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學梅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國家提倡要發展互聯網加教育服務新模式,并建立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機制。慕課平臺因其數字資源所具備的學習自主性、網絡交互性和多元交流性,為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輔助手段和切入點。通過調查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結合慕課平臺數字資源和智慧教學工具雨課堂,旨在探索出一種適合高職學生學情、融合線上線下的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 混合式教學 高職英語 慕課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5-0003-02
教育部于2018年4月頒布的文件《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明確指出:“推動從教育專用資源向教育大資源轉變,努力構建“互聯網+”條件下的人才培養新模式、發展基于互聯網的教育服務新模式”。我國《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也指出:要“積極引進和使用計算機多媒體、網絡技術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1]作為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資源的慕課,已在國內外建成了以普通高校、開放大學和企業等多元辦學主體為核心的慕課平臺[2],如Coursera、Udacity、edX、中國大學 MOOC、學堂在線和超星慕課等。這些慕課平臺上的數字學習資源因其學習自主性、網絡化和多元交流上的優勢,為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輔助手段和切入點。在現今數字信息化時代,實施慕課資源的共建共享,利用慕課資源開展線上線下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是高校職業教育信息化的必然方向。
一、開展基于慕課平臺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的原因
(一)教育教學方式改革創新需要
信息技術及各種移動終端設備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觀念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需求。開放慕課平臺上優質數字資源,實施教育資源共享,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滿足學習者的個性化需求是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方向,也是師生雙方的迫切需求。
(二)數字教育資源建設需要
創建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是職業教育信息化的目標之一。根據《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關于進一步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和《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等文件要求,“推動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深化教育教學模式創新”是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重點任務。
二、混合式教學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的柯蒂斯·邦克教授在他編著的《混合式學習手冊》中將混合式學習定義為:混合式學習是面對面學習和計算機輔助在線學習的結合。[3]黎加厚教授認為,混合式學習指的是對所有的教學要素進行優化選擇和組合,以達到教學目標。[4]何克抗教授提出混合式學習就是要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網絡化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5]
總的來說,混合式教學是一種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雙主”教學模式,融合了傳統面授教學與在線教育的優勢:既能發揮傳統課堂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能以學生為主體,營造出良好學習氛圍,滿足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需求,調動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積極參與性,提高學習效率。
三、基于慕課平臺的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研究
(一)學情分析
筆者在研究前期在問卷星平臺上發放《高職英語教學情況調查》問卷,對我校非英語專業計169位學生進行施測,問卷從英語學習意愿、英語學習目的、英語學習內容、英語教學方式四個維度調查分析高職學生情況。
1.英語學習意愿
調查表明,表達愿意學習英語的同學有125位,占比97.1%。
2.英語學習目的
就英語學習目的而言,有71.0%的同學學習英語的動機是掌握英語技能,有42.6%的同學則出于個人興趣愛好。值得注意的是,95.9%的同學希望能通過參加英語等級考試獲得相應證書來證明自己的英語水平,尤其是希望參加CET4大學英語四、六級等級考試的同學占比達到73.4%。
3.英語學習內容
就高職英語學習內容而言,90%以上的學生都認為聽、說是最重要的技能,其次是讀、寫、譯的技能。而就當前教材提供的學習資源和傳統課堂教學而言,學生對聽說教學的滿意程度僅為30.2%和43.2%,且同學們強烈要求在英語課程中加入英語歌曲、文化和名著等拓展資源,同時需要教師輔以大學英語四六級考級知識和英語學習方法以促進英語學習。
4.英語教學方式
當問及學生喜歡的教學模式時,有129位同學(占比76.3%)都傾向于選擇線上線下混合學習模式。進一步問及學生如果進行英語線上自學線下教師解惑時,確定愿意接受這種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學生占到50.1%,33.3%的同學雖處于觀望狀態但還是表示比較愿意接受該種教學模式。對于線下課程的教學方式,學生們傾向于增加小組學習、小組討論、展示交流、師生互動和項目式學習。
(二)慕課平臺數字資源和教學輔助工具
1.中國大學MOOC《高職英語》在線課程
《高職英語》在線課程是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在中國大學MOOC平臺上開放的一門在線課程,是面向高職院校一年級在校學生開設的一門公共基礎課。該課程以“工學結合、能力為本”的職業教育理念為指導,以職場環境中的典型工作任務為主線,在幫助學生打好語言基礎的同時,重點提高“聽說讀寫”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特別是工作過程中的英語交際能力,為提高學生的求職競爭力和未來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2.雨課堂
“雨課堂”(Rain classroom)是學堂在線和清華大學在線教育辦公室共同研發,于2016年發布的一款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智慧教學工具。通過創建線上同步課堂,營造互動、高效的學習環境,確保師生在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與課后復習都進行有效互動,從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適應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三)基于慕課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分析
通過對課堂的觀察,本研究設計了基于慕課和智慧教學工具雨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活動,如下圖所示:
1.課前預習
在課前預習階段,教師要求學生在中國大學MOOC平臺上觀看《高職英語》在線課程,新建學習班級,在班級內上傳自己的學習進度和截圖;教師在雨課堂上發布預習內容,學生在課前預習時,可通過在預習課件上點擊“不懂”頁來進行學習反饋;教師通過雨課堂的預習數據掌握學生預習情況,為課堂講授提供教學參考。
2.課中講授
在課中講授階段,學生先掃碼簽到,教師開啟彈幕進行師生互動;課上教師的重點是根據課前預習階段的學習數據,有針對性地講解學生提出的疑問和本課重難點;課中小結通過發布隨堂測試,檢測學生對于當前知識的掌握情況,對表現優秀的學生可采取“發紅包”之類的獎勵方式。
3.課后復習
在課后復習階段,教師可在雨課堂發布課后復習或者拓展話題,學生可在討論區發表觀點,同時可向教師匿名反饋本堂課中的疑惑或者感受。課后,教師通過查看雨課堂的學習數據,掌握該堂課各位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情況,對表現優秀的學生可給予獎勵,對學習預警的學生要多交流關心。
四、結語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發展,教育信息化越發彰顯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如何提高學生信息素養,培養適應信息社會的人才?如何將信息技術手段有效應用于教學,注重教育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這都是擺在每一位教學工作者面前的重要問題。而混合式教學作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形式,并不僅僅是將在線學習和傳統授課模式簡單疊加在一起,而是要通過精心的教學設計,將教學中的各種因素合理組織起來,以期產生預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趙磊,吳卓平.中國慕課項目實踐現狀探析——基于12家中文慕課平臺的對比研究[J].網絡教育,2017(9).
[3]詹澤慧,李曉華.混合學習:定義、策略、現狀與發展趨勢——與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柯蒂斯·邦克教授的對話[J].中國電化教育,2009(12).
[4]黎加厚.關于Blended Learning的定義和翻譯[EB/OL].www.feast.net/jiahou/archives/OG18.html,2004.
[5]何克抗.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展(上)[J].電化教育研究,2004(3).
責任編輯: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