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其藍
摘 ?要:口語交際教學是語文教學活動中的重要一環,它與寫作教學不同的是更加偏重于口語化的語言交流,重視語言的實用性和邏輯的清晰性,并能當場給出評價,糾正表達上的錯誤,因此受到了教師們的重視。基于此,本文以小學語文口語交際為例,探究優化口語交際教學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口語能力;教學途徑
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有利于鍛煉學生邏輯思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利于增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了解,消除學生的膽怯心理;有利于在互相“說”的過程中感受到他人的關愛,也學會表達自己的關愛;有利于提升學生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等。但就目前的口語交際現狀而言,問題重重:口語教學形式單一、落后,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表達興趣;學生不敢說,學生不能說的問題沒有得到教師的糾正;學生缺少口語表達的機會等。針對這些問題,筆者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如下所示。
一、信息技術教學,激發學生表達興趣
無論是與他人進行交談,向他人需求幫助,亦或是表達自己的觀點,回答他人的問題都離不開口語表達,由此可知口語交際活動的重要性。但是筆者認為傳統的教學手段已經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引入了信息技術并用于教學實踐活動中,以期重新喚醒同學們的表達興趣。
如,在進行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名字里的故事》這一口語交際活動時,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所示:
(一)通過口語交際,介紹自己的名字或他人的名字。
(二)對名字進行詳細的介紹,盡量說明名字中隱含的故事。
(三)養成認真傾聽的好習慣,能對他們的介紹進行合理、公正的評價。
為了順利地完成這些教學目標,筆者布置了一項課前作業:向家長詢問你的名字中隱含的故事。小學階段的學生喜歡表現自己,也喜歡“炫耀”,因此大部分學生都很認真地完成了這一教學作業,剩下的學生因為自己的名字本身并沒有特殊的含義,因此沒有完成筆者布置的作業。了解了這部分學生存在的問題后,筆者連接上了教室里的網絡,將這些極少數沒有“特點”的名字輸入到《說文解字》這一網絡軟件中,結果發現即便是最“普通”的名字也蘊含著特殊的意義,見此情景,那些有故事可講的學生也請求筆者幫助他們查詢自己的名字中有什么其他的寓意,有利地推動了口語表達活動的順利實施,讓學生們都有話可說。等到講故事環節正式進行時,筆者還建立了小評委制度,即除了講故事的學生,其他學生擔任評委一職位,給正在講故事的學生打出合適的分值,給出合理的意見,并將這些意見和分數添加到筆者制定的電子表格中,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性,培養學生傾聽他人的好習慣,讓意見和看法有效的保存下來。果然,在評委制度的協助下,“說”話的學生認真組織自己的語言,整理自己的思維,使故事表達的趣味橫生,繪聲繪色;而“聽”話的學生聽得全神貫注、聚精會神,有效地提高了口語交際活動的效率和質量。
在本次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解決了學生存在的現實問題,給沒有故事可講的學生準備了素材,也激發了其他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動了口語交際活動的順利實施。除此之外,教師還利用信息技術中的電子表格,將同學們的意見和看法保存了下來,給今后的教學活動提供了寶貴的數據。
二、小組合作教學,培養學生表達能力
語言只有在使用中才能發揮其作用,才能展現其魅力,因此筆者要做的就是盡量為同學們創造使用語言的機會,合理交談的環境,穩步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后筆者發現小組合作組織形式可以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
如,在進行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春游去哪兒玩》這一口語交際活動時,筆者明確了本課的教學目標為引導學生把自己去過的地方或者自己做想去的地方介紹清楚,引發他人想去的意愿,注意表達得清晰、準確、有吸引力。明白了本課的口語交際任務后,同學們的思緒一下子飄向了春游活動中,有些學生講述了自己曾經經歷過的事情,有追逐蝴蝶的趣事,也有不小心掉進水中的囧事;還有的學生憧憬著下一次春游活動,想要去爬山或者野炊,總而言之,課堂氣氛十分活躍。但是大家爭先恐后地講述自己的故事,經常打斷他人的講話,也不重視傾聽他人的故事,與本課要完成的口語交際任務大相徑庭,因此,筆者讓同學們保持安靜,調整了課堂教學策略——大家自由結組,在小組內分享春游的故事或者春游的期待,并以小組為單位,舉辦了一場“春游圣地”的競賽活動。小組合作的形式給予了學生極大的自由空間,讓他們隨心所欲地講故事,組織語言,搜集素材;而競賽活動又讓學生們保持著嚴謹的邏輯,為集體爭光的決心,更加認真地檢查自己的語言表達。十五分鐘的準備時間過去了,同學們信心百倍地進入到競賽環節,無論是在踏青中走丟,還是學會了劃船,亦或是表達自己想要去某個名勝古跡進行春游的愿望,都深深地吸引了大家的注意。當然在此過程中,有些學生出于緊張,導致出現思維混亂、聲音小、口誤等問題,但是大家都有機會和勇氣站上講臺進行表達。
在本次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利用了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愿意與自己的同學合作,也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提升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創設情境教學,鼓勵學生表達意愿
情境教學就是指教師創設各種具有情感色彩、形象生動的場景,引導學生深入其中,引發學生的情緒變化、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活躍課堂氣氛等,是筆者鼓勵學生進行口語表達常用手段之一。
在進行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注意說話的語氣》這一口語交際活動中,筆者創設多個生活情境,旨在養成學生禮貌說話的好習慣,如不小心撞到他人后應該如何道歉;想要讓媽媽幫助你洗衣服應該怎么說;想要通過擁擠的人群該用什么語氣……以此激發學生的表達興趣。當然有些學生雖然具備表達興趣,但是因為邏輯思維和語言積累量不足不敢說、不會說,影響了參與口語交際的決心,因此,筆者給了學生充足的準備時間和表述時間,實施了不同范圍的表達活動:先是同桌互相表達;接下來是六人小組表達;最終在全班面前表達,逐步鍛煉學生的膽量、穩步提升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
綜上所述,除了筆者提出的三條途徑外,口語交際活動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影響了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因此迫切需要教師同仁們發揮專業素養,施展聰明才智,想出一些具體的、具有可行性的教學策略,突破口語教學困境。
參考文獻:
[1]徐志英.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應對措施[J].新課程(綜合版),2018(12).
[2]王靖.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