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濤生
摘 要:在我國目前的職業教育當中,中職教育的地位越來越高,其中選擇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人數也較多,社會對于汽車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實訓教學的教學質量是能夠直接影響學生未來的發展以及技能的培養。本文將對中職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實訓教學情況進行了分析,并進一步說明了必須要改革的原因,同時,還對汽車專業的實際情況進行了分析,探索教育過程中潛藏的不足并有針對性的提出解決方案,以期進一步完善我國中職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實訓課程的教學能力。
關鍵詞:中職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實訓課程;教學改革
在職業教育當中,中等職業教育極為重要,中職教育主要是針對特定的崗位培養相應的技術型人才,在進行理論學習的同時,還要進行大量的實踐生產活動,培養的主要目的是為企業提供具有一定專業能力的技術型人才,所以,教學過程中要將理論學習與實踐進行相應的結合,對學生進行專業的、系統的培養。
在中職教育過程中,主要是要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了適應企業對汽車維修方面人才的需求,中職學校的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急需進行改革,培養出更加專業的技術型人才,然而現階段,我省的許多中職學校開設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發展還不完善,因此存在許多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特別是市縣中職學校開設了的汽車專業,多數教育方式還是以理論灌輸為主,缺乏相應的實踐技能培養,所以迫切需要轉變現有的教學模式,重視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從而使中職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可以穩定持續的發展。
1 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實訓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性
1.1 有助于專業吸引力的提升
在對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學生進行實訓課程時,要對學生技能水平進行詳細的評定,在實訓教學中要制定更加專業合理的規范化流程,同時還要讓學生可以更好的適應汽修專業崗位。由于中職學校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在學習中注意力較為分散,再加上理論知識的學習過于枯燥,很多學生會對汽車專業的學習失去信心?;诖?,中職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學開展過程中要開展較多的實訓教學,課堂上的氣氛及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將會得到很好的改善,同時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也將有所提高,學生不僅不會大量流失,還會提高中職學校汽車專業的招生吸引力。
1.2 有助于教學改革的全面推進
由于汽修行業的發展比較快,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教學也要根據市場的就業情況,對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與創新,整體提高汽車專業的教育教學水平,同時也為企業提供更加專業,綜合性更強的技術型人才。中職學校應該根據所在地的企業對汽車行業人才的需求情況進行研究,制定汽車專業課程的實訓課程比例,以便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推動實訓教學改革[1]。
1.3 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當中,知識的傳授主要是由教師進行講解,學生被動的傾聽,學生也無法真正參與到實踐當中,因此學生學習效果非常不理想。通過增加大量的實訓課程學習,將車輛的真實故障進行分解,由案例引入,教師授課過程中做相應的規范引導,讓學生獨立進行任務的處理與分析,并進行真實的維修操作,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專業素養。
2 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實訓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2.1 汽車行業發展的客觀需要
由于全球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我國汽車的保有量也日漸增多,導致汽車后市場缺乏大量的專業技術型人才。在中職學校中推廣實訓教學,將理論與實踐進一步結合,不僅可以促進我省各市縣各類中職學校汽修專業的發展水平,還可以為企業提供更多專業技術型人才,因此,在中職學校當中開展實訓教育教學極為重要。
2.2 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現階段,我國許多的中職學校依然使用舊版本的教材進行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教學,教材偏重理論知識,對于大部分中職學生來說,因自身的認知水平有限,無法更好的理解過多深奧的內容,而且又沒有進行豐富的實踐,學生的技能水平能總是得不到有效提高,所以培養出的汽修人才無法適應企業和社會的需要。因此,中職學校必須要進行課程調整,對現有教材進行改革,根據汽修行業的實際情況,創新教材的內容,以通俗的語言、大量的維修案例,分梯度的進行教材的編寫,使教材內容更加適應汽車后市場的崗位要求,同時中職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課程要根據新改版的教材對課程設置進行優化,增大實訓教學的比重,將教材與車輛常見故障案例聯系起來,并根據崗位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教學,這樣才可以使課程改革的效果更好的發揮出來。
2.3 改變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學現狀的必要選擇
現階段中職學校的教育多數是采用2+1的教學模式,在學校進行兩年專業的學習,最后一年要深入到企業中進行實習,因此學生必須要通過兩年的在校學習來達到較高的技術水平,但是由于汽車專業的理論教學比較抽象,加上學生自身的認知水平有限,無法更好的理解學習內容,因此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從而導致學生的技能水平偏低[2]。因此,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要通過創新的方式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要在理論知識學習的過程中進行大量的實訓教學,這樣可以讓學生將學到的理論知識用于實踐,從而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
3 中職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實訓教學現狀分析
