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高周
一直以來,我理想中的課堂是“有魂、有法、有聲、有色、有趣、有效”。新生態學校的教學倡導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以家長為主輔的“四主”方針。然而,通過觀課議課,我發現有的課堂為了突出學生主體而忽視甚至放棄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使課堂無魂、無法;有的課堂則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而漠視學生的主體作用,使課堂無趣、無效,這些都大大降低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如何處理好兩者的辯證關系,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下面筆者結合我校的“導學展點清”五步教學模式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導學環節
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是由師生共同來完成的,它不等同于學生的學習目標。我們發現部分教師課堂上的教學目標與學生學案上的學習目標都照搬參考書上的內容,將兩者混為一談。教師較多使用了體現教師主導作用的“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詞語,導致學生并不能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學習目標不能等同于教案上的教學目標,教師應多使用“說出、記住、運用”等明確的檢測詞語。教師在教學情境引入時,存在設置情境太過單調、形同擺設的現象,導致學生不能有效參與課堂;也存在設置情境偏離學生生活實際的現象,無法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不能積極參與后續問題的解決。所以,在課堂教學目標設置與情境引入的過程中,應堅持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參與的原則,這也是實現高效課堂的第一步。
二、自學環節
課堂上,自學環節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參與問題討論、獨立分析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賽課中,我們發現有的教師讓學生自學等同于放任自流,教師就是站在那里等待,無事可做;有的教師則滔滔不絕,不斷打斷學生的思路;有些課堂則存在著學生自學時間過短或不會自學的現象。
教師不能游離于學生的自主學習之外,而要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去,及時掌握學生自學進度,了解學生解決問題的情況,做好部分學生的自學方法指導。對于學生難以獨立解決的問題,教師要先引導學生進行對學或群學,通過“兵教兵”的方式解決問題。此時,教師的引導體現在教會學生自學,而不是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
三、展示環節
學生展示是高效課堂的重要環節之一,它能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找到自信。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展示的多元化和學生的參與度上。在賽課的課堂上,經常出現所謂的“精英式”展示,學生的參與度不高,教師只追求表面上的“順利”,甚至有的教師全程只關注臺上的幾個演板同學,而忽視了其他同學的學習情況;有的教師愛救場,不放心學生,幫帶現象嚴重;有的教師缺乏耐心,對待學生的錯誤與不足不夠寬容……
所以,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多樣的展示舞臺,引導更多的學生參與展示。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問題的解決,更要關注學生展示問題的過程。在教師主導作用有效發揮的基礎上,學生的主體展示才會更出彩、更有效。
四、點評環節
在賽課的課堂上,教師點評環節常見的問題:教師把知識點從前到后再回顧一遍,沒有側重,“芝麻綠豆攤一場”,變為“復講”;把點評搞成了“一言堂”,教師忙于講,學生被動聽;教師點評只是按自己提前預設好的問題進行,對于課堂新生成的問題及情況沒有給予及時的點評;對于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缺乏鼓勵性和欣賞性;等等。
點評要有效,必須建立在充分了解學生自主學習情況的基礎上,教師應及時發現學生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及時掌握學生中出現的不在備課預設下新生成的問題。同時,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要從語言、語態到肢體、情感,都體現出積極的鼓勵作用,用欣賞、發展的眼光,全面評價,從而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五、堂清環節
教師應認識到堂清環節在構建高效課堂中的重要性,它是準確掌握學生學習情況、落實教學目標、實現課堂最優化的重要一環。堂清環節中,有的教師隨便選擇書后或練習冊上的幾道題讓學生做,至于是否能達成本節課學習目標,則沒能予以考慮;有的教師帶著學生逐題分析,讓個別學生回答或演板,沒有進行集體檢測,大多數學生仍是“觀眾”,堂清效果差;有的教師認為只要學生做了題就是堂清,不注重堂清的效果分析等。
我們主張堂清環節的設計必須緊扣學生的學習目標,針對學科特點,可以設計讀、說、寫等形式多樣的題目,最好以檢測題的形式出現。學生獨立完成檢測,教師通過小組長面批面改,全面掌握學生學習完成情況。最后,教師應留幾分鐘時間,讓學生進行補錯糾錯。這樣,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有效結合,體現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真正提升一堂課的質量和效率。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是互為條件、互為因果的,任何厚此薄彼的認識或做法都是一種割裂。兩者是辯證統一的,兩者的有效結合必然會大大提升課堂效率。對于這兩者有效結合實施策略的研究,是長期的任務,需要我們不斷付出精力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