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廣亞
我是一名農村小學教師,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十幾年一路走下來,我感覺做好班主任工作并不難。只要我們從點滴小事做起,處處用心,一定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一、經常鼓勵學生
所有的孩子都喜歡聽表揚鼓勵的話。每天走進教室,我都努力尋找他們值得表揚的地方。我喜歡這樣對他們說:“今天的衛生保持得很好,老師走進來感覺心情舒暢!”“今天老師發現你們又進步了,因為別班的同學還在外面跑時,咱班的同學已經早早進教室了。如果下次能聽到你們朗朗的讀書聲,老師會更高興。”“你們真的很棒,今天校長在會上表揚了我們班。”“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今天見到音樂老師,她夸咱班紀律是最好的。希望下次還能聽到其他老師也這樣說!”每當我面帶微笑傳遞這些喜訊時,孩子們總是一臉喜色。就這樣,他們開心地進步著,幸福地成長著。
二、讓學生學會看優點
小學生愛打小報告,我班同學也是,一會兒這個說“老師,某某沒完成作業”“老師,某某沒做值日”,一會兒那個又說“老師,某某亂扔廢紙”“老師,某某吃零食……”通過觀察,我發現這部分學生比較喜歡看別人的缺點,并把向老師匯報別人的問題當成自己的積極表現。這樣做的結果是,這些被打小報告的學生又反過來找打小報告的學生的毛病,人人都成了“小特工”,眼中只看到別人的問題,而看不到別人的優點。
為了扭轉這種局面,我在班里開展了“我給同學找優點”活動,要求每個學生準備一個優點記錄本,一是記錄別人的優點,二是記錄自己每天做的好事、取得的進步,并每周舉行一次優點交流會。在優點交流會上,學生紛紛舉手發言:“我發現小華愛讀課外書,零花錢都買了書。”“我發現小明寫字很認真,作業都是優。”“我發現小江特別愛幫助人,經常把自己的鉛筆、橡皮、彩筆借給同學用……”就這樣,優點記錄本讓學生發現了別人的閃光點,看到了自己的進步,激勵著學生不斷前進。
三、培養學生的愛心
去年班里的幾個男生從家里帶來幾條小魚放在教室的水桶里。一開始,我很反對,認為在教室里養魚不僅會對班級紀律造成影響,還會影響學習。在孩子們保證不影響學習的央求下,我才答應他們先養幾天試試。
沒想到的是,這些小魚不但沒有影響孩子們的學習,反而使班級發生了一些變化:往常一下課,男同學就在教室里亂作一團,現在他們下課后不再亂跑了,而是靜靜地圍著魚兒看它們吃食嬉戲。在當周的周記中就有不少同學以小魚為題材,而且文筆大有進步。男同學還自覺排上輪流值日表給小魚換水,每次都小心翼翼,生怕傷著小魚。后來,有個學生從家里帶來一個魚缸,于是他們給小魚搬了家,從水桶放入魚缸。魚缸被放在了講桌上,女生還把一些小飾品放進魚缸,從此,漂亮的魚缸成了我班一道獨特的風景。小小魚缸,滿滿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