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顯中
摘 ?要:小學二年級數學是依據學生的接受程度而定制的,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因此,作為數學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根據學生接受能力不同,積極改變教學方法,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以促使教學效果達到最高,最終實現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數學;二年級;教學策略
引言: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是奠定學生數學基礎的重要階段,在該時期,由于學生認知水平有效,接受數學知識的能力有所不同。所以,為避免教學誤差,教師應對每一位學生的能力有所了解,這樣才能明確學生的短板,優化數學教學方法,開展更為高效的數學課堂。
一、做好數學備課,進行授課知識點拆解
做好教學課案首先必須要研讀課文。對于新手老師來說,沒接觸的課文先讀一兩遍,對文本有個比較直觀的感受,把課文重點拎出來。其次,應按照初讀數學課文的感受,理清教學重難點。另外,還需要按三維目標基本方式,寫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各項目標。最后,授課過程拆解是重點,教師應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包括:獲取學生注意力、建立連接、介紹框架、激活舊知、引入新內容、練習反饋、復習、設計行動計劃、課程收尾。這需要在老師提前熟悉和理解課件的基礎上,再進行一定的自我二次設計。比如在試講環節,除章節本身內容外,還要能夠表達清楚每個步驟的意圖和前后步驟之間的邏輯關系。
例如,講授《認識秒》這節課,知識的拆解就分為時鐘的認識以及時間的概念。所以在進行教授時鐘認識時,教師可以自帶一個時鐘,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可以幫我們知道時間表示的是幾時幾分。當教師撥出8時就問:“你知道現在是幾時嗎?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指名回答)當指出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8,是8時。這個時候就板書 8:00。當撥出5時,就問:“你知道現在是幾時嗎?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指名回答,并指名學生扮演5:00)當撥出11時,又問:“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同桌互相說一說,并在草稿上寫出11:00,再指名回答、扮演)所以通過這種方式,便讓學生很快速發現時鐘規律: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為了讓學生們有時間概念,還可以設置一個活動環節,如用30秒背乘法口訣,看能背多少句。學生們很喜歡這種競賽類型的活動,因為他們覺得富有挑戰性,這樣也會牢固學生對乘法口訣的掌握。
二、明確教師定位,學生有效參與
好的老師應該是:心中有學生,腦中有課程,渾身是教法。對老師的定位:老師就是課程的“編、導、演”,這是關于老師的定位。其中,“編劇”實際上指準備工作,根據課程內容,選擇適合的講解方法、教學方法、計劃教學活動和時間安排。“導演”就是讓哪些學生來協助老師一起演完這堂課。“演員”就是說老師是一個好演員,除了完成說話內容,還要有語音、語調、表情、肢體的配合。還要有神秘的技能、傳奇的經歷、包羅萬象的故事和催人奮進的激情。
例如,在教學“認識方向”這節內容時,主要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們能夠分清楚“前后左右上下”和“東西南北”,因為這節課內容相對來說比較輕松,學生們學起來壓力也不大,因此可以有充分的時間去活躍課堂氛圍。這節課,教師便可以給予自己定位,將其定位成“提問題的人”,并讓每個學生輪流說出自己附近的同學是在自己的哪個方位,這樣他們可以很好地分辨方位,并且能夠培養他們的方向感。這節課的課堂氛圍很活躍,在后續的相關習題中也可以體現出來。
三、制定分層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要以終為始,在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材中,應明確教學目標是否達成,這是教育的重點。每一位學生由于思維方式、個人經歷及所處的教育環境等有所不同,造成個人學習能力及知識接受程度有所不同。即便是對于較為基礎的小學二年級數學課程而言,每一位小學生也會存在認知水平及學習能力的差異。而數學作為一門思維活動性課堂,應以鍛煉學生思維、發展學生能力為主,那么在課堂中鼓勵學生思考問題就是教學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學生一般可以分成三類,理解能力強,中等、稍差、一般來說,老師的教學重點應該在中等生身上,稍差的學生只能通過非授課時間或其它方法解決。老師要設計三類不同的問題或者操作,讓每個學生練習,展開“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
例如,在講解“米與厘米”的概念時,首先要教會學生怎么去使用刻度尺,可能在教學過程中,有20%的學生還沒有完全弄懂米和厘米概念。這時教師便可以讓對概念比較模糊的學生上講臺來,帶上自己總長為20厘米的尺子,并把教學用的長尺給他,要求他量出教室的寬度是多少。在這節課上,通過這種方法,不僅能促使課堂上的全部學生明確的區分米和厘米,并且知道“刻度”的概念,還能增加課堂趣味性,讓學生在愉悅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完成學習。
結束語:
小學數學教師在設計課件時,應立足于教育課程標準,設計相應的練習,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達到教學目標。與此同時,還可以通過開設一些開放性思維活動的課程,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參考文獻:
[1]魏國章.探究小學數學中高年級教學效率提升策略[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8(6).
[2]張艷艷.讓思維駛入發展的“快車道”——小學二年級數學差異對話教學的探討[J].新課程(小學),2017(6).
[3]陳漢東.談小學二年級數學乘除法教學的優化策略[J].考試周刊,20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