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
摘 要:小學教育是義務教育的重要階段,而語文是小學教育階段的主課程之一,是學生學習表達能力、提升認知能力的重要課程,對學生發展有著重大影響。在現代教育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借助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利用信息技術有效的開展教學活動,進而優化語文教學,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 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教學運用
一、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的價值
(一)拓展學生的學習模式
小學語文教學運用信息技術,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空間、時間限制,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在線教學、共享教學資源,學生也可以借助互聯網自主學習,使得學生的學習模式得到極大拓展。如微課、慕課、多媒體課件等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數字化課件,教師利用它們輔助教學,而學生可以利用它們進行自主學習,且不受空間、時間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模式愈加的數字化、信息化,既能更好地開展學習活動,也有獲得更多的知識。
(二)促進師生及生生互動
小學語文教學以講授式為主,課堂上的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較少,課外的互動自然更少,這有礙和諧師生關系構建。運用信息技術后,教師通過微信、QQ等建立學習交流平臺,與學生進行學習交流;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制作微課、慕課等數字化資源,共享給學生,學生不僅課上可以利用這些資源,課下也可以利用資源,而且遇到了問題,能夠及時反饋給教師,與其他學生探討,無形中促進了師生、生生互動。
(三)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在以往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大多采用黑板、粉筆等工具,學生固然能夠理解掌握知識,但是不能有效地運用這些知識。采用信息技術后,教師通過精美的圖片、動聽的聲音、生動的視頻、多樣的色彩,數字化、動畫式地把語文知識展現給學生,學生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識,另一方面可以了解語文知識的運用語境,形成較好的語言表達運用能力。由此可見,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可以提高教學質量。
二、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術展現課本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學生而言,興趣是產生內在學習動力的源泉,一旦學生對教學的形式、內容產生了興趣,就會比較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活動。為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利用信息技術輔助自身教學,用集聲、視、圖、畫等于一體的多媒體,形象化、直觀化地展現語文知識,把靜態的文字轉換為動態的圖像,賦予語文教學內容鮮活力、新鮮感,進而激活語文課堂,促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增強內在學習動力。
如講《秋天的圖畫》時,教師借助多媒體動畫式的展現秋景,如金黃色的麥田、香味四溢的果園、排成“人”字形向南飛的大雁、火紅的楓葉……圖片配以動聽的音樂,將生硬的文字變得生動、形象起來,把學生引入一幅幅秋景。學生通過一幅幅圖片想象著湛藍的天空、充滿暖意的秋色,仿佛置身于這樣的精美景色中,領略文章字里行間的美好。這樣學生的注意力會集中在書本上、課堂上,并跟隨著教師思路去學習,課堂氛圍也變得更活躍,更有鮮活力,從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
(二)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問題情境,營造良好的思維能力發展環境
小學生由于生理等方面的因素,普遍缺乏思維能力,造成閱讀教學難度較大,學生不易掌握這些方面的知識。對于這樣的情況,教師應當積極利用信息技術的動畫、視聽等功能創設相適應的教學情境,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具體而言,教師可以依托信息技術,通過圖片或動畫呈現與閱讀內容相關的故事、事例,再配以提問,從而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關注和思考,借此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更好地進行語文學習。
如進行《兩個鐵球同時著地》這一節閱讀教學時,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動畫式展現兩個鐵球同時著陸的實驗過程,并提問“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由此,創設出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達到教學的目的。
(三)利用信息技術提出作文訓練題目,提高作文教學質量
傳統作文教學時,教師出題以語言描述為主,出題方式單一、內容簡單,不易于發散學生的想象思維,學生思維限定在教師表述的文字內容中,不能多角度的創作。而信息技術具備視頻、圖片、動畫等聲形化特點,利用視頻、圖片等出作文題目,學生能夠根據眼睛看到的內容多角度地想象,思維空間有了極大拓展,利于培養學生的作文創作思維與能力,提高作文教學質量。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出題,使題目以圖片、動畫等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如訓練學生片段寫作能力時,教師利用計算機播放一段視頻或展示一幅圖片,讓學生觀看后根據自己的感受即興寫作,不限定寫作方向、寫作內容,以此訓練學生的創作思維能力與寫作能力。
三、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的原則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教師應當遵守以下幾個原則。第一,以學生為中心原則。不少小學語文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時沒有轉變傳統的觀念,依然圍繞自身開展教學活動,學生只是課堂的參與者?,F代教育認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中心組織安排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使信息技術服務于學生,服務于教學,不應喧賓奪主。第二,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手段相結合原則。信息技術是一種教學工具,它可以革新教學模式、提升教學質量,但是無法完全替代傳統教學手段,板書教學依然有著自身獨特的優勢。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時要注重其與傳統教學手段的結合,發揮二者的優勢,產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教學效果。第三,控制教學節奏原則。信息技術的運用節省了課堂時間,一些教師沒有利用這部分時間與學生交流,反而添加了其他教學內容,無形中加快了教學節奏,增加了學生學習負擔,不利于學生有效地理解知識。為此,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時要控制教學節奏,留給學生自主學習與思考的時間,多與學生交流,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
四、結語
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可以拓展學習模式、增加師生互動、提升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具體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要恰當地運用信息技術,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詞句教學、寫作教學、展現教學內容等,發揮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