目前在中職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實施過程中,很多中職學校和老師非常注重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重點抓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從而導致忽略了對學生實踐技能培養,讓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逐漸從學校人才培養方案中脫離,長此以往,這肯定會對今后畢業學生造成不利影響。雖然有些汽修專業的相關課程也重視實踐教學,但是對實踐技能的培訓力度依然不夠,因此汽修專業的理論教學與實踐無法充分融合[3]。這種現象的發生主要是因為中職學校當中教師的技能水平有限,多數教師大學畢業后直接又回到了學校,缺少企業實踐經驗,因此,教師團隊的整體素質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同時,中職學校無法從教育部門獲得足夠的教育補帖,學校的實訓教學設施更新不及時,這對汽修行業教育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礙作用,所以培養出的汽修專業的學生無法適應汽車行業快速發展的需求,綜合分析,實訓教學的不足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
3.1 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實訓室建設與管理跟不上新時代
實訓室的建設應為教學和教研服務,但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相關課程的實訓多數只為本課程的內容教學服務,卻沒有將教學研究融合到實訓室的建設與管理之中,而實訓室平時管理多數是由上課老師來維持,加上中職汽修教師的課時任務中,下課后極少參與實訓室設備維護與管理[4]。因此,要采用新時代的管理方法,保證實訓室的正常開展,除了提高管理者的綜合素質,也要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使其把實訓室當成他們的工作場所,真正參與到管理工作中去。只有管理合理,才能有效保障汽車教學設備的正常運轉,真正發揮實訓室的作用。
3.2 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實訓教學內容相對落后
由于汽車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等在汽車上的應用越來越普及, 汽車不再是普通的產品, 而是機、電、氣、液等相結合的高新技術產品。中職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的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汽車電器設備構造與維修、汽車空調維修等課程的教學大多還是偏重理論,在實訓教學課程內容的比重、創新性教法等方面還存在不足,導致實訓效果不理想,學生技能水平的提高也就無法得到有力的保障[5]。
3.3 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實訓設備利用率不高
最近幾年,隨著國家越來越重視職業教育,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給與中職學校的項目資金也相對較多,因此,很多中職學校的汽車專業借此機會來改善實訓設備,投入了很多資金購買硬件和軟件設施。但是有些汽車相關設備一學期只用一次,而且只能支撐幾節課的內容,實訓設備又占場地面積大,再加上汽車的相關實訓設備都是根據招投標的方式購買,多數學較只在乎價格,貴的就是好的,卻忽略了產品質量,進一步導致了實訓設備的利用率不高。
3.4 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師資隊伍不足,專業能力無法滿足實訓教學需要
根據我國中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的任務要求,教師尤其是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課和實習課的教師應該具備雙師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這是保障培養高質量的汽修技能型人才的前提。現如今,汽修教師在專業能力上存在的嚴重不足就是實踐經驗,特別是實際解決汽車故障的能力和開展教育教學改革的能力不強,因大部分教師缺少實際的企業工作經歷,平時課程多任務重,很多教師身兼數職,導致接觸汽車維修企業的機會相對較少,長時間不從事汽車專業技術的工作,首先是無發及時掌握汽車新技術的前沿知識;其次也缺乏對當前汽車維修企業對人才需求的認知;再次,沒有汽修專業的實戰經歷,動手能力不強,很難滿足新時代背景下汽車實訓教學的需要。
4 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實訓課程教學改革的對策
4.1 加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實訓室內涵建設
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學生要想在實訓室掌握技能,就應該規范校內實訓室的基礎建設,如果沒有配套汽車專業相關課程教學的實訓設備,實訓室就像一間“空房子”,沒有實際教育教學價值。當然,在配置汽車專業教學設備時只要能滿常規教學的要求就行,否則會造成很大的浪費。實訓室應有專門的人員管理和維修,保證每一次課都能正常使用,要制定管理標準,量化考核及運行機制,研究或開發實訓操作規范標準、實訓教材、實訓指導手冊、仿真軟件、微視頻、中高級汽車修理工職業資格證書考核試題庫和技能競賽試題庫等[6]。汽車專業課程的實訓設備要以常規教學為基礎,鼓勵學生課間和課后踴躍參與其中,同時還要擴大社會服務功能,積極開展汽修相關技術培訓工作,職業資格技能鑒定和研發工作,保證實訓教室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也可以保證學生在校期間學到的技能與社會需求高度融合。
4.2 科學設計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實訓課程體系
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學生進行專業課程學習時,也要學習基礎文化課程內容,而汽車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極為重要。比如,學生在學習汽車構造以及對汽車進行拆裝時,要掌握汽車的整體結構,還要對其中應用的各個零部件有所了解,熟悉汽車的相關性能,對于汽車的工作原理也要完全理解,同時還要具備一定的汽車維修專業能力。根據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發展定位,應該建設“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汽車空調檢修”“汽車維護與保養”“汽車電控發動機維修”“汽車底盤電控技術”等一系列專業核心課程,要持續不斷加強專業課程體系實訓內容的更新與整合,引進汽車維修企業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標準、新工藝、制定相應技能的人才職業資格標準,完善實訓課程體系,讓學生的動手能力得以在具體的崗位中得到檢驗,這為企業篩選人才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
4.3 建設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工學一體化教室
工學一體化教室是實施實訓教學的首要條件,教室可以設計講授及討論區、操作區、展示區、資料查詢區、儲物區等。講授區域應配置學生上課用的桌椅、多媒體設備、結合投影、錄像等現代信息化教學手段進行現場教學,形象生動直觀地講授汽車相關的技術原理、生產工藝流程及操作規范流程等內容;操作區域應根據課程的內容配置相應的汽車實訓設備,比如實訓臺架、整車、接線板等;展示區域用于展示學生在專業課程中實踐制作的作品或技能競賽獲得的榮譽證書等,以此激發學生們對汽車專業教學的學習積極性;資料查詢區域內應配置汽車專業書籍、汽車類雜志等技術資料,還應配置筆記本或者臺式電腦、打印機等,以便供學生在上課過程中或課后查閱;儲物區內主要用于存放常用汽車維修專用工具、量具、汽車配件等。工學一體化教室集多媒體教學、實操演練、強化訓練和考核等多種功能為一體,從而營造出很好好的汽車行業的職業氛圍和環境,在這種工學一體化教學環境下,師生雙方通過教、學、做來完成汽車專業專業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
