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慧媚
摘 ?要:在小學語文中,作文占很大一部分分值,尤其在小升初階段,作文對學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在習作教學中,老師要注重教學質量的提升。如何在45分鐘有限的時間里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運用“以說促寫”的方法,朱自清曾說:“人生不外言動,除了動就只有言,所以人情世故,一半兒都在說話里。”所以說,人的口語交際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本篇論文淺析“以說促寫”對提高小學高年級習作能力的重要性。
關鍵詞:小學習作;以說促寫;高效課堂
引言:
葉圣陶先生曾提出:“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聽、說、讀、寫四個技巧當中說最為基本,說的工夫到家了,聽、讀、寫三項就容易多了。”由此可見,在寫作的教學過程中,說話訓練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心理學實驗和教學實踐都證明了只有把話說明白,才能把語言寫的明確、流利。先說后寫的過程是學生整頓思想、理通思路的過程,也是學生將內部語言轉為書面語言的橋梁。因此,在習作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實效,讓學生以說促讀,這才是提高寫作水平的王道。
一、遵循思維發展規律,循序漸進地讓學生“說”作文
在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其作文都是看圖寫字的形式,學生習作能力不高。隨著年齡、年級的增長,作文形式也會發生變化。作文考查更多是來源于生活,同時作文的寫作是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邏輯能力、歸納能力的綜合體現,其也更注重考查學生的感受力。而學生思維能力,邏輯表達能力等不強,在初次說作文時,往往會無話可說,不知如何入手,甚至會語無倫次。這時老師應以激勵為主,鼓勵學生把“說”變成是一種自由表達。說作文就是教師在學生下筆之前,根據寫作要求,在其構思的基礎上有次序地進行口頭表述,通過同學、老師的評價之后動筆習作,簡明扼要,陳述其觀點,不斷循序漸進引導學生,敢于去說,敢于表達自己的思想。這樣經過多次練習,說作文的時候要由淺到深、由易到難,逐步提高。尤其應根據教學內容,結合課標,因材施教,針對學生實際提出相應的要求,輔助學生拓展思維,挖掘自身的真情實感,實現思維與語言的同步發展。
二、按口語交際訓練的基本要求和技巧,規范學生說話
在訓練學生進行作文表述的時候,應要求學生做到口齒清晰、語言流利、內容準確、停頓適當、語氣正確,不能如同背書,應慷慨大方,加上情緒、表情、動作。“說”是“ 寫”的籌備,因此在說作文的過程中還應讓學生寫出提綱,根據不同程度的學生提出不同要求,盡可能讓學生全員參與,及時做出評價。然后在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的基礎上進行立意、選材、布局謀篇、使用過渡句,通過師生相互評價、生生相互評價,相互啟發,相互填補,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三、賞析佳作,互相交流學習
在習作練習過程中,學生完成的比較優秀的作文,老師可以在課堂上進行分析,解剖寫作技巧,或者利用其他的優秀作文,讓學生進行交流學習,可以在其以后的寫作中能夠達到技巧的遷移,被自己所用。每周也可以設定習作交流課,分組交流自己小組中比較優秀的文章,還可以設定主題班會,摘取社會、學校熱點進行交流,鼓勵學生自己組織,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結束語:每個人都有寫作的潛質。有的人被激發出來,如溪流、江海、奔騰不息。有的巋然不動,如草木,還未萌芽就枯萎了。寫作是一種思考的方式,這是一種表達自我的權利,寫作可以成為認知世界的途徑,每個人經歷不同,閱歷不同,有豐富的寫作資源。通過寫作發掘生命、生活、人生、歷史中的真金。不寫作,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隨風而逝,消失在時空的深處,為自己輕視,亦不為他人所知。《文化苦旅》的作者余秋雨也曾說過寫作的功用:“你要創作這個世界上未曾有過的思想火花。你要點燃它,久而久之,當你擁有更多的知識之后,你就會成為一個很好的思考者。”他認為寫作有幫助思考的作用,我認為寫作可以把零碎、粗糙的信息,加以組合、裁剪就會成為精美的作品,給予后人啟迪,引人深思,豐富自己,完善自己的精神世界,也為他人提供參照與啟示,利于他人又利于自己。寫作的過程就是思考的過程,可以把雜亂的瑣碎的知識,梳理成系統化、邏輯化、條理化的一種東西,可以調動人所有的經驗,把殘缺的認識修復成完整,接近完好。寫作也具備撥開云霧的功能,本來模糊不清的事物,在思考與寫作的過程中,有可能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明朗。寫作可以引導人進入深入的思考,提高人認識的深度。久而久之,提高了人對現實與歷史把握的能力,豐富了人的精神世界,拓寬了人的視界,增加了人的戰略與戰術,更增加了人處理更多的事情策略。明確寫作的意義就要點燃寫作的熱情,一篇一篇寫下去,成為人生的助力器。
參考文獻:
[1] 崔巒.福建省小學作文教學研討會[Z].2008-12-08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7-8
[3] 葉圣陶. 葉圣陶教育文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72-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