、消毒,對幼兒體育的大型器材也要定期檢修,在物質環境上,為幼兒提供一個衛生、安全的運動環境。在室內體育游戲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鋪設墊子為幼兒打造可以赤足游戲的環境,避免產生體育運動造成塵土漫天的情況。“以身作則”是常被念叨的詞語,做家長要對兒女“以身作則”,做老師要對幼兒“以身作則”,教師在平時的行為中注重為幼兒提供一個更安全更衛生的環境,同時通過語言引導、行為示范加強對幼兒健康意識和衛生習慣的培養,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教師要通過建立并嚴格執行常規的方式避免幼兒在體育活動中出現意外傷害,培養幼兒在體育活動中的規則意識與規范行為習慣。一方面,教師要注重能夠在體育活動中貫徹幼兒的一日常規,即幼兒一日活動中各環節的日常規則,既包括日常生活規則,還包括基本道德規則和公共活動規則。有些幼兒在幼兒園內已經養成了遵守一日常規的習慣,但是一到戶外或者體育活動區就開始釋放本性、把規則習慣拋諸腦后,開啟“瘋玩”模式。對此教師既不要打消幼兒參與體育游戲活動的積極性,又不能放松對幼兒的規則教育,貫徹“該松時松、該緊時緊”的原則。另一方面,教師要構建起具有適宜性的體育常規。例如,在取放體育器械的環節,有些幼兒為了搶到自己喜歡的器械蜂擁而上、相互爭搶,這很容易造成摔倒、擦傷、碰傷等意外受傷的情況。因此為了保證幼兒活動的秩序,教師針對幼兒參與體育游戲的類型和場地、器械等特點制定出相對應的游戲常規。例如為了培養幼兒的配對習慣,教師使兩頭鑲有圓環的繩頭使幼兒整體地排成兩列縱隊。為了增強排隊的趣味性,教師通過哨聲、手勢、彩色小旗等道具引導幼兒快速地排成U字形、半圓形、圓形、橫、縱等不同的隊形。如教師吹一聲哨后幼兒就自覺排成橫隊,吹兩聲哨后就排成縱隊,吹一聲哨并舉起小紅旗就排成圓形隊等。
最后,教師要從細節著手對幼兒運動前、運動中、運動后的衛生習慣進行培養。例如在運動前要注意根據天氣陰晴、冷暖的情況增減衣物。在著裝方面要盡量寬松、舒適、輕便、吸汗,方便參與體育運動,同時不要在口袋里裝有鋒利、尖銳的小物件,如玩具、發卡等。再如,幼兒體育游戲的開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易及難、逐步遞進、前后呼應、相互銜接,形成系統、完善的課程體系。若體育游戲較為劇烈則進行必要的熱身運動,以減少關節損傷損傷的風險。在運動中教師要注意訓練幼兒的自我保護的技巧和行為習慣,例如從很高的地方完成跳躍動作時要避免腳后跟先著地,在快要摔倒的時候通過大踏步的方式保持身體的平衡等。在沙區做體育游戲時,避免將沙子扔到自己和同伴的頭發或衣服里,避免在迷眼時用臟水揉擦眼睛。在運動后主動收拾和整理體育器械,并用洗手液把手洗干凈,按自己的需要更換汗濕的衣服或增減衣服等。
3 結語
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頒布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其中明確規定“以游戲為基本活動”。2012年,我國又頒布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其中強調了幼兒的學習方式依托于直接經驗,要求幼兒教育者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體育游戲不僅充滿了趣味性、靈活性和娛樂性,并且具有極高的教育價值,有利于提高幼兒的身體健康素質,促進幼兒智力的開發,提高幼兒的社會性和社交能力,培養幼兒的動作能力、組織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還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優良品格和獨立人格,促進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養成。
(作者單位:廣州市從化區溫泉鎮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