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賓
摘要:新時期高校貧困生由于經濟上的貧困以及對校園環境的不適應,很容易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作為高校內的弱勢群體,高校貧困生的資助工作只是注重對于貧困生的物質資助,忽視了對于貧困生的心理疏導與其自助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對貧困生進行物質資助的同時,要加強對其的心理健康教育,結合貧困生的生活、學習的實際情況,利用思想政治工作、物質資助與心理疏導等方式,不斷提高貧困生的自我自助能力,從根本上解決貧困生的心理問題,使其健康成長。
關鍵詞:貧困生 心理疏導 自助能力 提升
中圖分類號:B8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5-0032-02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漸完善,我國的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高等教育也由之前的精英教育逐漸向大眾化教育發展。大學實施收費上學與并軌招生制度以來,加上我國經濟發展的不均衡和人們收入差距的加大,高校的貧困生呈逐年上升趨勢。一直以來,國家對高校貧困生的資助工作比較重視,形成了多種的資助體系,保證貧困生能夠順利地完成學業。但是,對于貧困生的資助工作忽視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以及貧困生自助能力的培養,很多貧困生存在心理問題。因此,在當前環境下不僅要在經濟上對貧困生進行資助,更要注重對他們開展心理疏導,激發他們的潛能,提高他們的自助能力,從輸血式的資助變為造血式的資助,達到助人自助的目的,促進貧困大學生健康成長。
一、對高校貧困生進行心理疏導與自助能力提升的意義
為了幫助高校貧困生減輕經濟上的壓力,使其順利完成學業,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資助政策,形成了多元的資助體系,獎學金、助學金、貧困補助等積極的措施,減輕了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壓力。但是在資助體系中,對于貧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視不足,物質資助引發的貧困生的隱私、依賴社會以及由于受資助產生的負面心理問題不斷涌現。因此,除了物質資助,還要加強對貧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完善的資助育人體系。
從社會層面看,重視貧困生的心理疏導與自助能力提升有利于貧困生實現個人價值,為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從學校層面看,建設和諧校園,其中不可忽視的問題就是貧困生群體如何更好地融入到學校環境中。部分貧困生由于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就會影響到自身素質的提高,進而影響到和諧校園的建設。因此,在對貧困生進行物質資助的同時,還要注重對其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為他們全面發展奠定基礎。做到幫扶一個人,就真正做到物質脫貧和心理脫貧,從整體上促進高校穩定發展。對于貧困生個人來講,通過正確的心理疏導,有利于激發貧困生的潛在能力,調動貧困生自我發展的積極性,加強貧困生感恩之心的培養,培養其積極進取、勇于戰勝困難的信心。
二、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構建完善的貧困生資助體系
加強貧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構建完善的資助育人體系,不斷完善貧困生工作制度,建立貧困生信息檔案。為很好地開展貧困生資助工作提供更加準確的數據,做到受資助的學生都是真正的貧困生,需要幫助的學生都能得到幫助。增加校內勤工助學崗位,積極開拓校外助學崗位,讓貧困生在校內和校外參加勤工助學,獲得一定的報酬,補貼生活費用,同時又得到了鍛煉。避免貧困生形成等、要、靠的思想,讓貧困生在服務他人及社會的過程中,明白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的報酬更加的有意義,起到自我教育、實現自我價值的作用。
2.構建和諧的校園環境,拓展育人路徑
發揮學校社團的作用,積極開展貧困生心理互助活動,讓貧困生感受到學校的溫暖,讓他們知道,社會、學校乃至學生都在為改變他們的貧困現狀努力,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體會到集體對他們的幫助。通過構建和諧的校園環境,引導貧困生養成積極向上的精神,消除貧困帶給他們的消極的心理影響。另外,加強班級、宿舍之間的管理工作,提倡學生之間相互幫助、共同努力,為貧困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提倡節儉,避免浪費,避免學生形成攀比的心理,營造積極向上、勤奮學習的校園環境。
3.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校園中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或者是開展專題講座,讓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增強心理健康意識,掌握維護心理健康的方法,學會如何減壓,釋放心理壓力,提高心理的適應能力。此外,加強貧困生的心理疏導,針對貧困生普遍存在的自卑、焦慮等心理狀況,通過形式多樣的心理疏導,讓貧困生正確認識貧困問題,消除自卑心理。公平、公正、公開地做好物質幫扶工作,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密切關注貧困生的思想和學習的態度,走進學生的心里,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定期開展課外活動,鼓勵貧困生積極的參與,融入到集體中去,發揮學校、社團及班級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促進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
三、貧困生自助能力提升的策略
1.以綜合素質教育為目標,開展育人工作
在當前的資助體系中,對于學生家庭致貧的原因關注不足。在貧困大學生的群體中,多數來自農村或者是偏遠山區,除部分因為天災人禍造成的貧困外,多數的家庭是由于成員的能力低導致的家庭收入不高。在對貧困生進行資助的同時,要制定一些相關的素質要求目標,比如,國家勵志獎學金的發放要求是學習成績好且綜合素質比較高的貧困生,激勵貧困生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既提供了物質幫助,又激勵了學生奮發向上的精神,從單一的經濟幫扶變為培養其自我綜合能力的提升。另外,建立一對一幫扶機制。通過一對一幫扶,全面了解貧困生的實際困難,有針對性地開展幫扶計劃,整合學校資源,解決貧困生的實際困難,達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2.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
在對貧困生自助能力培養的過程中,利用典型的事例,對學校內貧困生通過自身努力、奮發向上取得成功的真實事例進行宣傳,為貧困生樹立榜樣,激勵他們通過自我努力去獲得成功,增強應對困難的自信心,以健康的態度面對人生的挑戰,培養其自立、自強的品格。此外,幫助貧困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摒棄等、要、靠的心理,將自身的潛能激發出來。讓他們明白,暫時的貧困并不可怕,相反,更應該在困難的環境下通過努力走出困境。
四、結語
貧困給大學生帶來的影響是比較多的,影響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僅靠物質幫扶,不解決心理健康問題,會影響貧困生的健康成長。在建設和諧社會,注重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當前時代,針對貧困生的心理,積極探索高校育人模式,健全資助體系,構建和諧的育人環境,不斷加強高校貧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強他們的自助能力,引導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擺脫貧困,是高校育人過程中的一項重要的工作。
參考文獻:
[1]李從東.論貧困大學生心理疏導[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6):23-24.
[2]曾朝輝.新時期地方 高校貧困生心理問題與心理疏導[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12(5):119-121.
[3]張盛秋.民辦高校貧困大學生自助能力建設探析[J].長春教育學院報,2015(9):39-40.
[4]楊樹榮.加強高校貧困生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有效對策[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6):42-43.
[5]蔣璞瑾.大學生的精神貧困及其心理疏導[J].青年時代,2016(8):27-28.
責任編輯: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