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新
機械應用基礎模塊化課程基于“適用、夠用”為原則設置教學內容,去除原學科體系中理論性過深的知識,嚴格按照職業崗位規范(工作標準),提煉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推行項目導向的教學模式。
1 模塊化課程體系構建的背景
為了落實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提高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根據《省教育廳關于組織開展高等職業教育省級品牌專業與特色專業建設的通知》(鄂教職成[2015]4號)文件精神,湖北工程職業學院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獲批湖北省級特色專業的建設任務。湖北工程職業學院按照“以就業為導向”的指導思想,經過廣泛深入調研和反復論證,依據學生認知規律和成長規律,滿足職業崗位對素質和能力的要求,創新性的提出“雙平臺、階梯化、模塊化”的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有就業競爭力和發展潛力的技術技能人才。
2 模塊化課程體系的基本構架及人才培養思路
為了能夠切實推進我院省級特色機電一體化專業建設工作,我院機電專業教師充分調研了湖北地區、沿海地區等一些知名機電裝備企業和骨干職業學院,通過與行業、企業專家深入交流和座談,了解國內機電行業、企業對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需求情況,吸收了沿海先進職院成功辦學經驗;并且通過對我院近三屆機電一體化專業畢業生就業及頂崗實習崗位情況的調查結果分析,發現該專業學生就業、實習主要崗位集中在機電設備的操作、調試、維修,偏少數從業崗位在質量檢驗、監控,生產管理,較少數從業崗位在設計研發等領域。由此確定了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規格及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1]。
“課程建設是專業建設的基石,能否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直接關系到學生能否滿足社會和企業需求。”[2]因此,我院根據實際調研結果,按照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基于工作過程,打破傳統的課程體系,構建全新的模塊化的課程體系。
基于知識夠用、側重于職業崗位工作能力的原則,在深入分析機電一體化專業畢業生就業或頂崗實習所對應的每個工種和職業技能的基礎上,嚴格按照職業崗位規范(工作標準),提煉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推行項目導向的教學模式,將專業課程標準和專業教材開發成不同的培訓模塊,通過模塊課程間靈活合理的搭配實施,實現電氣控制基礎模塊、可編程控制模塊、機械應用基礎模塊、計算機控制模塊、機電一體化應用模塊、企業頂崗實習模塊六個專業能力逐級遞進、有機融合,從而達到培養出合格的機電專業人才。
3 機械應用基礎模塊的構建過程
根據職業崗位群任職要求,機電專業學生必須具備熟練的設備操作能力,熟悉機電設備的機械結構、具備一定的機械零件的加工、檢驗及設計能力。這些職業能力培養在傳統課程體系中需要通過十多門理論及實訓課程,在三年的課程學習中逐漸培養。改革后的課程體系中將這些所需知識和能力通過“機械應用基礎”模塊來培養。由于模塊內部包含技能要求多,學時較多,因此再劃分為Ⅰ、Ⅱ、Ⅲ三個子模塊。這些子模塊與傳統學科體系課程之間的對應關系:
機械應用基礎模塊化課程基于“適用、夠用”為原則設置教學內容,去除原學科體系中理論性過深的知識,嚴格按照職業崗位規范(工作標準),提煉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推行項目導向的教學模式。[3]每個教學項目融理論與實踐為一體,學生在學習中將采用“教、學、做”一體的模式開展學習,使學生專業知識與職業能力得以同時提升。下面以《機械應用基礎Ⅰ》為例加以說明。該課程設置了七個學習情境(學習項目),其內容及能力要求如下:
學習情境一:繪制掛輪架平面圖
1.1介紹機械制圖及技術制圖國標(圖幅、比例、字體、圖線、尺寸);1.2 繪制掛輪架平面圖形;1.3 應用計算機繪制掛輪架平面圖。
學習情境二:繪制簡單形體(壓塊、頂尖)三視圖
2.1三視圖的形成及投影規律應用;2.2繪制壓塊的三視圖;2.3繪制頂尖的三視圖;2.4 識讀形體的三視圖。
學習情境三:齒輪泵輸入軸測繪
3.1軸類零件表達方案確定;3.2標注軸的尺寸;3.3測量尺寸并畫齒輪泵輸入軸視圖;3.4極限偏差標注;3.5標注幾何公差;3.6標注表面粗糙度;3.7用計算機繪制齒輪泵輸入軸零件圖。
學習情境四:泵蓋測繪
4.1盤蓋類零件表達方案確定;4.2測量并繪制泵蓋零件圖;4.3用計算機繪制泵蓋零件圖。
學習情境五:齒輪測繪
5.1齒輪的畫法;5.2測量并繪制齒輪的零件圖;5.3用計算機繪制齒輪零件圖。
學習情境六:泵體測繪
6.1箱體類零件表達方案確定;6.2螺紋及螺紋連接件的畫法;6.3測量并繪制泵體零件圖;6.4用計算機繪制泵體零件圖。
學習情境七:繪制齒輪泵裝配圖
7.1確定齒輪泵裝配圖的表達方案;7.2繪制滾動軸承;7.3鍵聯接及銷聯接;7.4繪制齒輪泵裝配圖;7.5用計算機繪制齒輪泵裝配圖。
該子模塊選取原《機械制圖》、《互換性與機械測量》、《機械零件測繪》及《AutoCAD》等四門課程中有用部分,相互融合,自編成講義供學生學習。《機械制圖》部分,舍棄了畫法幾何,弱化了組合體部分,直接以工程實例(壓塊、頂尖等)按“由淺入深”的原則引導學生繪制機件圖形。在軸類零件、泵蓋零件、泵體零件圖繪制的內容中將互換性、幾何公差及表面粗糙度的有關知識融合進來。
4 結束語
機械應用基礎模塊是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該模塊以工作中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以項目為導向設置教學內容,采用“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輔以小組學習、任務導向的教學方式,將會對學生的職業能力極大提升,滿足職業教育“五個對接”的基本要求。目前,特設專業建設即將進入尾聲,模塊化課程在教學中已經完成一輪實施,學生在機械應用基礎模塊課程學習中的學習熱情非常高,反響良好。
(作者單位:湖北工程職業學院機電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