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仁麗
摘 ?要:初中語文作為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科目,對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具有重要意義。其中,閱讀教學是語文科目當中的重點教學內容,教師需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持續提高教學質量。初中階段語文有效的教學方式實施,需要通過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強化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能夠將學習和思考進行有機結合。兩者共同發揮作用,才能保證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斷深化。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對閱讀教學水平提升,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思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將針對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思維能力培養的有效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引言:
初中階段學生正處在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時期,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在注重傳授學生語文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水平。為滿足這一教學要求,教師應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策略,從多方面、多角度培養學生綜合思維能力。語文閱讀教學需要學生通過積極思考,探索文章中蘊含的深層含義。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閱讀思維能力具有良好的可信性。
一、語文閱讀思維培養中借助形象思維的培養策略
形象思維具有一定的藝術性特點,通過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語文閱讀思維發展。形象思維培養方式主要機組于想象力培養、意象培養以及顯示等多種元素的綜合培養方式,形象思維與想象思維之間存在很多關聯系,都可以作為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在培養初中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過程中,可以借助想象力培養,利用這種方式不斷提高學生的創造力,使學生在進行語文閱讀學習時,想象空間得到有效拓展,能夠利用相對獨立的思維方式去探索語文閱讀問題。
二、抽象思維法與創造性思維法在培養閱讀思維能力方面的作用
通過在初中階段語文閱讀教學過程當中融入問題教學法,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探索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對提高學生閱讀思維水平具有有效作用。例如,在語文記敘類文章閱讀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對文章中描寫的故事進行反復闡述。學生通過練習,不僅能夠提高自身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能提高思維判斷能力。在對事物的描述過程中,運用的詞語、句式以及語調將會更加準確,表達的調理也也會更加清晰,對文章的脈絡掌握更加明確。利用這種教學方式,學生的閱讀水平不斷提高,同時抽象思維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也會不斷完善。這里所提到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主要是指,學生在創新型思維的影響下,利用自身具備的發散性思維、符合思維,使學生能夠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進行自主聯想,對腦海當中存儲的語文知識與文章信息進行整合與分析,進而形成全新的思想、理論。通過結合抽象思維法與創造性思維法,能夠幫助學生鍛煉和強化個人思維能力。
三、利用質疑性思考培養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語文閱讀思維能力的基礎應當是利用正確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閱讀思維習慣。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在閱讀文章過后能夠對文章內涵進行深入思考,突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同時,還應當鼓勵學生對閱讀的問題產生合理質疑,使學生能夠在這種質疑當中接觸全新的語文知識內容,利用自主探索的方式鍛煉思維。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孔乙己》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結合文章內容中的矛盾點激發學生產生質疑,在這篇課文的最后一段中有這樣一句話:“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在這個句子中包含兩個描寫詞:“大約”和“的確”,作者將這兩個表述含義完全不同的詞語放置于同一個句子中,是想表達什么含義呢?教師將這個問題拋給學生以后,可以引發學生的思考,對孔乙己最后的結局進行探索。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對文章進行反復閱讀,了解文章主題,結合故事發生的歷史時期理解文章想要表達出的深層含義,利用解決這一矛盾的深入思考方式去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想要表達出的深層內容。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學生能夠從多個角度對人物心理進行剖析,使學生的思維廣度得到擴張,能夠從多個角度理解文章,從而達到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
結束語:
閱讀思維能力培養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當中占據重要位置。學生閱讀思維能力水平的高低,不僅會影響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能力,同時也會影響學生的寫作能力,良好的閱讀思維能力可以為今后的各科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運用思維培養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完善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工作。
參考文獻:
[1]苗雨霞. 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想象思維能力的培養[J]. 課外語文:教研版,2013(10):41-41.
[2]黃永明.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 青年時代,2015(13):243-243.