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聲悅 徐艷麗 王蕾
摘 要:近年來,隨著全球文化的多元化沖擊和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化,傳統文化滲透高中語文課堂越來越受到重視。高中語文教師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傳統文化因素,重視在古詩文、閱讀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采用情境教學、合作探究式的方式促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以繼承、發展、創新優秀傳統文化,提高核心素養。
關鍵詞:高中語文;傳統文化;教學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精髓部分,高中語文傳統文化教學在提高高中生的道德修養和審美情緒、弘揚和創新民族精神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傳統文化教學是《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是立德樹人的時代要求,也是推動五育并舉素質教育發展的強力舉措。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優秀傳統文化滲透的意義
2017年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把“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高中語文教材修訂工作的基本原則和課程實施基本理念,并指出“體會中華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理解、認同、熱愛中華文化,繼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的課程目標。[1]可以看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具有的育人價值與語文教學立德樹人的目標是一致的,傳統文化不僅是高中語文學科教學的重要內容,更是承擔了立德樹人的使命。基于此,對文本中的傳統文化進行系統化的教學梳理有助于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改善當前文化意識形態西化的傾向,增強高中生的文化歸屬感,提升文化自信,以進一步傳承、發揚和創新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實現新課標“立德樹人”的目標,促進學生個體未來綜合素養的發展。
二、高中語文傳統文化的內涵
高中教材不少篇目中蘊含了十分豐富的傳統文化因素,體現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我們可以以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作品為橋梁,引導學生領略到傳統的政治謀略、思想智慧、價值追求、學術思想、宗教禮俗及天文歷法等文化精髓。高中必修教材中所選的傳統文化篇目時間跨度較廣,涵蓋了從先秦到現當代的優秀選文,包括了傳記、游記、議論文等多種文體,入選的文章都是我國優秀的文學作品,按題材可分為政治、情感和教育三大類。政治類主要以治國之道和戰爭策略為主,情感類主要以宣揚友情與親情為主,教育類則是以抒發個人志向、培養價值觀和傳授學習方法為主。由此可見,高中教材選文中蘊含的傳統文化精髓值得學生較系統的學習。
三、高中語文傳統文化滲透教學的實施
(一)在古詩文教學中切實抓好傳統文化的教學
首先,針對學生實際情況開展差異古詩文教學。教師在古詩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時,要結合學生的不同情況,對教學模式進行分層次教學調整,以有效地開展教學工作。其次,營造古詩文教學環境。優質的古詩文教學環境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在高中語文古詩文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學習環境的優化可以從兩個角度入手。一方面,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資源環境進行優化。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通過課堂教學氛圍的優化來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最后,豐富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為了有效完成傳統文化的滲透,教師要從客觀的角度出發,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讓高中語文古詩文課堂教學形式變得更加多樣化。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呈獻異彩紛呈的古詩文教學。
(二)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
首先,加強對經典文本的閱讀教學訓練。“經典是文化之母。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只能從閱讀經典開始”[2]語文教材種的諸子散文、古詩詞等都是傳承千年的文化經典,傳統文化教育需要閱讀經典來輔助,教材當中的經典是以選文的形式出現的,其作用更多的類似于引導,即通過某一篇諸子散文的學習,導向與這篇文章相關的經典。對于某一篇古詩詞的學習也不等于是對經典的學習,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完某一篇古詩詞之后,把目光投向更廣闊的經典,這涉及到的是經典閱讀的問題。其次,通過誦讀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感知能力。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需要經歷整體感知的階段,這也是他們接受傳統文化教育的前提條件。我國歷來都有重視誦讀的傳統,伴隨著教學的始終,是有效學習方式之一,在傳統文化教育中,依然發揮其重要作用。
(三)重視情境式教學啟發
讓學生充分的融入課堂,需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我們可以通過編排簡單的課本劇,設置情景,使學生主觀的感受文中的人物形象。例如,在《蘇武傳》的教學中,可以在對文本整體感知之后,由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生動再現蘇武親身經歷的事件。為了將人物形象扮演的恰到好處,扮演者需要對文本進行細致的閱讀,尤其是最能體現人物精神的部分,從而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扮演中,無論是演員還是觀眾,都會對蘇武這一形象所體現出的愛國情懷加以認識,這時,教師須做引導,將學生的注意力導向蘇武的愛國精神,通過對話討論的方式,將傳統文化教育引向高潮。
結 語
縱觀當前的高中教育,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都不能脫離高考模式而單獨存在,“唯分數是從”的學習理念根植于學校、家庭及社會各個階層,為語文教材中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滲透帶來層層阻力,于此同時,全球多元文化的侵蝕及市場經濟的加速推進,產生了眾多追名逐利的社會亂象及道德淪喪現象。針對傳統文化滲透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使命,語文教師應保持清醒的頭腦,堅持立德樹人的宗旨,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素養,不斷強化在傳統文化探究式學習中的作用,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傳統文化因素,把傳統文化中“誠信”“友善”“公正”“慎獨”等傳統美德滲透給高中生,讓他們不忘本來,自覺繼承和弘揚我們的民族傳統文化,為推動民族復興夢的實現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01:2-5
[2] 倪文錦.閱讀經典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必由之路[J].課程.教材.教法,2004(12):36-40.
作者簡介:雷聲悅(1971.9-),女,漢族,淅川縣第一高級中學一級教師,從事中學語文教育教學工作。
基金項目:2019 年度南陽市基礎教育教學研究課題項目,項目編號:2019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