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寶珍
摘要:閱讀與寫作一直以來都是語文教師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給語文教師教學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挑戰,促使語文教師不斷探索、不斷挖掘有效的教學方式。在此基礎上,越來越多的教師發現,閱讀與寫作是相輔相成的,二者是相互依存的關系。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時不應割裂閱讀與寫作的關系,而是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將二者串聯起來,進而幫助學生在閱讀、寫作環節獲得雙贏。而如何在語文教學中促使閱讀與寫作融合起來,就成了廣大一線語文教師積極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作文教學;滲透和融合
立足學生的實際情況,本文圍繞生活、情境、問題,展開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的滲透與融合的實踐探索,以期獲得新的教學啟示。
一、圍繞生活——培養學生生活意識
生活,對于學生來說,不是抽象的一個概念,而是切切實實能夠感受的,一株開在陽臺的花,一次觀看電影的激動,一種云卷云舒的從....可以說,生活是一朵花、一種感受、一次經歷,是無處不在的。教師在教學中圍繞學生的生活展開,可以幫助學生樹立生活意識。
例如,在學習《愚公移山》這篇課文時,筆者為了使學生了解愚公移山這一故事大概,學習愚公堅毅的精神和敢于挑戰的精神,豐富學生對愚公精神的認識,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圍繞《愚公移山》這一故事,談一談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愚公”或是具有與愚公精神的人。學生一開始不知道該怎樣表達,找不到思路,筆者便啟發學生回想自己的生活、學習經歷,是否有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時候。學生在筆者的啟發下,漸漸放松下來,分享自己對愚公精神的理解及愚公精神在生活、學習中的案例,豐富了對愚公精神的理解。在此基礎上,筆者組織學生創作《愚公移山》這篇課文的讀后感,很快就獲得了學生的支持,幫助學生找到了寫作思路。這樣,筆者通過在教學中圍繞學生的生活展開,使學生形成了聯系生活的意識。
二、圍繞情境——增加學生課堂活力
情境教學是教師在教學中應用的一種教學手段,是信息技術與教學結合的杰出代表。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情境,有助于增加學生對知識的直觀認識,使學生受到視覺、聽覺上的沖擊,幫助學生發現課堂學習的樂趣,進而增強課堂的活力,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
例如,在學習《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這篇課文時,筆者為了讓學生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林沖在山神廟發生的故事,通過揣摩人物語言、動作、及細節描寫來把握人物性格,提升學生的閱讀技巧。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電子白板為學生播放了《水滸傳》電視劇中林沖夜宿山神廟的視頻片段,使學生通過電視劇來感受林沖的形象,了解林沖的故事。學生通過多媒體電子白板觀看電視劇片段后,對林沖的形象有了初步的認識,經歷了林沖被逼上梁山的心理過程,掌握了故事的主要情節,意識到了封建社會里被壓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理清了文章草蛇灰線的結構特點。接著,筆者組織學生對文中描寫人物語言、形象的句子進行仿寫,鼓勵學生大膽發揮自身的想象能力。學生分析文章句子語言后,進行了仿寫,掌握了描寫人物的寫作手法。這樣,筆者通過在教學中應用情境,使學生獲得了直觀感受,增加了課堂活力。
三、圍繞問題——幫助學生理清思路
問題,就像是指引學生前進的燈,能夠替學生撥開眼前的迷霧,使學生發現迷霧背后的東西。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問題,可以使學生形成系統的思考機制,幫助學生找到學習的思路,進而建立有效的學習框架,加快對知識吸收、理解的步伐。同時,教師也可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例如,在學習《送東陽馬生序》這篇課文時,筆者為了幫助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含義,使學生知道文章所要表達的主要思想,讓學生學習古人專心求學,刻苦自勵的精神,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了提問:“文章主要講述了哪些事情?你從中獲得了怎樣的啟發?在學習條件遠勝古代的今天,你又該怎樣學習呢?”學生帶著問題投身課文閱讀中,對課文進行了閱讀和翻譯,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知道了這是一篇勸學之作。作者通過寓理于事來提醒其他人好好學習,不斷進步。筆者在學生吸收掌握文章思想后,組織學生就如何在當今時代下好好學習,報效祖國談一談自己的觀點,完成作文創作。學生通過與現實生活相聯系,表達了要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緊跟時代的發展,好好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樣,筆者通過在教學中為學生設置問題,引發了學生的思考,為學生提供了寫作思路。
總之,本文圍繞生活、情境、問題,展開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的滲透與融合的實踐探索,看到了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更多的可能性,豐富了自己的教學認知,獲得了新的教學理解。
參考文獻:
[1]沈娟.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有效結合[A]..教育理論研究(第十一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1.
[2]王小婭.如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主體能動性[A].教育理論研究(第八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