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
摘 ?要:審視傳統的語文教學,呈現出的基本教學形式通常都是“教師講,學生聽”。毋庸置疑,這種缺乏學生有效參與的教學模式,很難真正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基于此,生本理念的應用價值逐漸突顯出來。因此,筆者將結合教學實踐活動,談一談如何在生本理念的指導下開展小學語文教學。
關鍵詞:生本理念;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在生本理念的指導下,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對生命的體悟更加重視。也就是說,教師應該有意識地把握學生這個本位,將“一切為了學生”作為教育價值的基本原則。不難理解,這種理念更加重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參與性,也更加關注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情感體驗。為此,教師應對生本教育的理念有更加準確的理解,并以此為基礎實施具體的教學策略,同時要及時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進行完善與優化,從而更好地保障教學活動的質量,進而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
一、前置學習,明確重點
前置性學習是生本教育中的重要一環,它主要是指在進行正式的課堂教學之前,讓學生以自己的知識水平與生活經驗為基礎進行的嘗試性學習。與傳統的預習相比,前置性學習更加關注學生自主而科學地對所學內容進行一定的品讀與探究,并且可以使學生在質疑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愉悅感。為此,教師可以嘗試組織學生進行一些前置性學習,以使學生對學習重點進行初步的理解。
以《記金華的雙龍洞》為例,這是一篇游記,這篇文章一個十分重要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了解雙龍洞的奇異景象,以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于是,根據這篇課文的重點目標,我設計了一個有趣的前置性學習任務:如果你是導游,將要帶領游客游覽雙龍洞,你將要怎樣向游客介紹雙龍洞呢?請從課文中將描寫的幾處景觀勾畫出來,并用自己的話寫一些解說詞。通過這種活動方式,不但使學生對課文主要內容有了一定的理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再以《示兒》、《題臨安邸》、《已亥雜詩》這一組詩為例,在前置性學習中,我給學生播放了這三首詩的配樂朗誦,通過這種形式,在課堂中營造了一種與詩歌內涵相符的情感氛圍,這樣既使學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到了所學內容當中,又使學生在直觀營造的情境氛圍中初步感受了古詩內容的情感基調。由此可見,在生本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前置性學習是十分重要的。
二、有序組織,充分預設
在生本教育中,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如何對每一個個體的活動進行協調組織,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各個教學環節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不游離于學習之外。為此,教師應該組織學生參與到問題的預設當中,這樣一來,可以使所要學習的內容更加符合學生的興趣特點,從而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同時,在學生的預設中,教師還應該結合教學內容的主線對學生進行一定的點撥,以使學生的學習活動不會偏離文本內容的核心。
以《蟋蟀的住宅》為例,在引導學生深入分析這篇課文的內容時,我組織學生根據自己的前置性學習以及生活經驗進行了問題的預設。學生經過思考之后,提出了這樣幾個自己比較有疑問的地方:住宅通常是指人類居住的地方,為什么蟋蟀作為一種動物,它居住的地方也稱為住宅呢?它的住宅有哪些比較鮮明的特點?它的住宅選在了什么地方?它是怎樣修建住宅的?然后,學生結合自己預設的問題,對這篇課文的內容進行了更加深入的研讀,并以此為基礎進行了相互之間的討論與交流。在完成預設問題的分析之后,我又讓學生思考和討論了蟋蟀修建住宅的過程中,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最終,通過這種由淺入深的學習思考活動,使大部分學生都對這篇課文的內容有了比較準確的認識與理解。
三、完善評價,注重激勵
由于生本教學更加關注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自主性,并給予了學生比較充足的學習時間,所以教師需要及時對學生的課堂發展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之后,教師應利用恰當的方式對學生展開評價。在評價活動中,既要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糾正與點撥,同時也要注意對學生進行激勵,以此來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更加有效的調節。
一般來說,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檢測與學生自主反饋相結合的方式,了解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著重關注以下幾點:第一,組織學生進行自主評價,讓學生反思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存在哪些不足之處。第二,對學生進行點評時,將評價的重點放在學習的全過程當中,如,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合作意識等,都是在評價中關注的重點內容。第三,著重進行激勵性的評價,尤其是對于學習水平暫時落后的學生,更是會給予充分的鼓勵,以此來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最終,通過這種檢測與評價方式,進一步促進了教學活動的優化。
在生本理念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都發生了極大的轉變,語文教學的方法也隨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為此,教師應該更加注重一切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學生為中心設計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以此來促進學生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實現能力的提高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曹穎.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學語文教學探究[J].情感讀本,2019,(33):95.
[2]劉保鳳.小學語文生本課堂的構建策略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9,(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