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玲
新課改實施以來,閱讀名著成了中學生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那么,怎樣在課外指導學生閱讀名著呢?
一、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直接的動力。教師應根據學生不同程度的求知欲,因勢利導,采取以下幾種方法,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
1.問題法
既然學習目標要基于考試,那么在平時的練習和考試中,我們不妨也設置一些習題,巧妙地幫助學生進行名著閱讀。如:為了讓學生閱讀《西游記》,可以設計題目:孫悟空學藝在什么地方?孫悟空被壓在什么地方?誰讓唐僧去西天取經的?唐僧師徒一共經歷了多少磨難?……學生在查找答案的同時,自然也閱讀了名著,并逐漸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
2.疏導法
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好奇心強,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我們可以利用各種媒體變被動為主動,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如《格列夫游記》《飄》這些作品,學生閱讀原著一時難以理解,我們可以播放相關視頻資料,讓學生直接體驗與感受,促使他們主動閱讀原著。
另外,中學生的逆反心理強,教師應盡量避免強迫閱讀,可根據每個人的興趣愛好,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書目。
3.評價法
要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閱讀成果的平臺,讓學生享受到成就感。如:可以根據中學生的閱讀進程,舉行名著知識競賽,舉辦各種類型的閱讀講座,也可以創辦班級讀書角等,利用學生的從眾心理、爭先心理,掀起讀書的熱潮。
二、教師發揮引導作用
面對浩瀚的圖書世界,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的閱讀方向。課程標準中列出了中學生課外閱讀推薦書目,這是我們指導閱讀的主要依據。
此外,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有效閱讀。具體閱讀的方法有多種:默讀法、跳讀法、精讀法、略讀法、速讀法、批注法等。我們要根據書籍特點,指導學生選擇有效的閱讀方法。對于長篇小說,適宜用跳讀法;對于短篇小說,適宜用精讀法;對于詩歌、散文,適宜選用朗讀法……只要指導有方,我們的學生一定會走進名著,從中汲取營養。
三、讓家庭成為主陣地
不少家長怕影響孩子的學業,對學生的課外閱讀嚴格控制。其實,能否處理好考試與閱讀的關系,是對學生能力的一種鍛煉,也是對家長教育觀念正確與否的一種考驗。家長應與老師合作,每天給孩子留出足夠的閱讀時間,并與孩子一起閱讀,共同探討遇到的疑難。久而久之,在一個“書香之家”,孩子必定也會愛上讀書。
另外,閱讀的最高層次就是能在寫作中靈活運用,成功地借鑒。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通過閱讀積累素材,還要鼓勵學生借鑒優秀的作品,“依葫蘆畫瓢”,在不斷的“畫瓢”中找到感覺,通過日積月累,提高寫作能力。
總之,對中學生進行良好的閱讀引導,不僅是學校和教師的責任,而且也是整個社會的責任。全社會都要關心閱讀,共同為青少年提供一個愉快、健康的閱讀平臺,讓他們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責 編 東 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