4.4 科學規劃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師隊伍建設
中職學校師資隊伍建設在學校的長遠發展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中等職業學校作為培養高素質及高技能人才的基地,實訓指導教師的數量、質量直接影響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應該通過多種方法培養教師的實踐動手技能,引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從[7]。從專業教師的培養目標、教科研能力、教學骨干團隊的建設等多個方面考慮來制定出詳實可行的科學的教師隊伍,從而促進整體教師專業化發展,整體提高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師隊伍的業務能力,充分展示不同層次的教師價值,促進整體教師專業化發展,以保證學校汽修教師隊伍建設的科學配置和長遠發展。
5 中職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實訓教學改革的實施效果
實踐中,中職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實訓教學的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以下以A中職學校為例進行說明。
5.1 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A中職學校開設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在教學時采用了理論結合實踐的教學方式,在理論學習的過程中將實踐融入進來,教師與學生進行了大量的互動,使課堂的內容更加豐富,氣氛更加活躍,多數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了充分的調動,學生也更愿意主動的參與學習。
5.2 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由于以往采用的教學方法中主要是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培養,缺乏相應的實踐,因此,學生無法在實踐當中提高操作技能。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學生有大量的實踐機會,實操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提升了自身的專業素養。
5.3 提高了企業對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畢業生的滿意度,增加了學生的就業率
中職學校的畢業生由于缺乏實際操作能力,所以在企業工作時必須先做學徒,無法獨立承擔汽車專業相關的崗位。針對這一情況,A中職學校在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教學當中采用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學生不僅具備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同時也具備了較強的實操能力,所以進入企業工作后可以很快適應崗位的要求,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可以成為企業核心的汽車技術骨干[8]。據統計,該校輸送到企業的人才崗位適應能力較高,企業滿意度也較好,企業更樂于吸納該校輸送的畢業生到企業就職。因此,該校學生的就業情況非常好。
5.4 提高了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A中職學校在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中實施理論結合實踐的教學方式后,學生的知識水平儲備量極高,自身的實操能力也較強,因此,企業對于該校畢業生的崗位適應能力有一定的了解,許多企業都想讓該校的汽修專業畢業生到自己的企業中就職,這就使該校汽修專業的聲譽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F階段,該校已與所在地及周邊的汽修廠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定期為這些企業輸送高技能的汽修人才,與此同時,該學校的汽修專業影響力也日益提高,吸引了大量的初中生到該校進行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學習。
5.5 提升了學校的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
A中職學校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研究與探索,才使學校的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獨具特色,在省內名列前茅。通過理論與實訓教學相結合的模式建立了科學合理的教學管理機制,從而使該學校的教學質量得到了進一步提升,辦學水平也有很大提高。
6 結語
中職學校開展實訓教學改革以后,改善了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招生情況。以企業服務作為培養標準,以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為目標,對實訓教學體系和實訓課程目標等各方面進行了深度的改革和創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時也為企業輸送大量的具備高技能的汽修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劉文霞.交通運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冶金教育,2007(2):32-35.
[2]張玉.中等職業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實訓模塊教學淺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11).
[3]趙志明.虛擬實訓在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學的運用[J].汽車與駕駛維修(維修版),2017(10):112-112.
[4]朱博.淺析仿真教學在汽車維修與檢測專業實訓中的應用[J].時代農機,2018,45(08):99.
[5]霍海霞.高職院校實訓課程教學質量提升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5,(21):228-229.
[6]周海林.中職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實訓課堂教學實踐[J].廣西教育,2016(22):163-163.
[7]張長謙.中等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探討[J].中國教育學刊,2010(12):81-83.
[8]周寶之.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實訓教學改革探索[J].內燃機與配件,2017,(18):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