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璐莎
摘 ?要:隨著我國對素質教育的大力提倡,小學語文教育作為基礎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老師、家長的關注。那么,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怎么樣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從被動的“填鴨式”學習,變為主動的“探索性”學習?我們分別從有效教學的概念入手去分析,提出了小學教育課堂教育的幾大問題,包括對學生課堂教學主體地位的界定不明確,無法對學生開展情感教育,對學生的引導不足等方面。同時,提出了有效改善和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建議,以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教學;思考
課堂是教學的主要形式,課堂教學的效率是學生接受知識多寡,啟迪智慧的關鍵所在。究竟如何才能最大化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其中包括的因素有很多,除了老師的主導地位,在教學能力方面不斷提升之外,對于學生在情感、年齡特點、身心發展規律的洞悉和了解也非常重要。另外一個方面,隨著不同社會環境的演變,無論是老師和學生,面對人工智能、西方教學思潮等新事物的產生,創新課堂教學,將語文教學與社會化教育結合,探索能讓學生就像樂于接受新事物那樣,激發濃厚學習興趣,從而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也是每一位教育者需要去努力和思考的方向。
一、有效教學的概念
“有效性”顧名思義,就是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經過老師的教學讓學生在聽、讀、寫的能力得到提升,讓學生在課堂當中最短時間內吸收更多知識,讓教學效果得到顯著提升的過程。從老師的角度來說,有效教學是他們追求的目標,上好語文課就是讓學生在課堂上得到最大收獲。對于學生來說,短時間內獲得最大的知識是他們的目標。所以,提高教學有效性需要老師學生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二、當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遇到問題
(一)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沒有明確界定
由于我們教學體制的特點,長期以來,包括語文教學在內的幾乎所有科目,全部采取的是課堂老師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形式符合學生普遍的接受知識的效率,也是一直延續下來的方式。但是,雖然老師在課堂為學生講解知識,但是,從教學的本質來說,課堂的主體不是老師,而是學生。
其實,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從擇名校,為孩子找一個好班級、找一個好老師的心態,就能夠看出來,大家把老師作為改變孩子學習狀態的“定海神針”,以為找到好的老師孩子的學習就沒有問題,這就是沒有擺正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教學中每個學生能接受多少,完全取決于他們的學習主動性。所以,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也是課堂教學提升的重要方式。
(二)無法有效開展情感教學,對學生進行引導
無論是在社會中人與人相處,還是在家庭里,學校里,人們情感之間的交流顯得尤為重要。對于學生來說,對一門功課的興趣強不強,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與老師情感的溝通,如果喜歡老師的教學方式和風格,那么,就會愿意去學習。而另一方面,很多老師教學效果提不上去,除了專業方面之外,沒有與學生進行情感教學是重要因素。所以,語文教學也是如此,開展有效的情感教育,最大限度地走進孩子們的心里,這是教育者要特別關注的事情。
三、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明確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這是很多教育者認同的觀點。在語文的課堂教學中也是如此,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導。在課堂教案的設計方面,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對于課程的接受度與興趣,將學生的學習收獲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標準,不斷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與教師形成相互鼓勵的“學習共同體”,不斷形成良性學習機制,才能真正提升教學質量。所以,始終將教學的主體地位定位學生,一切以學生為中心去設計教學模式,才能為每個學生感受到教育帶來的獲得感和成就感,從而增強學習的自主性和內驅力。
(二)正確引導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面對社會環境的千變萬化,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和方式更加便捷和快速,所以,社會上一些思潮對他們又有很大的影響。比如“拼爹論”“一夜暴富”“讀書無用論”等,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對于學習意義的思考。因為初中生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階段,所以,極易動搖他們對學習的認知。這就需要我們的教師采取正確的引導方式,去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首先讓他們認識到“學習改變命運”的道理;另外,就是在實際教學中設計一些學生喜歡的教具與環節,比如玩具、掛圖、簡筆畫、音樂等,這樣不僅在感官方面給予學生美的享受,更會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三)以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多加入一些故事性,對提升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大有幫助。比如在學習《楓橋夜泊》這首詩的時候,除了講解每一句詩的意思之外,其實對于作者的介紹也是重點。首先張繼不是才子更不是大詩人,而是一位名落孫山的考生,寫這首詩的時候真是他看到自己落榜后,心情很不好的時候。自己一個人夜宿姑蘇城外的小船上,看到夜晚皎潔的月光,聽到寺廟敲鐘的聲音,以物言志,抒發了作者對于人生的思考。如果在教學當中,將課文相關材料進行深入的挖掘和思考,以故事性的情景展現給學生,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定會大有裨益。
四、結束語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幾千年來,教師一直被奉為國家民族命運的“構架師”,每一位老師身上擔負的責任很大。落實到每一堂課的教學中,能不能最大限度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對于每位學生的身心發展至關重要。再往細說,老師的每一句話,可能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這也就是教師與其他職業不同的關鍵所在,不僅需要良好的職業操守,更要發自真心去愛每一個學生。只有從這份初心出發,才會打開我們的教學思路,真正走進孩子們心里,上好每一堂課,成就學生美好的未來。以上就是我們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幾點思考,在實際教學當中,希望可以為教育者提供一些參考。
參考文獻:
[1]鄭芳.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甘肅教育,2018(20):57.
[2]張海軍.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探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7):147+231.
[3]蔣精兵.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華夏教師,2018(14):87.
作者簡介:
李發生,出生年月:1967年8月,性別:男,民族:瑤族,籍貫: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平樂縣長灘實驗小學,職稱:中小學一級教師,單位:平樂縣長灘實驗小學,單位所屬省市: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平樂縣,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